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众智科技(301361)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3-12-31
信息来源2023年年度报告
经营情况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 行业基本情况
  公司专业从事内燃发电机组及发动机自动控制系统、低压配电自动控制系统、新能源/混合能源自动控制系统等自动化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致力成为相关领域全球领先的整体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的规定,公司所属行业为“C 制造业”中的“C38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C制造业”之“C38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之“C3829 其他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
  具体来看,公司主营业务处于行业的细分领域,主要产品和服务涵盖自动化控制设备、智能控制系统,在终端应用中扮演着“神经中枢”及“大脑”的角色,是整体的“决策机构”,即通过反馈、协调和指挥整体运作,提升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以上功能特点决定了其应用范围广泛的通用特性,可广泛分布在应急保障、消防抢险、国防系统、工程机械、船舶动力、矿山石油开采、通信、基建、轨道交通、数据中心、智能大厦、工业互联网、智能微电网、储能系统、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等多下游行业和终端场景。因此,下游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终端场景的应用空间与公司所处行业细分领域的发展密切相关。
  报告期内,按照下游行业应用划分,公司业务主要涉及非道路用内燃机领域和低压配电及控制设备领域。
  1. 非道路用内燃机
  内燃机是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渔业船舶、应急动力、国防装备的主导动力设备,在可预见的未来也将继续占据支配地位。内燃机产业是重要的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重大战略需求。
  当下的内燃机产业,已呈现从传统内燃机向新一代内燃机变革演进的局面。现代内燃机是燃烧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控制、新型材料、先进设计及先进制造等高新技术集成。推动内燃机技术与多元燃料、电气化、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融合,是内燃机行业积极应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近零污染物排会发布的《内燃机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以颠覆性创新燃烧技术为目标,开发新一代内燃机高效清洁燃烧技术,开发基于可再生能源的碳中和燃料和氢能利用技术,实现碳中和燃料和内燃机的协同发展等,是内燃机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
  根据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度我国非道路用内燃机销量中,工程机械用 89.73万台,农业机械用414.13万台,船用3.97万台,发电机组用125.30万台,园林机械用164.54万台,通机用17.94万台;2023年度我国非道路用内燃机销量中,工程机械用95.40万台,农业机械用396.58万台,船用5.65万台,发电机组用140.29万台,园林机械用146.86万台,通机用16.23万台。
  报告期内,公司在非道路用内燃机领域的业务主要涵盖主备用电源与应急保障、工程机械动力、船舶设备与海洋工程等方面的应用。
  (1) 主备用电源与应急保障
  内燃机是移动电源设备、备用电源设备、应急保障保电供电设备和部分供电网络未覆盖、电力资源匮乏地区主用电源的主要动力形式。从全球范围来看,以内燃机为动力的电源设备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首先,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促进了备用电源市场需求的增长;其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增加刺激了移动电源和备用电源的市场需求;第三,各国通信、电力、交通运输、资源开发、国防等重要领域对备用电源和移动电源存在持续的更新换代需求;第四,发展中国家的电网普及率依然较低,存在对内燃机动力主备用电源的刚性需求。以柴油发电机组为例,根据 Grand View Research 预测,2020年全球柴油发电机组市场规模为 175亿美元,到2027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 300亿美元,2020—2027年全球柴油发电机组市场规模将保持8.00%的复合增长率。
  随着国家建设现代化进程加快,城镇化水平提高,如何应对及处置重大自然灾害、灾难性事故、公共卫生及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尽力减少对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成为一项日益艰巨的任务。
  国家在“十四五”规划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国家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等重要文件中,均对加强应急发电与电力恢复能力,强化电力突发事件应急装备保障,推进关键电力应急装备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做出了明确指引。应急装备产业是应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储型应急电源、应急电源车、应急电源作为应急装备中主要的保电供电设备,在应急保障、防灾救灾、抢险救援等场景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是我国安全应急重点推广应用装备。