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州一轨(688485)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06-30 | 信息来源 | 2024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四、 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城轨施工加速推进,多场景应用丰富营收结构 2024年上半年,城轨项目施工进度提速明显,公司主要产品钢弹簧浮置板发货量约为 56公里,相较于2023年同期的32公里,增幅为75%。综合各项业务,鉴于钢弹簧浮置板产品以施工完成确认收入,收入确认时点较发货时点存在滞后性,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1,634.01万元,同比增长7.42%;实现归母净利润-1,547.30万元,同比减少655.44万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综合已执行订单及新增订单情况,公司共有在手订单8.31亿元。 报告期内,为丰富营收结构,公司沿着噪声控制物理防治业务和声纹诊断开发业务两条路径积极拓展应用场景。在噪声控制物理防治方面,公司与中国电建集团某公司就发电厂汽动给水泵机组扩建工程签订钢弹簧隔振采购合同,对机组设计转速范围内基础台板的振动负责;公司与上海市基础工程某公司就地铁沿线新增文物展厅减震(隔振)支座签订合同,负责支座的制作、安装、试验、监测及维护,上述合同的落地,助力公司业务多赛道发展。在声纹诊断开发方面,公司与中铁五局集团某公司签订“车载轨道声纹检测仪(自定位线路检查仪)”采购合同,实现了该套声纹设备的首台套落地。 (二)有序推进技术中心建设,依托声纹数据培育新质生产力 报告期内,公司就环境保护城市轨道交通振动与噪声控制工程技术中心的建设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递交了《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详细介绍了2023年度公司在科研项目承担、科研成果、技术转化、研发能力建设、环境管理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显著进展,并明确了2024年度公司继续推动技术创新、技术转化、研发能力提升和环境管理服务的年度计划,同时加强技术交流和制度建设,以期支持城市轨道交通的高质量发展。 此外,为进一步提升科创实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报告期内公司形成了一系列资质认定、知识产权等成果,公司申请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7项;获得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7项。 (三)稳步搭建人才梯队,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共有207名员工,其中教授级高工1人、正高级工程师3人、正高级会计师1人、高级职称22人、中级职称35人、初级职称9人,博士6人(其中博士后3人)、硕士31人,包括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英国纽卡斯尔大学、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优秀人才。技术团队专业涵盖道路与铁道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机械工程、建筑工程、土木工程、材料工程、电气工程、环境工程、地震工程与防护工程、工程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机电一体化、计算机应用技术、环境生态等多个专业,逐步形成了一支跨专业、高水平、多元融合的技术队伍。 (四)践行“ESG”理念,以ESG实践引领可持续发展未来 2024年上半年,公司首次对外披露了ESG(环境、社会及治理)报告,客观、规范、透明和全面地向公众展示了公司关于治理、经济、环境及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理念与成果,以使利益相关方通过报告书了解公司在可持续发展各方面的绩效,共同落实ESG目标。 ESG报告充分披露了公司在党建、治理、风险管理、商业道德、供应链、环境管理及绿色运营等多维度的ESG管理体系,展示了公司重视研发创新,快速响应国家战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战略目标。后续,九州一轨将继续践行“ESG”理念,发挥产品和服务的社会与环境价值,以促使公司在环境噪声与振动污染防治领域更好地服务社会。 (五)强化产业链协同,前瞻布局未来绿色低碳产业 为了高质量完成工程技术中心的建设使命,不断提升环境“声”态建设领域的行业地位,公司通过新设合资公司的方式拓展环保相关业务。2024上半年,公司成立九州晟邦(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布局上游产业,专注于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噪声咨询和碳减排管理服务,拓宽九州一轨应用场景的同时,把握绿色转型发展机遇,进军低碳服务等领域。新成立的团队包括来自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位行业内专家,九州一轨依托其专业能力和行业影响力,共谋环保领域新发展,促进绿色低碳与高端装备制造的协同创新。 (六)降本增效,推动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 公司坚持北京和广州“双中心”发展的运营模式,设立南北三大生产基地。2024年上半年度,北京房山智能化制造中心持续提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有条不紊推进各项生产活动。同时,公司以工程技术中心建设为抓手,在房山制造中心内新建产研一体综合楼,将行政、研发、生产和销售集中统一管理,以期加强公司研发机构建设、科研成果转化、生产效能落地、品牌产品推广等全流程协同合作,加速研发成果的工程化和产业化,更好的把控各环节成本,满足公司产销端深化改革、降本增效的战略目标。报告期内,公司在广州白云设立的聚氨酯新材料智能生产研发基地完成内部装修工作,全部生产设备完成安装、调试工作,顺利进入试生产阶段。 为匹配大幅增长的供货需求,满足扩增产能的实际需要,2024年上半年度,公司筹建河北霸州生产基地,并进入试生产阶段,建成后将配合北京房山智能化制造中心完成钢弹簧浮置板项目相关产品委外加工任务的收回工作,降低综合生产成本的同时满足全年钢结构类产品的市场需求。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