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新天科技(300259)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4-06-30
信息来源2024年中期报告
经营情况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二)报告期公司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外部环境依然错综复杂,面对宏观环境的复杂和不确定性,公司管理层坚持稳中求进,秉承高质量发展的经营理念,坚持“以技术引领市场,以质量、服务赢得客户”的发展方针,坚守主业,持续围绕智慧供水、智慧供气、智慧供热、智慧节水领域,用技术创新推动市政基础设施的智慧化、数字化更新改造,助推国家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目标,践行“美丽中国”建设。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927.53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7.7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699.16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8.2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5,058.68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4.2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065.9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6.36%。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所下滑,主要系受宏观经济因素、市场因素影响以及公司基于长期稳健经营考虑对部分客户业务进行了优化管控等原因所致。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工作开展如下:
  1、加强精益管理,提升管理质效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开展制度体系建设,修订完善相关制度,优化管理架构,以业务目标为导向,以生产制造环节为核心,加强从产品研发、工艺流程、品质管控、售后运维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强化全员降本增效和资金收付管控,助力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
  2、优化业务结构,强化现金流管理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对客户结构进行优化,加强对客户的信用及付款风险评估,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前景更好、附加值更高的业务,夯实公司高质量发展根基。报告期内,公司现金流情况良好,为公司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3、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以新质生产力增强公司发展动能
  报告期内,公司保持战略定力,以科技创新为立足点,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升产品价值,以新质生产力增强公司发展动能。报告期公司研发投入 4,203.61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11.70%,公司新增23项专利技术(其中新增5项发明专利,新增13项实用新型专利,新增 5项外观设计专利),新增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13项。基于公司卓越的技术创新实力,报告期内,公司智慧水务物联网云平台项目在推动上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海市计量创新优秀案例评选中,公司入选上海市计量创新优秀案例。
  另外,在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举办的第二届零碳中原杯河南省绿色制造技术应用创新大赛中,公司智能供热管控一体化平台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荣获一等奖。
  4、重视投资者回报,持续现金分红
  公司高度重视对投资者的合理回报,积极实施现金分红,自上市以来公司已连续 12年向股东进行了现金分红,累计为股东分红 75,111.68万元。为保持股东分红的持续性,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实施了2023年度权益分派,向股东派发现金股利 7,956.75万元,加公司2023年度回购股份资金 2,051.71万元,公司2023年度现金分红总额为 10,008.46万元,占公司2023年度净利润的46.76%。高比例的现金分红,提升了投资者的获得感。
  (三)经营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的是“研发+采购+生产+销售+服务”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实行“订单式生产”,由营销团队面向客户进行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客户需要产品签署订单后,研发中心确定技术路线和产品方案,生产调度人员安排生产计划,物控部根据材料情况保证原材料的供应,生产部严格按照行业标准、工艺流程开展生产活动,产品生产制造完成后将货物交付客户,待客户完成产品验收后公司确认收入。
  (四)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物联网智慧能源综合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之一,也是行业内产品种类较为齐全的能源管理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已在智慧能源信息化领域深耕二十四年,具有完整的能源管理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国物联网 100强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全国质量信用优秀企业”、“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河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河南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知名企业”。公司始终以“掌握核心技术,不断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以“先进的技术是我们的荣誉”作为公司研发人员的信念,一直高度重视研发投入和研发队伍的建设,已取得专利、软件著作权数百余项,已累计参与制订 50余项国家行业相关标准。公司具有国际软件成熟度最高级别 CMMI5级认证,软件研发实力达到国际最高级别标准。
  公司销售区域覆盖全国三十多个省市,并向全球进行业务布局,依靠公司卓越的产品质量和优质的服务,公司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产品在行业内知名度、美誉度较高,核心产品保持了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五)公司所处行业的发展情况和发展趋势