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其发布的《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报告(2023)》显示,目前我国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产业规模已超 7000亿元,政府采购投资、行业安全发展、居民家庭消费三大力量正在备重点领域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力争到2025年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应急装备产业是应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应急备用电源作为应急装备中主要的保电供电设备,在应急保障、防灾救灾、抢险救援等场景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另外,内燃发电机的能源供应具有能量密度高、优质且稳定的优势,当今依然作为应急供电系统的主流配置,在各类重大项目、大型赛事及其他重要场合发挥极大的保障作用,满足了较高的场景要求。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我国应急装备产业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集成化发展态势有望形成,为内燃机的智能控制系统带来更大的应用空间。
  (2) 工程机械动力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拥有坚实的基础,在《中国制造 2025》《“十四五”规划》等重要政策指引下,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工程机械行业将不断加快转型升级进程,改变传统粗放增长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工程机械行业的结构化升级将对配套的内燃机产品的功能性、智能化水平产生更高的需求,从而刺激内燃机组控制器的需求增长。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发布的《内燃机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把高效、低碳和近零排放新一代柴油机列为重要发展任务,在非道路(工程、农机)用柴油内燃机方面,要开发非道路专用发动机技术,发展非道路燃气和混合动力发动机及动力系统,研发智能工程机械产品技术,研发智能化控制、大功率电驱无级变速为核心的智能的农用动力,全面提升非道路发动机品质。
  同时,受益于新老基建需求拉动、环保升级、设备更新换代、人工替代效应、出口增量市场等多重因素影响,工程机械行业发展态势有望得以保持,为上游行业奠定良好的市场基础。
  (3) 船舶设备与海洋工程
  船用(柴油)内燃机热效率高、经济性好并且易启动,对各类船舶有很强的适应性,主要应用在船舶推进装置、船舶电站等系统中。根据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船用柴油机销量为 2.45万台,2021年达到4.02万台,年复合增长率为9.62%。2022年,在不可控环境因素影响下,我国船用柴油机销量仍然保持在 3.97万台的较高水平,2023年度销量回升至 5.65万台,展现了市场韧性和潜力。在“建设海洋强国”国家战略的推动支持下,船用柴油内燃机作为当前船舶最重要的动力设备有望持续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船舶行业也面临着较强的动力转型升级需求。据国际能源署(IEA)2020年统计数据显示,交通运输是全球范围内电力、工业之后的第三大碳排放领域,占比约 21%,而船运行业在交通运输领域是汽车行业之后的第二大碳排放领域,占比约 11%。因此,船舶行业的绿色转型是推进碳减排的重要着手点。
  国际海事组织(IMO)在2018年通过的船舶温室气体减排初步战略框架中将2050年从事国际航运的船舶年温室气体排放水平与2008年同比减少 50%以上设定为关键目标之一。2023年,EEXI(现有船舶能效指数)的生效和船舶评级的开展进一步推动了船舶的降碳增效。在国内,政府有关部门及中国船级社等机构也通过政策规划和指引规范,推动船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转型。
  随着船舶行业的发展,船用内燃机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及船舶动力的绿色转型均有望带动对船舶智能控制设备的需求。
  2. 低压配电与控制设备
  总的来说,低压配电电器主要用于电路的接通、分断和承载额定电流,能在线路和用电设备发生过载、短路、欠压的情况下对线路和用电设备进行可靠的保护,普遍应用于电网末端,将电能分配传递至工商业、民用建筑等各个下级分路,对设备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极高。我国低压电器行业经过 60 多年的发展,共经历了起步期、快速发展期、创新提升期3个阶段,目前正在步入第四代智能化、物联网化产品的发展阶段。
  报告期内,公司业务主要涉及双电源/多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及相关控制系统。自动转换开关(ATS/ATSE)可以实现多个负载电路多个电源之间的自动转换,以确保不间断的电力供应,应用场景非常丰富,可用于医院、银行、建筑、工厂、机场、商业楼宇、酒店、体育场馆、军事设施等重要场合。
  全球范围内工商业及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发电机不间断供电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稳定电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是促进ATS市场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随着我国新型电力体系的加快构建,智能微电网等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发展也为ATS市场创造新的机会。
  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资料显示,2021年全球自动转换开关市场规模约为79.2亿元,中国自动转换开关市场规模约为25.7亿元,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占比达到32.4%,是主要需求国之一;预计2022-2027年全球自动转换开关市场复合年均增长率为6.1%左右,到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13.1亿元。根据IMARC集团研究资料显示,2022年全球转换开关市场规模达到 16亿美元,预计 2023-2028年复合年均增长率6.5%,到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4亿美元。
