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科净源(301372)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3-12-31
信息来源2023年年度报告
经营情况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公司所处行业背景
  水作为基础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对保障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水环境保护及治理受到国家的日益重视。
  公司所处的水环境治理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各类水环境治理专业设备、药剂和风机、水泵等通用设备,以及污水收集管网等设施的生产制造企业。中游主要包括水环境治理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及运营管理企业,主要包括水环境治理主体工程建设及水环境治理配
  套设施建设。下游主要为水环境治理的末端市场,主要涉及居民、政府、企事业单位等主体。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图-水环境治理行业产业链结构
  作为专业从事水环境系统治理的创新型综合服务商,公司在整个产业链中处于行业中游;核心材料、设备研发、制造涉及产业链上游。自2000年成立以来,公司始终专注于水环境治理行业,围绕客户对水环境治理的需求,为其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包括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设计与咨询、水处理设备生产与研发、水环境治理工程建设及运营等全生命周期服务。经过二十三年发展,公司在水环境生态修复、流域治理、黑臭水体治理、景观河湖水治理、循环水领域等均取得突破,公司自主研发的三大核心技术产品(孢子转移装置(微纳米气浮)、速分生物处理装置、智能离子平衡装置),通过科技部批准的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的专家鉴定,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二)公司所处行业现状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的场合提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经过近几年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势在必行,“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被列入2035年远景目标。2023年以来,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全面恢复发展,《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关于推进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实施意见》、《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行动(2023—2025年)》等大批政策频出,环保产业和水环境治理行业在未来将持续获得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行业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预测,2023年污水排放量将达646亿立方米,污水处理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500.1亿元,实际2020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为97.53%。截至2022年底,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为98.11%,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为96.94%,随着2023年相关政策的逐步落地,特别是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未来仍保持增长态势。
  未来,随着政府进一步加大政策投入,水环境治理的市场前景及预期仍将持续向好,公司将充分把握政策机会,在保持现有核心业务发展同时,积极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公司当前工业重金属废水、难降解工业废水、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扩容、河流湖泊综合治理、新型污染物治理、污泥无害化、减碳减排、环保管家、应急治理等方面,未来将进一步把握市场机遇并转化为在手订单。
  (三)公司所处行业政策
  “十四五”期间,国家及各地方政府持续加强对环保产业及水环境治理行业的规划和支持力度,2021-2023年行业政策频出,主要涉及流域治理、水网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修复、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等多个方面,以全面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发布
  时间 政策名称 发布部门 重点内容解读
  2023年12月 《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 国务院 落实污水处理收费政策,构建覆盖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置成本并合理盈利的收费机制。
  统筹推进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大力推进传统产业工艺、技术、装备升级,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实施清洁生产水平提升工程。加快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推动超低能耗、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
  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强化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提升重点用水行业、产品用水效率,积极推动污水资源化利用,加强非常规水源配置利用。
  2023年12月 《关于推进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实施意见》 发改委住建部生态环境部 总体要求:到2025年,污水处理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取得积极进展,能效水平和降碳能力持续提升。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建成100座能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
  强化源头节水增效、加强污水处理节能降碳、推进污泥处理节能降碳。
  推动建立污水处理服务费与污水处理厂进水污染物浓度、污染物削减量、出水水质、污泥无害化稳定化处理效果挂钩的按效付费机制。
  2023年5月 《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 国务院 国家水网建设目标: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职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
  到2025年,形成骨干工程、骨干网。到2035年,基本形成国家水网总体格局。