  公司主要从事物联网智能水表、智能燃气表、智能热量表、智能电磁流量计、智慧水务、智慧农业节水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积累沉淀了多项核心技术和专利产品,构建了数据感知、数据传输、数据分析、数据应用到整体数智化转型的高效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水务、燃气、热力以及农业等领域的数字化管理。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双碳目标的确定以及数字经济相关政策的持续加码,进一步推动了水务、燃气、热力以及农业的智慧化管理升级改造,为公司所处的行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1、数字经济发展推动能源管理数字化转型提档加速
  数字经济是数字时代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
  世界主要国家均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纷纷出台战略规划,采取各种举措打造竞争新优势,数字经济正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要有序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升级,加快推进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物流、环保等领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推动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市政公用设施和建筑智能化水平。大力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推进“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创新发展智慧农业。加强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应用,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水平。
  推进云网协同和算网融合发展,面向政务服务、智慧城市、智能制造、自动驾驶、语言智能等重点新兴领域,提供体系化的人工智能服务。
  202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要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系统观念和底线思维,加强整体布局,按照夯实基础、赋能全局、强化能力、优化环境的战略路径,全面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并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到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智慧水务、智慧燃气、智慧热力、智慧农业作为推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和数字乡村建设的基础,随着数字经济以及数字中国建设的大力发展,能源、水利、市政基础设施、农业生产经营的数字化转型将会提档加速,为公司相关产品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2、水网数字化建设加速推动智慧水务、智能水表、智慧农业节水行业发展 国家水网是国家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是系统解决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为加快推动我国水网建设,2023年 5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纲要提出2025年,我国要建设一批国家水网骨干工程,着力补齐水资源配置、城乡供水、防洪排涝、水生态保护、水网智能化等短板和薄弱环节,水网工程智能化水平得到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到2035年,基本形成国家水网总体格局,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逐步建成,省市县水网基本完善,构建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国家水网工程良性运行管护机制健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调度运用基本实现。
  纲要还提出,要推动国家水网高质量发展,加强水网数字化建设。深化国家水网工程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融合,推动水网工程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建设数字孪生水网,提升水网工程数字化水平,实现物理水网与数字水网间动态实时信息交互和深度融合。推进水网工程与相关行业数字化平台衔接,实现信息共享。提升水网调度管理智能化水平,完善水网监测体系,推动新一代通信技术、高分遥感卫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应用,提高监测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打造全覆盖、高精度、多维度、保安全的水网监测体系。
  加快推进国家水网调度中心、大数据中心及流域分中心建设,构建国家水网调度指挥体系。
  通过智慧化模拟,支撑水网全要素预报、预警、预演、预案的模拟分析,提供智慧化决策支持,提高水网防洪、供水、生态等综合调度管理水平。推进国家水网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在粮食主产区及水土资源条件适宜地区,新建一批现代化大型灌区,提升粮食生产保障能力;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改造,提高灌区输配水效率。智能水表、智慧水务、智慧水利产品是水网智能化建设的关键,在智能水网建设的相关政策加持下,将进一步催生智能水表、智慧水务、智慧农业节水产品更大的市场需求。另外,在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推动下,智能水表作为关键的节水工具,近年来,备受国家层面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国家积极推广智能水表的应用,倡导居民和企业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同时,政策也鼓励智能水表的应用范围从居民用水计量扩展至工业用水管理、农业灌溉等多个领域,为智能水表行业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促进了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根据智研咨询整理,我国智能水表的市场渗透率2008年至2021年期间连年提升,2008年智能水表市场渗透率仅8.1%,2021年智能水表市场渗透率已上升至40%以上。随着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海绵城市、节水型城市及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建设,未来智能水表将会深入覆盖更多用户。