  此外,伴随着我国新经济业态的蓬勃发展,比如在线视频、网络直播、万物互联(IoE)、人工智能(AI)等带来的流量爆发,极大促进了5G基站、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等“新基建”的建设和发展。低压电器是 5G 基站供电解决方案中的重要组成,低压电器包括了双电源、配电箱等重要电力设备和配套。
  同时,IDC作为“新基建”的重要一环,其能耗巨大,电力占到IDC运营成本的近六成,因此对供电可靠性、节能降耗要求极高。低压配电系统是决定IDC机房能耗和稳定性的关键组成之一。
  3. 新能源/混合能源控制设备
  中国电力水平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和改善,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力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包括煤电、水电、核电和可再生能源等多种形式的装机容量不断增长。然而,中国电力行业也面临供需平衡、运行效率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带来的挑战,政府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推动电力市场化改革、鼓励智能电网建设、提高能源效率等,并将“碳达峰、碳中和”作为国家战略目标。受此驱动,我国能源电力行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提高风能、光能等具备绿色、清洁、可再生特点的现代新能源发电方式占比成为必然趋势。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十四五”期间配电网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全国发电装机总量指标持续高位运行,电力资源与负荷中心分布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对配电环节可靠性、安全性、连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大背景下,除传统煤电、水电支撑的大电网之外,由天然气、光能、风能发电形成的分布式能源格局逐渐成型,智能微电网、储能作为行业重要的发展方向及产业形态,将在能源格局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近期,我国各地区新能源配储政策的发布实施、电网侧独立储能模式的推进以及用户侧工商业储能收益的提升,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储能产业发展。发改委《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储能能够显著提高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水平,支撑分布式电力及微网,是推动主体能源向可再生能源更替的关键技术,是推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应用的关键。储能正在广泛应用于以上能源的存储、转换、使用,作为解决风光发电间歇性、波动性,增强电力系统安全性和灵活性的必备手段,具备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二) 行业主要政策情况
  
  时间 发文部门 政策 主要内容
  2021年3月 两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加快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力系统互补互济和智能调节能力,加强源网荷储衔接,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完善能源风险应急管控体系,加强重点城市和用户电力供应保障,强化重要能源设施、能源网络安全防护;实施应急产品生产能力储备工程,建设区域性应急物资生产保障基地。
  2015年5月 国务院 《中国制造2025》 加强质量品牌建设,鼓励企业追求卓越品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中国制造整体形象;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加强绿色产品研发应用,持续提升电机、锅炉、内燃机及电器等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水平;大力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备、先进储能装置、智能电网用输变电及用户端设备发展。
  2021年12月 国务院 《“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 安全应急产品和服务发展重点中灾害事故抢险救援关键装备包括电力应急保障产品、多功能应急电源产品等。
  2023年9月 工信部、发改委等五部委 《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 聚焦地震和地质灾害、洪水灾害、城市内涝灾害、冰雪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城市特殊场景火灾、危化品安全事故、矿山(隧道)安全事故、紧急生命救护、家庭应急等场景应用的重点安全应急装备,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及推广应用,加强先进适用安全应急装备供给,提高灾害事故防控和应急救援处置能力;重点推广应用装备中包括长储型应急电源、应急电源车、应急电源等。
  2023年12月 发改委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 鼓励类项目包括:新型电力系统及装备;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电力系统数字化升级;电力系统调节;绿色智能运输船舶;应急装备类项目等。
  2022年1月 发改委、能源局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 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以用户为中心,加强供需双向互动,积极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创新电网结构形态和运行模式,加快配电网改造升级,推动智能配电网、主动配电网建设,提高配电网接纳新能源和多元化负荷的承载力和灵活性,促进新能源优先就地就近开发利用;加快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优化布局电网侧储能,发挥储能消纳新能源、削峰填谷、增强电网稳定性和应急供电等多重作用,积极支持用户侧储能多元化发展,提高用户供电可靠性,鼓励电动汽车、不间断电源等用户侧储能参与系统调峰调频。
