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中国能建(601868)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3-12-31
信息来源2023年年度报告
经营情况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是公司改革发展历程中极具挑战、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公司始终牢牢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为统领,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部署要求,大力践行《若干意见》、“1466”和“三新”能建战略,准确把握大局大势,有效驾驭复杂变势,全面发挥独特优势,企业总体呈现出新动能加速集聚、新优势不断放大、新活力持续迸发、新品牌影响力迅速提升的良好趋势。全年完成新签合同额人民币12,837.3亿元,同比增长22.4%;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4,060.32亿元,同比增长10.82%;实现利润总额人民币140.11亿元,同比增长2.44%;实现净利润人民币112.56亿元,同比增长8.00%。
  (一)深入推动能源转型,战略引领升级升维。
  公司作为能源电力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主力军、排头兵,坚决践行服务国家战略,积极推动能源革命和能源转型发展。2023年,公司参与编制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对外发布,承建的白鹤滩水电站入选“全球十大工程成就”,设计建设的全球首个百万千瓦级水光互补项目雅砻江光伏电站、国内装机规模最大的百万机组甘肃常乐电厂投产投运,投资建设的全国规模最大的风光储一体化示范项目乌兰察布绿色电站成功并网,进一步巩固了公司能源建设领域的领军地位。公司系统擘画、持续优化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新蓝图,进一步明确了以具有能建特色的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核心重点、以打造新能源、新基建、新产业“三新”能建为核心支点、以推进创新、绿色、数智、融合为核心路径的清晰“战略地图”。依托公司能源电力领域的独特优势,重点聚焦新能源、储能、氢能、装配式建筑、绿色建材、绿色环保、高端装备等产业,积极打造原创高地,争当现代产业链链长,全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二)大力实施高端营销,品牌形象全面彰显。
  2023年公司开展120余次高端对接活动,深度参与博鳌亚洲论坛、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系列高端论坛活动40余场,举办“三新”联盟、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供应链联盟、新能源国际投资联盟等“四大联盟”主题论坛13场,主导策划了“能建中亚—中东行”,深入中亚、中东等地区开展共建“一带一路”系列交流,有效牵引一批海外重大项目落地。公司新签合同额连续三年实现高速增长,站在万亿平台基础上再创新高。全年实现境内新签合同额人民币10,030.0亿元,同比增长23.9%;境外新签合同额人民币2,807.3亿元,同比增长17.1%,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新签合同额人民币2,673.8亿元,同比增长62.0%,签约额位居央企前列。公司在《财富》世界500强排名持续跃升,全球品牌价值500强跃升至192位,全球工程设计企业150强、国际工程设计225强排名分别位列第2位、第20位,全球工程承包商250强排名位列第10位,企业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大幅提升。
  (三)加快转型升级发展,“三新”能建再上台阶。
  公司紧紧围绕“创新、绿色、数智、融合”核心发展理念,全力打造“三新”能建格局。新能源业务加速领跑,全年实现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14.5%,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8.41%,指标占比均超30%;新增风光新能源开发指标2,009.7万千瓦;获取新型储能、氢能项目50余个,总装机规模超过550万千瓦,签约“十四五”纳入规划的抽水蓄能装机规模超过1,600万千瓦,甘肃平川抽水蓄能项目从勘测设计到核准开工创造行业最快速度。投资建设的广西崇左市风光火储一体化综合能源等一批大基地项目并网发电,截至2023年底,公司控股新能源装机容量951.1万千瓦,装机规模较2022年底翻近1倍,新能源业务发展动能强劲。新基建业务不断突破,成功打造“能源+”融合发展先发优势,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投资建设的国内首个高速公路全路域光储充一体化交能融合示范项目实现并网发电,获得了社会广泛关注;策划实施的甘肃庆阳“东数西算”源甘肃省“十四五”首批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项目清单;投资建设的中国能建大厦二期零碳智慧园区项目入选“十四五”国家科技示范工程,成为近零碳建筑类的典范;成功获得江苏无锡洗砚湖生态科技城、山东青岛李沧区十梅庵片区城市更新项目等一批百亿级融合示范项目,持续探索与打造行业融合发展新标杆。新产业加快布局发展,聚焦构建价值共生体系,围绕新能源和新基建,大力发展绿色新材料和生态环保产业,开创的“基于工农业固废再生土壤的创新技术”获“零碳中国”十大创新技术,研发的“新型光伏建材”荣获第十五届中国(无锡)国际新能源大会暨展览会“中国十大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品牌”;发挥“装配式+煤矸石”模式优势,签订了国内首个千万吨级煤矸石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大同煤矸石项目;获得辽宁建平、河南南召、海南定安等一批绿色矿山项目,工业建材行业影响力持续提升。2023年公司加大战新产业投资力度,新能源、“能源+”、“绿色+”等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完成额增长64%。