根据智研咨询《2020-2026年中国智能水表市场深度调查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预计2022年我国智能水表市场销售量为5000万台,2026年我国智能水表市场销售量预计约7000万台,智能水表市场需求前景广阔。 3、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加速推动智慧水务和智能水表的应用随着城镇化发展,我国城市和县城供水管网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公共供水普及率不断提升,但不少城市和县城供水管网漏损率较高。根据住建部发布的《2022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显示,2022年,我国城市供水管道长度110.30万公里,较2021年增长4.06%;城市用水普及率进一步上升至 99.39%。2022年中国 32个主要区域公共供水管网的漏损水量为 81.91亿立方米,平均漏损率为 12.89%,部分区域供水漏损率高达 20%以上。供水管网漏损情况严重,管网漏损不仅浪费水资源、增加供水企业成本,而且影响水质,给饮水安全带来隐患。为降低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022年1月,住建部、发改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通知》,通知提出:到2025年全国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力争控制在9%以内。同年2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试点建设的通知》:拟选择 50个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试点城市,目标是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高于12%(2020年)的试点城市(县城)建成区,2025年漏损率不高于8%,其他试点城市(县城)建成区,2025年漏损率不高于7%。《通知》还提出了五项任务:(1)实施供水管网改造工程。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一户一表改造等,对超过使用年限、材质落后或受损失修的供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确保建设质量。(2)推动供水管网分区计量工程。在管线建设改造、设备安装及分区计量系统建设中,积极推广采用先进的流量计量设备、阀门、水压水质监测设备和数据采集与传输装置,逐步实现供水管网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实施“一户一表”改造,完善市政、绿化、消防、环卫等用水计量体系。(3)推进供水管网压力调控工程。供水管网高压区,应在供水管网关键节点配置压力调节装备;供水管网低压区,应通过形成供水环网、进行二次增压等方式保障供水压力,逐步实现管网压力时空均衡。
  (4)开展供水管网智能化建设工程。建立基于物联网的供水智能化管理平台。逐步提高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的信息化、智慧化管理水平。推广典型地区城市供水管网智能化改造和运行管理经验。(5)完善供水管网管理制度。推动供水企业将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营收、表务、调度管理与漏损控制等数据互通、平台共享,力争达到统一收集、统一管理、统一运营。
  上述漏损控制相关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促进水务公司通过增加信息化手段来降本增效,催化智慧水务、智能水表、智能电磁流量计等相关产品的景气度,市场需求将会加速释放。
  根据智研咨询整理数据,2020年我国智慧水务市场规模为 104.4亿元,预计2025年智慧水务市场规模为209.4亿元。智慧水务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期。
  4、乡村振兴、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多种因素推动智慧农业智慧节水发展
  乡村振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全国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国强。农田是农业发展之要、粮食安全之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推动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9月6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建成 10.75亿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 1.05亿亩高标准农田。到2030年建成 12亿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 2.8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 1.2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其中提到,把高效节水灌溉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规划、同步实施,规划期内完成1.1亿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2023年 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到,(1)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年度任务,重点补上土壤改良、农田灌排设施等短板,统筹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2)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构建国家水网骨干网络。加快大中型灌区建设和现代化改造。加强田间地头渠系与灌区骨干工程连接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2023年 2月,农村农业部发布《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分区域、分类型明确任务布局和时序安排,加大投入、持续建设,落实年度任务,确保完成新建 4500万亩和改造提升 3500万亩年度任务,补上土壤改良、田间灌排设施等短板,统筹推进高效节水、水肥一体化设施建设。 2023年5月30日,水利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数字孪生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的通知》提到,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要求,以实现农村供水业务“四预”功能为目的,以数字化场景、智能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为路径,用 3年左右时间,新建或改造提升一批数字孪生农村供水工程,为新阶段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提供数字赋能和支撑。