  2021年7月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 《内燃机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 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内燃机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内燃机产业强国。积极应对“碳达峰和碳中和”双碳目标和“近零污染物排放”目标,推动内燃机技术与多元燃料、电气化、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融合;把发展自主智能控制器列为重点任务之一;内燃动力系统的电气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是动力系统实现低碳、高效和超清洁等综合性能,满足未来发展需求的重要技术路线。
  (二) 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公司是国内较早专业从事内燃发电机组自动控制系统、低压配电自动控制系统等相关自动化产品的研发制造企业,也是国内较早推出模块化控制的企业。公司研发、生产的内燃发电机组控制器、双电源智能切换控制器等产品,以可靠的质量、丰富的功能、适中的价格得到广大客户的好评,部分产品已实现国产化替代。此外,在某些高端特殊应用领域,公司和行业客户联手,已开发出适合特殊行业需求的产品。
  报告期内,与公司核心业务直接竞争的企业均为技术领先、研发能力强、历史悠久的跨国企业,后者在中高端市场上占据了一定的份额。近年来,以众智科技为代表的国产阵营,凭借产品可靠的质量和稳定的性能,以及多年持续不断的研发和创新,核心产品的性能已与跨国企业相当,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同时,公司核心产品在国际市场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扩大,已进入业内一线品牌行列。
  与此同时,公司对于新能源行业的布局正在逐步展开。公司的新能源/混合能源业务主要涉及智能微电网、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柴储一体机、工商业储能等分布式能源系统与相关储能系统控制及能源管理需求的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目前已陆续推出BMS、EMS等系列产品并进入市场拓展阶段。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3年度,国际环境错综复杂,我国整体经济发展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国内社会秩序及生产经营在政府的有力引导和政策支持下逐步恢复,行业发展势头趋势向好。在此背景下,公司管理层坚定长期发展战略,继续专注优势领域,深耕主营业务市场,围绕年度经营目标积极开拓布局,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结构优化,紧抓市场前沿,保持了公司经营业绩的稳定和业内的优势主导地位。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006,16万元,同比增长9.7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16.88万元,同比增长22.0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304.37万元,同比减少9.4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22.18%。公司研发投入占比持续增加,产品毛利率水平继续保持稳定。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幅度,主要系收到政府补助及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产生的收益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减少,主要系公司募投项目部分建成并投入使用,折旧费用等期间费用增加所致。
  报告期内,公司募投项目众智科技产业园及研发检测中心部分区域建成并达到可启用状态,根据公司整体战略规划及实际经营情况综合考虑,已于一季度正式启用并迁入完毕。迁入后,公司现有生产规模的有效扩充以及研发与技术环境的优化升级,为公司稳定发展和业务拓展提供了有利基础。
  2、收入与成本
  (1) 营业收入构成
  (2) 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年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 □适用 不适用
  (3) 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 □否
  
  行业分类 项目 单位2023年2022年 同比增减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销售量 台/套 371,834 374,624 -0.74%生产量 台/套 390,177 401,893 -2.92%库存量 台/套 40,962 45,303 -9.58%相关数据同比发生变动30%以上的原因说明□适用 不适用
  (4) 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营业成本构成
  行业分类
  行业分类
  (6) 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 否
  (7) 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8) 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3、费用
  管理费用 28,920,087.18 20,013,454.66 44.50% 主要系本期新厂房投入使用,资产折旧及一次性办公费用增多所致。财务费用 -4,008,760.29 -1,102,439.47 -263.63% 主要系本期利息收入增多所致。研发费用 21,369,736.47 15,650,953.11 36.54% 主要系本期持续加强研发团队建设、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力度,研发投入不断增加所致。
  4、研发投入
  适用 □不适用
  