  2023年4月 《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生态环境部发改委等 到2025年,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在面源污染防治、水生态恢复等方面取得突破。
  2023年2月 《2023年河湖管理工作要点》 水利部 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强化体制机制法治管理,严格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和河道采砂管理,推动各级河湖长和相关部门履职尽责,着力建设维护安全、健康、美丽、幸福河湖。
  2022年9月 《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 国家发改委 到2025年,全国新增污泥(含水率80%的湿污泥)无害化处置设施规模不少于2万吨/日,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达到95%以上,基本形成设施完备、运行安全绿色低碳、监管有效的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体。
  2022年8月 《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 生态环境部 到2025年年底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解决市政污水管网混错接问题,基本消除生活污水直排,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提升至70%以上或比2020年提高5%以上。
  2022年8月 《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方 生态环境部 到2025年沿黄工业园区全部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稳定达标排放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0%以上,进水生化需氧量浓度高于案》   
  2022年3月 《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 住建部 到2022年2023年、2024年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分别达到40%、60%、80%。到2025年,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0%,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区域力争提前1年完成;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力争达到70%以上。
  2022年1月 《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年)》 生态环境部 加快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分区分类治理生活污水加强农村改厕与生活污水治理衔接,到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0%,基本消除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
  2022年1月 《“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划》 国家发改委 到202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城镇水污染防治体系,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力争达到70%以上,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
  2021年12月 《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实施方案》 工业和信息化部 到2025年力争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4%左右,钢铁石化化工、有色等行业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进一步提升,纺织、造纸食品等行业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较2020年提升5个百分点以上,工业用市政再生水量大幅提高,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6%,基本形成主要用水行业废水高效循环利用新格局。
  2021年12月 《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实施方案》 生态环境部 到2025年在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的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形成一批效果好、能持续、可复制,具备全国推广价值的优秀案例。
  2021年8月 《“十四五”黄河流域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实施方案》 国家发改委 到2025年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生活污水直排口和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0%以上,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建制镇污水处理能力明显提升:上游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中下游力争达到30%;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城镇污泥资源化利用水平明显提升。
  2021年6月 《“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 国家发改委 到2025年水环境敏感地区污水处理基本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全国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京津冀地区达到35%以上黄河流域中下游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力争达到30%;城市和县城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水平进步提升,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
  2021年1月 《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 国家发改委 到2025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畜禽粪污和渔业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污水资源化利用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基本建立。到2035年,形成系统、安全、环保、经济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格局。如何紧跟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研发先行,培育行业差异化核心竞争力是公司未来几年的重点工作,也是公司战略的核心。
  (四)公司核心业务优势