  2023年10月09日,水利部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要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发展,建立健全水质保障体系,最大程度实现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同监管。到2035年,农村供水工程体系、良性运行的管护机制进一步完善,基本实现农村供水现代化。加快安装用水计量设备,推进用水计量收费,让农村群众用“放心水”,交“明白费”。强化数字赋能,实现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功能为目的,推进数字孪生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水平。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鼓励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发展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建立健全智能化、网络化的农业农村生产经营服务体系,用数字科技为现代农业农村发展插上“智慧”的翅膀。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数字科技已成为建设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的关键一环,成为激发乡村振兴的新动能,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智慧农业前景广阔。根据前瞻预测,智慧农业市场规模将会维持中高速发展,以复合年均增长率10%初步测算2022年我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为754亿元,预计2027年将会达到 1214亿元。智慧农业的大发展,为公司智慧农业节水相关产品带来了较好的市场机遇。 5、节水政策出台有利于节水产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水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自然资源之一,而水资源短缺仍是我国基本水情,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近年来,水利部、住建部、发改委等国家多部门主要围绕“节水”这一主旋律持续出台水务相关支持类和指导类政策。2024年3月20日,国务院发布了《节约用水条例》,条例规定,用水实行计量收费,加强农业灌溉用水计量设施建设,建立供水、用水管网设施漏损控制体系,采取措施控制水的漏损,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和具备条件的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水价,非居民用水实行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加强农村生活供水设施以及配套管网建设和改造,推广使用生活节水器具。国家实行节水责任制和节水考核评价制度,将节水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范围。
  2024年7月2日,发改委、水利部、工信部、住建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节水产业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是国家层面第一份节水产业宏观政策,对节水产业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明确了节水产业发展路径和战略方向。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节水产业规模达到万亿。到2035年,培育一批百亿级龙头企业,节水技术工艺、产品装备制造和管理服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全面形成。意见还从激发节水产业发展动、强化节水产品装备供给、创新节水管理服务模等六个方面提出 15项措施。其中提出,要完善取用水计量监测和量值溯源体系,加强供用水精准计量管控。推动供用水在线计量体系,对不同水源、不同用途的水应当分别计量。推动供水企业开展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在高耗水企业、工业园区、大中型灌区等开展用水智能化管控。强化数字赋能,促进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与水系统管理技术深度融合,探索建立“互联网+节水管理”典型应用场景,实现用水精准控制。通过这些措施,旨在推动大规模节水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快淘汰落后的用水产品和设备,从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024年1月,教育部、水利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发布《全面建设节水型高校行动方案(2023-2028年)》,《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底,各地要结合实际完善高校节水工作机制,严格计划用水管理,超定额、超计划等用水问题基本得到整治;一级和次级水计量器具配备率达到 100%,校园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 8%以内,学校智慧用水监管平台运行覆盖率达 60%,洗浴、饮用水控系统覆盖率达 100%,节水型高校建成比例达到 70%,其中黄河流域高校全面建成节水型高校。到2028年底,高校节水工作机制更加健全,校园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 7%以内;学校智慧用水监管平台运行覆盖率达 80%,全面建成节水型高校,遴选一批高校水效领跑者,示范引领全社会节约用水。重点工作是推动用水精细化管理,督促指导高校制定、实施节水计划,加大国产化网络设备及智慧用水监管平台建设应用,完善用水信息台账,推广应用洗浴、饮用水控系统,实现智慧化、精细化管理。我国水资源短缺形势严峻,急需通过科技创新来破解制约节水领域的难题,新天科技在节水领域产品覆盖了居民生活节水产品、工商业节水产品、管网漏损治理节水产品以及农业节水灌溉等较为完整的综合节水解决方案,受益于《节约用水条例》的出台及《关于加快发展节水产业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节水政策的推动,为公司智能水表、智慧水务、智慧农业节水、电磁流量计等相关产品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助力公司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5、天然气使用规模扩大推动智能燃气表行业健康发展
  天然气作为一种优质、清洁的低碳能源,伴随低碳经济发展、能源结构调整及政策驱动,以天然气为主的清洁能源的需求量逐年上升。全国天然气消费量由2014年的1848亿立方米增长至2023年的 3945亿立方米,消费增量占全球总增量的 37%。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提高 4个百分点。2023年,全国长输天然气管道总里程 12.4万千米,建成长输管道里程超 4000千米。在“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以及天然气管道的新增建设,预计未来较长时间内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仍将保持增长。国家能源局预计,2025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4,300亿立方米~4,500亿立方米。