  主要研发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IMCS 智能微网控制系市场客户需求。 已结项 全新领域,混合能源储能市场。以电池为核心的综合能源控制系统,以锂电池储能系统为基础,根据需要搭配发电机组控制系统、光伏发电系统或风力发电系统。集锂电池储能、柴油发电机组发电、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和逆变器等为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发电-储能-供电的闭合循环,让工商业用户或家庭用户摆脱电网的供电限制,摆脱“拉闸限电”的烦恼。 IMCS智能微网控制系统可实现“储能+发电”、“储能+市电”、“储能+发电+市电”、以及储能单独供电,可配合光伏、风电等实现多种混合能源供电模式,支持离网并网模式。 包括 BMS、PCS、逆变器、EMS 及相关使用设施的项目开发。 在国家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过程中,助力能源的绿色低碳发展,增强公司在新能源储能领域的竞争力,实现客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HVR1000 数字高压系统 发电机励磁控制,多种励磁模式可以选择,灵活全面的故障保护。检测发电机励磁系统,以达到监控发电机组的各部位的工作状态。 已结项 具有 CANBUS 接口,通信遵循 SAEJ1939-75 协议。可以使用CANBUS,USB 和蓝牙来监控和配置 DVR。
  可应用于永磁励磁发
  电机 PMG,辅助绕组励磁发电机 AREP,自励磁发电机 SHUNT。
  具有黑匣子记录,蓝牙,USB,通过控制器整合发电机组的各部位的工作状态。配套同时有此系统的模块和产品开发。 新产品开发,提高公司研究与开发的能力,也是公司新业绩增长点。HMU15N 远程监控控制器 通过应用系统实现实时在线监控、记录、查询、分析、修改、报警等操作,可实现远程智能化管理,提高发电机组智能化管 已结项 集中监控机组数量不少于 10 台, 增加光感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用于调节屏幕亮度和检测屏前是否有人。 提高监控产品竞争力,同时促进机组并联产品销售。理水平。HMC9100 船用机旁控制器 船舶机旁控制产品中的高端产品, 应用更灵活,功能更强大、质量更可靠。 未结项 达到精确控制国内外主流的电调和电喷发动机,兼容多种应用体系,主推进发动机控制、主发电机组控制、应急发电机组控制,能够对低速机、中速机和高速机进行控制,可同时扩展各种模拟量采集、开关量采集、开关量输出和电量采集模块,采样搭积木方式应对各种复杂应用。 巩固现有船舶机旁控制市场,拓展更高端应用市场。HAT835 三电源母联智能切换控制器 集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于一身,测量及控制过程实现自动化, 通用化设计,解决采用 PLC 非通用化导致的项目不可靠问题,同时简化系统的应用。 已结项 满足国家及行业标准, 产品的易用性及可靠性均优于竞品。 持续推动公司产品在复杂高端的系统中的应用,通过此类产品的推广,降低了用户系统设计应用的门槛,推动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展示了公司对于高端应用的实力。HFW50 燃油加热器 适用于无市电情况下发动机需预热的工况,同时采用新设计,完善功能。使产品具备远程开关机及数据采样能力。 未结项 通过本项目,使加热器提高辨识,简化客户操作,提供远程可操作性。 公司目前正在生产开发的有电加热器,已形成系列,燃油加热器领域尚未涉足,开发本产品可以补充完备公司在柴油发电机组在预热方面的产品链。丰富完善产品链,增加公司营收,提升公司行业地位。HGM9600N 系列发电机组控制器 高端发电机组单机控制器,满足更复杂的应用场景。 已结项 完善的国六发动机控制,支持多 ECU,独立后处理 ECU,全面的发动机数据监视保护 。 内 置 大 容 量PLC,方便用户实现复杂应用。更高的采样速度和精度,保证控制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完善的操作记录和报警记录,可以快速定位问题解决问题。在多个方面超越竞争对手。 巩固单机机组中端应用市场,抢占单机机组高端应用市场。提高在中高端单机市场的占有率。BACM2440 蓄电池充电充电电流的需求。 未结项 可应用于单相或三相的交流系统,体积和效率需满足行业需求。通过船级产品认证和CE认证。 用于拓展在发动机相关行业的大功率蓄电池充电器市场,提高公司的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公司对大功率充电器的开发能力。公司注重研发团队的建设,同时为了提高研发创新性,聘用高技术人才。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较上年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适用 不适用研发投入资本化率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适用 不适用
  5、现金流
  (1)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变化较大主要系本期公司利用募集资金和自有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及募投项目推进所致;
  (2)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变化较大主要系公司上期首发上市募集资金到账,本期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增多所致。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 适用 □不适用
  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存在差异的原因说明请见本报告“第十节财务报告七、财务报表项目注释47、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
  五、非主营业务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七、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 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证券投资。
