|
新风光(688663)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06-30 | 信息来源 | 2024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二、 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 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拥有22项核心技术,公司的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控制及电压平衡,并且大幅度缩短了光纤的长度。因此选择成熟度更高的1700V的IGBT比选择昂贵的3300V或4500V的IGBT的更具有成本优势,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自主研发 应用于全系列高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2 大数据监控和模块化冗余技术 数据监控可以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和数据变化的实时检测,如功率模块的温度信息,保护信息,通讯数据等。主控可以根据每个执行部件的状态调整控制指令,也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整理,得出设备的运行趋势,提前预判设备的运行状态,对故障提前预警。单元冗余设计主要是对系统做了冗余备份,特定数量内的单元出现故障不影响整机连续满载运行,是一种确保整机连续运行的有效手段。 自主研发 应用于全系列高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3 基于环形光纤技术的多机并联智能运行技术 多机并联智能运行控制技术实现了各个设备之间的有机配合,扩大了整体补偿容量。通过组网方式,可实现无功功率统一按需调配,多台 SVG可以稳定运行,且可以自动切换主从运行状态。公司的环形光纤架构的组网方式具有较强的容错能力,在环网内的每一台设备都可以自主运行,都可以根据设定的规则承担主机的作用。 自主研发 应用于全系列高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4 电网自适应、高性 在新能源发电领域,SVG可以辅助稳定电网的电能质量,包括辅助实现高低电压穿越等功能。对于电网特性差以及负 自主研发 应用于全系列高压动态无功能补偿技术 荷冲击大的现场如冶金电弧炉现场,公司采用瞬时无功理论、双坐标同步锁相,实现了角接 SVG快速无功补偿,负序补偿及高次谐波补偿控制。 补偿装置5 SVG的强环境适应性技术 未来适应现场盐雾、潮湿、沙尘、温度变化等环境因素,公司采用全密封功率单元方式实现对风冷产品IGBT和电路板的防护。公司采用水冷的方式实现IP等级的提高;采用油冷的方式减小整机体积,提高可靠性。 自主研发 应用于全系列高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6 矢量控制技术 矢量控制技术通过检测及控制交流电动机定子电流矢量,根据磁场定向原理分别对交流电动机的励磁电流和转矩电流进行控制,达到控制交流电动机转矩的目的。基于矢量控制技术,可实现启动转矩大,转矩动态响应快,调速精度高,带负载能力强等性能,可以使电机在低速启动时的输出转矩达到额定转矩的1.5倍。 自主研发 应用于全系列高压变频器7 振荡抑制技术 公司采用自主开发的振荡抑制技术,可以有效地抑制在电机轻载或者空载时,由于死区或机械固有频率振动,导致系统出现的局部不稳定现象,造成的电流震荡,保证系统稳定性。 自主研发 应用于全系列高压变频器8 多机主从控制技术 通过多机主从控制技术,多台变频器之间通过数据总线组成主从控制网络。客户使用时可将任意一台设备设为主机,其他设为从机,实现各变频器的功率平衡和综合控制。本技术适用于对皮带机、摩擦式提升机等进行功率平衡控制以及多机进行并联输出时的功率平衡控制。 自主研发 应用于全系列高压变频器9 快速飞车启动技术 基于快速飞车启动技术,变频器可以在电机旋转过程中切入,进行平稳控制,避免变频器与电机负载间产生电流冲击。典型的应用如下:变频器在受到负载冲击保护后,可以自动复位。此时电机处于旋转状态,变频器自动飞车启动,避免冲击电流,可避免重要场合(如水泥厂高温风机)变频保护停机造成的损失。快速飞车启动技术可实现变频器在0.1秒之内从保护状态复位并重新带载运行。 自主研发 应用于全系列高压变频器10 星点漂移技术 系统检测到单元出现故障后,可在100μs内将故障单元旁路。执行星点漂移技术,可保持输出线电压平衡,最大程度提高电压利用率。此技术可以保证在一个单元故障后, 自主研发 应用于全系列高压变频器系统不出现停机的情况,保持正常运行及输出线电压三相平衡。11 工变频无扰切换技术 该技术可满足多电机综合控制及大容量电机软启动的需要。