  燃气表作为燃气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需求与天然气供气总量及用气人口数量存在紧密联系。随着我国天然气供气总量、消费量、用气人口均整体呈上涨的趋势以及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积极扶持,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天然气用户数量也稳步上升。同时,伴随着近年来燃气安全事故的时有发生,天然气行业的安全性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安全用气理念深入人心,使得智能化成为时代趋势。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燃气普及率的提高,在智慧城市建设、物联网时代背景下,燃气表也从机械化逐渐走向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我国智能燃气表行业正迎来全面放量的时期,智能燃气表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为鼓励支持智能燃气表行业的发展,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主要政策如下:
  2021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推进燃气下乡,支持建设安全可靠的乡村储气罐站和微管网供气系统,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
  2022年 5月,国务院印发《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实施方案(2022—2025年)》,方案提出,在全面摸清城市燃气、供水、排水、供热等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底数的基础上,马上规划部署,抓紧健全适应更新改造需要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快开展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工作,彻底消除安全隐患。2025年底前,基本完成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任务。
  2023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城市标准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城中村改造,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态环境,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超大特大城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宜居韧性、智慧的现代化城市。根据住建部于2022年 10月公布的《2021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超大城市 8个、特大城市 11个。超大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武汉;特大城市分别是杭州、东莞、西安、郑州、南京、济南、合肥、沈阳、青岛、长沙、哈尔滨。超大特大城市大规模推动城中村改造,将进一步带动智能燃气表、智能水表等产品的更新换代需求。
  2023年8月,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发布《全国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政策提出加快老化管道和设施改造更新,统筹推进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加快更新老化和有隐患的市政管道、庭院管道等,积极运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确保燃气管线安全运行。
  2024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方案提出,要加快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更新。围绕建设新型城镇化,结合推进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以供水、供热、供气、城市生命线工程等为重点,分类推进更新改造,持续实施燃气等老化管道更新改造。基于上述多项政策的鼓励支持,智能燃气表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据智研咨询统计,2015年-2021年我国智能燃气表年市场规模由 40亿已提升至 87.61亿元,2021年相较2020年,市场规模增速达 13.73%。预计2024年,中国智能燃气表市场规模达到100亿元,到2028年将增长至119.23亿元。
  6、“双碳”目标持续推进为公司智慧热力带来中长期战略机遇
  我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城市供热行业发展迅速。近年来,国内供热面积和供热量以及供热管道长度均在持续增加,根据住建部统计,2017年全国集中供热面积为 83.09亿平方米,2022年已上升至111.25亿平方米。2017年全国集中供热管道长度27.63万公里,2022年全国集中供热管道长度达到 49.34万公里。随着集中供热面积和管道长度的持续增长,传统供热设施因效率低下和能耗过高而面临挑战。相较于供热面积和供热管道长度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节能整体水平始终相对偏低,许多地区的供热系统技术滞后,尚未普及热计量管控措施,这导致供热企业难以基于用户的实际采暖需求对供热系统进行精准调控,供热管理难度也随之加大,传统的供热管理方式能源利用率较低且热量损失严重,已难以保证供热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热力行业不仅关乎国计民生,更在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促进节能减排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据2020年统计,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100亿吨,其中集中供热所产生碳排放近10亿吨,作为碳排放的大户,随着国家对环保、节能、“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供热行业作为能源消耗的重要领域,供热节能亟待推进,其转型升级已成为实现低碳发展的关键一环,利用新科技、新技术替代传统供热管理模式,推动供热行业智慧化升级改造已成必然趋势。在诸多促进供热行业低碳转型的举措中,最为直接快速的途径是供热设施设备改造。如何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让供热更加智慧、高效、环保和节能,是当前供热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AI等新技术的不断成熟和产业化应用,智慧供热已成为我国供热行业的发展趋势。智慧供热是集供热生产输出、供热信息调控、管网监控、管网水力分析、室温采集于一体的现代化供热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智慧供热实现从热源、热力站、管网到热用户的整个供热系统的监控,达到供热计量自动化、用户用热自主化、系统调控智能化、运营监管科学化,从而达到供热稳定、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的最终目的。供热作为社会民生服务,主要是政府主导,政策是供热建设的风向标,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智慧城市供热建设,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和支持供热行业采用先进技术,实现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发展。