  (四)强化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创新加速突破。
  聚焦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围绕“30·60”系统解决方案“一个中心”和储能、氢能“两个支撑点”精准发力,大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新技术产业化应用,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129.8亿元,同比增长24.31%。在新能源领域,研究掌握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规划关键技术,全面攻坚高压大容量柔性直流输电关键技术,有效解决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和电网大范围互联等难题;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先行先试,创新性打造内蒙古乌兰察布、广西崇左等新一代绿色电站示范项目,开创新能源供给消纳全新模式。在储能领域,打通压缩空气储能天然盐穴和人工硐室两条关键技术路线,形成具有中国能建特色的“300MW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解决方案”,“研投建营”一体化实施湖北应城300兆瓦天然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甘肃酒泉300MW人工硐室型压缩空气储能,引领储能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中,全球首台(套)300兆瓦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湖北应城新技术示范项目全面进入调试阶段,开创了大容量压缩空气储能绿色、零碳、高效、经济的新路线;首创的人工硐室压缩空气储能新技术示范项目甘肃酒泉300兆瓦储能电站项目有序建设,破解了压缩空气储能受地理条件制约的世界性难题;电化学储能电池完成首批电芯产品交付,自研280Ah电芯产品通过第三方检测,大力推进厦门和无锡生产线落地工作;加强重力储能科研开发,加快推动河北张家口60MW/360MWh重力储能示范项目落地实施。
  在氢能领域,聚焦绿电制绿氢、绿氢制绿氨、海水淡化等氢能核心领域,全力抢占产业制高点。
  研制成功1500Nm/h碱性电解水制氢装备,建成了国内首座8MW级大型碱性电解水制氢机组检测平台;设计建设的全球最大体量绿色氢氨醇一体化新技术示范项目吉林松原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推动可再生能源制氢与绿色氢基化工规模化发展。此外,公司持续推进数字产业化,系统打造数字技术、数字产品、数字服务和数字解决方案,创新迭代智慧电厂、智能电网、智慧能源、智慧工地、智慧园区、智能装备等产品,完善电力规划、海上风电、新型储能等大数据平台,打造企业数字化能力“孵化器”,形成数字化产业发展“生力军”。
  (五)狠抓提质增效赋能,科学管理显著提升。
  深化改革持续发力,科学编制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对标价值创造行动“三大实施方案”,累计实施具体改革举措160项,新增“双百”“科改”企业5家,纵深推进“3+2”中长期激励机制,任期制和契约化考核覆盖面达100%,2023年公司改革三年行动、三项制度改革获得国务院国资委考核评价最高等级。扎实开展增收降本,深化总对总金融合作,平均融资利率较年初降低32个基点;灵活运用资产处置、股权转让多种方式,有效盘活存量资产;保险集中管理促进平均费率下降。创新资本运作模式,完成控股上市公司易普力重大资产重组及配套融资,募集资金总额人民币13.39亿元,创新国内资本市场首个“专业化整合和一体化重构+‘A+H’分拆+借壳上市+央地对接+配套募集资金”模式,为央地合作、国内资本市场分拆重组上市提供了新样板,进一步夯实“能建民爆”行业龙头地位;积极推进公司A股首次再融资工作并取得阶段性进展。成功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等人民币70亿元,所属企业葛洲坝集团成功获得国家开发银行建筑业首单研发贷款人民币6亿元,为公司科技创新提供有力资金支持;所属企业城市发展公司成功发行嘉佩乐酒店CMBS,募集资金人民币21亿元,打通公司房地产板块中长期融资通道。持续改善“一利五率”,2023年公司利润总额、营业现金比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等考核指标持续优化,公司运营质效稳步提升。持续加强项目管理,系统开展“项目履约提升年”专项行动,强化重大工程管理,2023年公司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23项、省部级质量全管理强化年行动和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等系列行动与系列举措,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转至中国能建(601868)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