使用一台变频器,即可将多个电机全启动并投入工频运行,实现冲击电流小于电机额定电流。避免对电网的冲击,极大减小对电机的机械损伤。 自主研发 应用于全系列高压变频器12 输出电压自动稳压技术 此技术可以保证输入电压波动±10%的情况下,输出电压基本保持不变,波动范围小于±1%。同时对于10kV的设备,通过调整参数,可以输出10kV,6kV,3kV等不同电压等级,进而带载相应电压等级的电机。 自主研发 应用于全系列高压变频器13 故障单元热复位技术 对于功率单元在运行中发生轻故障,变频器在不停机时可以对故障单元进行旁路;也可对由于负载波动导致的单元误动作,在变频器运行中对故障单元进行复位,系统直接将误动作的功率单元投入运行,避免由于单元旁路带来的输出电压能力不够的情况。 自主研发 应用于全系列高压变频器14 电网瞬时掉电重启技术 在电网电压瞬间跌落至零时,设备可以提供最长60秒的等待时间,在电压恢复后可自动重启。此技术极大提高了公司变频器的电网适应性,对于电网波动,电压闪变,电压短时跌落等情况,变频器可以保证系统不停机,最大程度上保证现场的生产。 自主研发 应用于全系列高压变频器15 多电平电路拓扑结构及控制技术 三电平拓扑结构采用二极管钳位的多电平电路拓扑结构,可实现高电压逆变输出,且实现良好的输出波形质量。三电平拓扑结构解决了常规低电压功率器件应用在高电压应用场合时耐压不够、电路谐波大及输出电压变化率 du/dt大等难题。 自主研发 应用于全系列轨道交通能量回馈装置16 电压型逆变器电流源控制技术 主控采集输出电流作为电流控制的反馈信号,即采用电流闭环控制,可以保证输出电流控制精度和波形质量。逆变器输出呈现电流源特性,受负载影响小,能较好适合单元并联以达到容量扩展,解决了电压型逆变器如何连接电压源负载的难题。 自主研发 应用于全系列轨道交通能量回馈装置17 逆变单元 对于大功率设备采用标准化、模块化的单元设计,多个功 自主 应用于全系列并联技术 率单元并联的形式。各单元独立控制,互为冗余,即使部分单元出现故障,其余逆变单元可以正常工作,进一步提高装置运行的可靠性。 研发 轨道交通能量回馈装置18 逆变器并网技术 解决了电压型逆变器连接电压源型负载时产生冲击的难题。在逆变器工作并向电网回馈能量时,控制系统首先使逆变器零电流与电网建立联通,再控制逆变器输出电流。 不仅降低了对电网的冲击,且降低了对功率器件的电流应力,有利于提高逆变器的使用寿命。 自主研发 应用于全系列轨道交通能量回馈装置19 制动能量逆变吸收技术 制动能量逆变吸收技术解决了地铁列车制动能量吸收的难题,并解决了传统吸收方式耗能的问题。当车辆再生电制动且制动能量不能被其它车辆或用电设备消耗时,轨道交通能量回馈装置根据直流母线电压的变化自动调节逆变单元的输出电流大小,将该部分能量逆变为与电网电压同频、同相的交流电送回电网。根据再生制动时直流母线电压的变化状况调节逆变器的输出功率大小,将直流母线电压恒定在某一设定值范围内。 自主研发 应用于全系列轨道交通能量回馈装置20 轨道交通能量双向变流关键技术 该成果解决了以往轨道交通车辆制动能量吸收逆变回馈装置能量单向流动性的缺点,可实现电能的双向流动,既可以将直流侧的制动能量逆变为交流电能反馈至交流电网,又可以从交流侧取电整流为直流电能提供至直流牵引电网。 自主研发 应用于全系列轨道交通能量回馈装置21 基于 PGA软核的高压 SVG分相控制技术 该成果克服了以往高压 SVG分相控制系统控制芯片多、信号线复杂、抗干扰能力差的缺点,用单片FPGA实现高压SVG分相控制系统,大幅度简化了系统控制架构,实现了控制系统软硬件可编程,提高了抗干扰能力。 自主研发 应用于全系列高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22 高压级联式储能装置的主控制关键技术 该成果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级联 H桥电路结构的变流器无法实现与 BMS系统的对接,以及无法满足进一步扩展电池各种高级控制功能的缺点,可实现6-35kV电压等级的级联储能装置的各种控制功能,可扩展性强和易于升级,主控制器与功率模块和BMS系统之间通过光纤连接,EMC性能优异。 自主研发 应用于全系列级联式储能变流器装置报告期内,公司获得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5项。报告期内获得的知识产权列表本期新增 累计数量申请数(个) 获得数(个) 申请数(个) 获得数(个)3. 研发投入情况表软著 研发高性能直流1500V PCS 国内先进水平 提高储能PCS功能性能 2 高压高能量级联储 能系统研制 1,376.00 484.70 1,063.22 小试; 专利 研发新一代高压 高能量级联储能 系统 国内先 进水平 拓展储能变流 器机型,实现系统集成 3 动力电池高通量数 据同步采集与处理 段;专利 研制高性能动力电池高通量数据同步采集与处理系统 国内先进水平 提升储能系统控制性能,提升产品可靠性4 1140V/710-1000k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