  2021年 10月,国务院发布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方案提出,要加快推进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持续推动老旧供热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提升城镇建筑和基础设施运行管理智能化水平,加快推广供热计量收费和合同能源管理。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2022年 3月,住建部发布的《“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提出,要持续推进建筑用户侧能效提升改造、供热管网保温及智能调控改造,积极开展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提高建筑用能效率和室内舒适度。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鼓励加强建筑节能改造,力争到2025年,全国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超过1亿平方米。
  2024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中提出要推进供热计量和按供热量收费。各地区要结合实际制定供热分户计量改造方案,明确量化目标任务和改造时限,逐步推动具备条件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按用热量计量收费,户内不具备供热计量改造价值和条件的既有居住建筑可实行按楼栋计量。北方采暖地区新竣工建筑应达到供热计量要求。加强对热量表、燃气表、电能表等计量器具的监督检查。
  2024年 3月,住建部发布《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工作实施方案》,方案总体要求:鼓励先进、淘汰落后,以住宅电梯、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环卫、城市生命线工程、建筑节能改造等为重点,分类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安全、绿色、智慧运行,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其中重点任务之一就是要积极推进供热计量改造,按照供热计量有关要求,更新加装计量装置等设备。 2024年5月29日,国务院发布了《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方案提出,要落实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关政策,结合城市更新行动、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推进热泵机组、散热器、老旧供热管网等更新升级,加快建筑节能改造。加快供热计量改造和按热量收费,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明确量化目标和改造时限。实施节能门窗推广行动。到2025年底,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较2023年增长2亿平方米以上,城市供热管网热损失较2020年降低2个百分点左右,改造后的居住建筑、公共建筑节能率分别提高30%、20%。“双碳”目标下,伴随着供热面积与供热人口的不断增加,改变传统粗放式供热,实现按需供热和智慧供热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国家层面已针对供热行业进行了科学的顶层设计,近年来,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持续加码推动供热计量改革、智能化设备更新,目前我国智慧供热还处于起步阶段,渗透率较低,在“双碳”与数字中国两大主线的共振下,未来智慧供热市场空间广阔。
  7、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为公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202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方案提出,要加快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更新。围绕建设新型城镇化,结合推进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以住宅电梯、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城市生命线工程等为重点,分类推进更新改造。推进各地自来水厂及加压调蓄供水设施设备升级改造。有序推进供热计量改造,持续推进供热设施设备更新改造。持续实施燃气等老化管道更新改造。
  推动地下管网、窨井盖等城市生命线工程配套物联智能感知设备建设。
  8、民用三表到期轮换的监督管理促进智能表的推广应用
  2019年1月,市场监管总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加强民用“三表”管理的指导意见》,强化对民用“三表”安装使用前首次检定、到期轮换的监督管理,要求对在用的民用“三表”的产品信息、安装和使用时间、是否超期使用、轮换情况等进行登记造册,完善双随机监督检查机制,督促供水、供电、供气服务企业落实好民用“三表”轮换
  天科技作为行业述系列政策的出、智慧水务、智心竞争力分析司作为物联网智司是国家级高新司始终坚持“掌化管理,为水务数据监测、数据创造智慧生活”验,公司在行业一)技术研发优司高度重视产品具有 500余人的信息技术、网络具有丰富的经验数百项,多项产与制定了 50余司被评为国家高行业标杆企业等件领域最高等级告期内,公司新增5项外观设计1)公司及子公司 产品种类、技术路线较为丰,对公司多款产品如智能水农业节水等产品带来了新的能源行业内规模较大的上市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企业核心技术,不断创新”作为司、热力公司、燃气公司、析到数据管理的物联网综合使命。通过持续的研发创新建立了独特的核心竞争优势技术、工艺的研发,建立了发技术团队,其中,关键信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公司取得了众多专利技术,和核心技术列入国家和地方标准,推动了行业的标准化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并取得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MMI5级评估认证。23项专利技术(其中新增利),新增计算机软件著作新增专利 富的智慧表、智能展机遇司,已中国物核心竞争水利局等能源管理和深厚的国家级企心技术人工智能自成立以重大专项规范化发企业、认可委员项发明13项 源管理综合解决燃气表、智能热量更大的发展空间智慧能源管理领网 100强企业。