  (2) 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复》(证监许可[2022]1589 号)同意注册,公司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股票(A股)29,084,000.00股,发行价为每股人民币26.44元,共计募集资金768,980,960.00元。扣除各项发行费用(不含税)后,募集资金净额人民币704,850,942.49元。上述募集资金已于2022年11月10日到位,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进行了审验,并于2022年11月10日出具了XYZH/2022ZZAA3B0005《验资报告》。截至2022年12月31日,累计使用募集资金12,556.51万元,募集资金尚未使用余额为58,007.45万元(包含募集资金存款及购买理财产品利息收入及银行手续费净额 78.87万元),募集资金账户余额58,007.45万元。 2023年度募投项目共使用募集资金 9,728.33万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累计使用募集资金22,284.84万元;公司尚未使用募集资金人民币 49,401.72万元,其中利用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年末未到期金额44,000.00万元,存放于募集资金专用账户余额为5,401.72万元。(2) 募集资金承诺项目情况适用 □不适用
  (3)=
  (2)/(1
  ) 项目达
  到预定
  可使用
  状态日
  期 本报告
  期实现
  的效益 截止报
  告期末
  累计实
  现的效
  益 是否达
  到预计
  效益 项目可
  行性是
  否发生
  重大变
  化
  承诺投资项目                     
  众智科
  技内燃
  发电智
  能控制
  系统产
  业园 否 15,811
  83 12,510
  57 5,300.
  57 不适用 否
  众智科
  技智能
  控制器
  生产建
  设项目 否 20,461
  51 3,886.
  32 18.99%2025年04月30日       
  不适用 否众智科技研发检测中心建设超募金额9,218.87万元,目前仍存放于募集资金专户。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地点变更情况 不适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方式调整情况 不适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先期投入及置换情况 适用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公司以自筹资金预先投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金额为人民币 11,799.88万元,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置换11,799.88万元。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情况 不适用项目实施出现募集资 不适用金结余的金额及原因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用途及去向 公司暂未使用的募集资金存放于指定的募集资金专户中,并将继续按照约定的用途使用,如有变更,将按规定履行必要的审批和披露手续。募集资金使用及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或其他情况 不适用
  (3) 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八、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九、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内无应当披露的重要控股参股公司信息。
  十、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十二、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登记表
  适用 □不适用
  
  接待时间 接待地点 接待方式 接待对象类型 接待对象 谈论的主要内容及提供的资料 调研的基本情况索引
  2023年02月09日 公司会议室 实地调研 机构 中信建投证券秦基栗 详见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编号:2023-001)
  2023年03月29日 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https://i
  r.p5w.net 网络平台
  线上交流 其他 线上投资者 详见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编号:2023-002)
  2023年04月27日 公司(天健湖厂区) 实地调研 其他 投资者代表团(16 人);中原证券总部、研究所代表; 详见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编号:2023-河南证监局 王薇;深交所投服部张雪峰等;证券时报、全景网、大河财立方媒体代表等   003)
  2023年05月18日 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https://i
  r.p5w.net 网络平台
  线上交流 其他 线上投资者 详见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编号:2023-004)
  2023年08月30日 网络会议室 网络平台线上交流 机构 Athena Capital(东腾投资)Frank Wang(王安亚) 详见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编号:2023-005)
  2023年09月07日 公司会议室 实地调研 机构 安信证券 王倜 详见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编号:2023-006)
  2023年09月27日 公司会议室 实地调研 机构 钜洲投资 邹舰、王中胜 详见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编号:2023-007)
  2023年11月07日 公司会议室 实地调研 机构 华泰证券、五矿国际信托、金和基金、中瑞林投资、穗景资产、众合信资产、景泉私募、阿基米德私募、富纳投资、中融创产业投资等 详见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编号:2023-008)十三、“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是 否
  

转至众智科技(301361)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