  力,聚焦水务、燃单位提供从数据感解决方案,践行“技术积淀以及多年技术中心和博士员均有 15年以上、数字孪生、自动来公司累计取得专和科技计划。另外展。凭借公司的技国物联网 100强会(CNAS)认可的利,新增13项实专利号 专利名称 专利类型 专利权保护期限专利号 专利名称 专利类型 专利权保护期限方法 发明专利 2017.10.23-2037.10.22软件名称 登记号 权利取得方式 权利范围新天科技智慧园区应用系统 V1.0 2024SR0111409 原始取得 全部权利超声流量计嵌入式软件 V1.0 2024SR0394783 原始取得 全部权利超声波燃气表嵌入式软件 V1.0 2024SR0465564 原始取得 全部权利软件名称 登记号 权利取得方式 权利范围智能阀门嵌入式软件 V1.0 2024SR0669372 原始取得 全部权利智慧节电管理系统 V1.0 2024SR0823019 原始取得 全部权利二维码红包小程序 V01.21 2024SR0217249 原始取得 全部权利肯特 GEM英文版上位机软件 V01.18 2024SR0225145 原始取得 全部权利功耗小流量检测演示装置程序 V01.03 2024SR0404327 原始取得 全部权利多协议 TCP转发工具软件 V01.03 2024SR0395311 原始取得 全部权利二维码后台管理系统 V01.07 2024SR0461175 原始取得 全部权利标定管理系统上位机软件 V01.23 2024SR0650215 原始取得 全部权利根据水表姿态自动定位嵌入式软件V02.01 2024SR0554211 原始取得 全部权利DMA电磁水表抄表软件 V06.02 2024SR0553889 原始取得 全部权利
  (二)产品优势
  公司拥有完整的产品及服务体系,产品覆盖了水务公司、燃气公司、热力公司等能源管理部门的智慧管理综合解决方案。目前,公司是行业内仅少数能够提供咨询规划、软硬件产品、项目管理、管网健康体检于一体的全方位能源管理综合服务提供商。根据客户的行业特点,公司开发了适合不同业务应用场景的技术解决方案,产品技术包括了市场主流的 NB-IoT通讯技术、LORA无线扩频技术、超声波技术、无磁传感技术、电磁测量技术、光电直读技术等。另外,公司结合水务管理的各个环节,精心打造了涵盖水务行业的智慧生产、智慧管网、智慧营销、智慧运营、智慧服务、智慧决策等智慧管控一体化平台,通过供水数据建模分析、管网空间分析、水力学模型、DMA漏失分析,实现了水务公司压力、流量、水质、二次供水、居民用户等供水设施的一体化全过程决策分析和远程监控。经过多年的技术沉淀,公司产品综合实力形成了明显的竞争优势。
  (三)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是国内较早研制智能表的企业,已在能源管理智慧化领域深耕二十四年,公司建立了强大的客户服务体系,能够根据市场反馈信息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产品销售策略和新产品推广能够迅速渗透市场终端,及时为终端客户提供更多的创新产品及服务。目前,公司产品销往全国 3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远销美国、印度、尼日利亚、阿联酋、土耳其、肯尼亚、蒙古、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加纳、厄瓜多尔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凭借公司可靠的产品质量和健全的服务网络公司累计已为 2000家以上的公用事业单位提供了智慧能源管理解决方案。已服务于中国水务集团、北京自来水集团、上海城投集团、天津水务集团、北控水务集团、北京首创股份、广州自来水公司、重庆自来水公司、杭州水务集团、郑州自来水公司、华润燃气集团、港华燃气集团、重庆燃气集团、昆仑能源等大型集团客户,优质稳定的客户资源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品牌优势
  自成立以来,公司一直专注于智慧能源行业,经过长期的经营和积累,公司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凭借公司自主的研发实力、优质的产品品质以及完善的服务网络,公司产品得到了一大批客户的信赖和认可,使得“新天”在业内拥有较高的口碑和知名度,树立了公司良好的品牌形象。公司是中国仪器仪表行业 AAA级诚信经营示范单位、AAA级重质量守信用单位、河南省软件和技术服务业知名企业、河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在中国著名品牌产品评选中,公司物联网水表、物联网燃气表等系列产品入选《中国著名品牌产品》,公司商标被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河南省著名商标”,另外,公司获得中国质量检验协会颁发的“全国仪器仪表行业质量领先品牌”、“全国计量行业质量领先品牌”、“全国产品和服务质量诚信品牌”等称号。
  (五)质量优势
  公司以“看似偶然的小问题,不解决一定是大灾难”作为质量管控的指导思想,对质量问题始终保持高度的重视,设立了质量管理中心,严格按照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进行质量把控,引入了精细化生产信息管理系统(MES),对产品质量进行全生命周期管控,使得公司产品从设计、原材料、生产到交付整个过程都处于严格的管控状态,以确保产品质量的可靠性、稳定性以及可追溯性。公司产品质量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评价,凭借稳定的产品质量公司荣获“质量信用等级 AAA级信用企业”、“全国仪器仪表行业质量领先企业”、“质量标杆企业”、“质量兴企科技创新领军企业”、“全国质量和服务诚信优秀企业”、“全国质量检验稳定合格产品”、“全国质量信誉保障产品”、“全国质量诚信先进企业”、“全国质量信得过产品”、“全国产品和服务质量诚信示范企业”等。
  (六)管理团队优势
  公司的管理团队专注于智慧能源行业二十余年,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在多年的运营经验中,公司制定了严谨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已形成了一套规范的管理体系,确保了公司运营管理效率上的优势。同时,公司践行“人才强企”的务实举措,注重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在业务发展和技术研发过程中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两个渠道不断扩充和提升管理队伍,为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高效的管理团队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七)智能制造优势
  公司提倡技术为本,设备先行,高度重视自动化与智能化的投入,建设了目前国内智慧能源领域规模较大的智慧化工厂,采用大量先进的自动化设备,打造了智能化、自动化以及契合公司产品结构的高度柔性化生产线,通过不断的技术改造和设备的迭代,降低人为因素对生产的影响,大幅度提升效率与品质。公司投入使用了智能贴装系统、智能检测系统、智能包装系统、智能物流周转系统、产品质量追溯系统、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IPD产品研发管理系统、BPM业务过程管理系统等,对人员、生产设备、原材料、生产工艺等进行严格管控,实现数据的实时监控,通过数字化工厂与大数据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公司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了人力成本,而且通过机联网系统可有效对产品质量进行追溯,以保证在稳定受控的条件下,持续生产符合客户要求的高品质产品。 自动贴装系统自动AOI光学检测系统参见“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相关内容。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没有发生重大变动。
  四、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 □不适用
  五、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4、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参见第十节财务报告七、22。
  六、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适用 □不适用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尚未使用的余额为23,665.36万元(包括累计收到的银行存
  款利息扣除银行手续费等净额、理财产品收益扣除相应税款的净额合计11,860.66万元),其中购买理财产品及定期存单的余额为人民币18,000.00万元,存放于募集资金专户的余额为人民币5,665.36万元。
  (2) 募集资金承诺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根据公司战略发展规划,公司原场地规模不能满足项目实施需要,为进一步优化公司产业布局,促募集资金投资项 进公司高效发展,为募投项目的发展预留空间,提高公司整体经营水平,经公司2019年12月10日目实施地点变更 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公司将“互联网+机械表升级改造产业化项目”及“移动互
  情况 联抄表系统研发项目”的实施地点由郑州高新区红松路252号变更至:郑州高新区红杉路东、雪梅街南;将“智慧水务云服务平台项目”及“智慧农业节水云服务平台项目”的实施地点由郑州高新区红松路252号变更为郑州高新区红松路252号及郑州高新区红杉路东、雪梅街南。具体内容详见公司2019年12月11日刊登在巨潮资讯网上的公告。适用以前年度发生募集资金投资项
  1、经公司2017年5月10日第三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公司在不改变原“智慧水务云服务目实施方式调整
  平台”项目总投资额和投资方向的前提下,变更该募投项目部分实施方式,由公司使用募集资金人情况
  民币10,500万元支付公司收购的主营业务为流量计产品的上海肯特75%股权的现金对价,从而实现收购完成后募投项目部分产品直接达产的目的。该公告刊登在2017年5月11日的巨潮资讯网上。
  2、经公司2018年5月04日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公司在不改变募投项目总投资额及投资方向的前提下,变更部分募投项目的实施方式:①由于“互联网+机械表”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原计划在公司现有土地进行建设(即郑州高新区红松路252号),根据公司实际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地理位置、办公环境、购置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公司变更为在郑州高新区购置新的工业用地,以解决公司进一步发展的用地需求。 ②随着移动互联抄表系统研发项目数量和类型的增加,人员、机器、场地的需求较之募投项目立项时有了较大的增长,对研发的工作环境、工作场地和研发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将移动互联抄表系统项目的实施方式由购置写字楼变更为在郑州高新区购置新的工业用地以自建办公楼。③基于公司对上海肯特未来业务发展的看好,为了进一步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和投资回报,公司在不改变“智慧水务云服务平台项目”总投资额和投资方向的前提下,变更该募投项目部分实施方式,由公司使用募集资金人民币42,396,557元继续收购上海肯特24.9997%的股权,该项目剩余募集资金仍将用于“智慧水务云服务平台项目”。具体内容详见公司2018年5月05日刊登在巨潮资讯网上的公告。
  募集资金投资项
  目先期投入及置 不适用
  资金用途及去向 集资金专户中,公司将按照经营需要,合理安排募集资金的使用进度。
  募集资金使用及
  披露中存在的问 无
  (3) 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为增强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进一步发挥募集资金的效率,经公司2024年2月5日召开的第五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及202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公司拟使用募集资金利息约11,800万元(具体金额以实际项目专户资金余额为准)对“智慧水务云服务平台项目”和“智慧农业节水云服务平台项目”进行追加变更原因、决策程序及信息披露
  投资,追加投资后,“智慧水务云服务平台项目”投资总额由28,000万元调整为情况说明(分具体项目)35,000万元,“智慧农业节水云服务平台项目”投资总额由17,998.71万元调整为22,800万元。另外,根据募投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公司对“智慧水务云服务平台项目”、“智慧农业节水云服务平台项目”、互联网+机械表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年2月6日在巨潮资讯网披露的《关于增加部分募投项目投资额及调整募投项目内部结构投资的公告》。未达到计划进度或预计收益的情不适用况和原因(分具体项目)变更后的项目可行性发生重大变不适用化的情况说明
  6、委托理财、衍生品投资和委托贷款情况
  (1) 委托理财情况
  适用 □不适用
  报告期内委托理财概况
  (2) 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衍生品投资。
  (3) 委托贷款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委托贷款。
  七、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八、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 □不适用
  截止2024年6月30日,上海肯特在合并报表中按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调整后的总资产为640,240,809.73元,净资产为530,384,246.93元。营业收入为112,747,830.20元,营业利润为53,708,853.81元,净利润为46,920,837.97
  元。
  九、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十一、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登记表
  适用 □不适用
  谈论的主要
  调研的基本
  十二、“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是 否
  

转至新天科技(300259)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