  环保产业具有显著的政策导向性特征,从行业发展状况和行业前景来看,行业政策红利仍将继续,市场机会大于困难。随着行业发展、国家相关新政出台,结合以往政策的延续性、持续性及稳定性,未来2-3年内仍将是水环境治理行业的快速发展期,公司亦不断进行技术升级,以适应行业发展。公司将在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河道治理、河湖景观水体治理、农村污水和黑臭坑塘系统治理、循环水系统治理等传统优势业务上不断发挥技术优势,持续深化行业布局,同时积极布局工业园区节能降碳减排、智慧化服务平台、排水管网建设、污泥资源化利用等新兴业务领域,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新的业绩增长点。
  1.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
  技术创新是新质生产力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在环保行业,技术的革新和应用是推动行业进步的主要动力。公司始终坚持创新引领,不断加强自主研发创新,提升水环境综合治近年来,国家对污水处理厂的排放要求日趋严格,《“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强调,“十四五”时期应以建设高质量城镇污水处理体系为主题,从增量建设为主,转向系统提质增效与结构调整优化并重,提升存量、做优增量,系统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高质量建设和运维。为促进景观河湖水体的水质提升,推动流域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北京、天津、昆明等城市或地区已先后制定并执行了更为严格的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进一步拉动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市场需求。
  在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新建市场趋于饱和的背景下对存量污水处理厂存在的诸如:大马拉小车、能耗高、污水浓度低、设计标准与新标准差距大等问题,对存量污水处理提标完善降能等已成为城镇水环境治理领域中新增投资规模增速最快的组成部分。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提升,主要体现为总磷、总氮等指标的排放限值更为严苛。在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业务方面,公司通过自有核心技术产品,特别是总氮、总磷、溶解氧指标的提标改造上处于行业领先。公司通过速分生物超极限脱氮装置,用于一级A出水的总氮提标,可实现出水总氮≤5mg/L;通过孢子转移超极限除磷装置,用于一级A出水的总磷提标,实现出水总磷≤0.05mg/L,并对出水进行富氧和除浊处理,在完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同时,有助于整体水环境质量的提升。利用速分生物处理技术独特优势,在解决污水处理厂大马拉小车、污水浓度低、温度低、污泥减量等方面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
  2.河湖流域治理
  《“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为我国“十四五”期间的河湖生态修复和流域治理指明了方向。规划指出,聚焦重要湖泊推进保护治理,以新三湖(白洋淀、洱海、丹江口)、老三湖(太湖、巢湖、滇池)、洞庭湖、鄱阳湖、乌梁素海等为重点,因地制宜采取截污控源、生态扩容、科学调配、精准管控等措施,统筹推进污染防治与绿色发展,切实削减入湖污染负荷,加强主要入湖河道整治,构建环湖截污系统,加大氮、磷等主要污染物防控力度;推动大江大河综合治理,以深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为抓手,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为目标,聚焦大江大河干支流和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提升主要河流治理水平,统筹推进水污染综合治理。
  河湖生态修复和流域治理属于系统治理工程,需从系统规划、设计、治理、运营、商业模式、监督、监控、考核、管理体系等多方面综合统筹。公司秉承“自然生态修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辅”的治理理念,以河道断面(水质)达标为目标,通过河道系统诊断分析,确定“一河一策”实施方案。针对不同的治理场景,定制化的进行规划设计,不是局限于单个技术难点,而是从系统角度进行整体设计,兼顾点源、内源、面源污染问题,技术与管理相结合,构建良性水生态系统,恢复河道健康水质。
  3.农村污水和黑臭坑塘系统治理
  《“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指出,加大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力度,结合人居环境整治,有序推进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已建设施运行水平。2021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步;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稳步提高,厕所粪污基本得到有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不断提升,乱倒乱排得到管控;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显著提升,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建立。
  与城镇污水处理相比,农村污水处理在业务模式上存在特殊性。目前,我国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体系尚未有效建立,必须因地制宜的选择合适的治理模式。公司采用源头控源截质物联网监控系统、区域黑臭坑塘治理调度管控中心、政府监督管理考核机制、村民公约构建及监督等“九位一体”系统方法,实现农村黑臭坑塘系统治理。尤其在内源污染治理方面,公司自主研发的阻隔、消减类产品,可有效实现河湖黑臭底泥的原位治理,避免二次污染问题产生,相较于传统的清淤疏浚可极大程度降低处理费用,社会效益显著。同时为契合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承受力与发展模式,公司推出千元级水质物联网监测系统,并提供技术服务商业模式,可为农村打造因地制宜、高效实用且经济实惠的治理方案,助力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
  4.循环水系统治理
  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的引导下,不断完善节水措施,出台节水条例等政策。通过发展循环水处理行业,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将节水、减排、废水处理、中水回用作为重要的节能减排工作,通过开拓再生水、增加水资源量,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循环水业务一直是公司的传统优势业务,公司也积极主编和参编了多项国家级和行业标准,在循环水领域具有较强的领先地位。围绕循环水领域,针对中央空调冷却循环水、冷冻循环水、采暖循环水、工业循环水等多种场景,公司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实现节水、节能、降碳的目标,并不断进行产品研发及生产。目前公司全程处理器已升级至五代,打造循环水处理领域第一品牌“水医生”。
  2023年度,公司重点参与了西凉山循环水项目、地下2000米循环水、光伏产业、液冷技术的配套技术的循环水配套,其中,公司凭借自主研发的智能离子平衡装置,在工业循环水近零排放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设备在满足高脱盐率(50%~80%)、高回收率(80%~95%)的同时,实现低能耗(1~2kW·h/吨水)。离子平衡技术的应用,在满足缓蚀阻垢、杀菌灭藻作用的基础上,可有效降低冷却循环水系统60%以上的补水以及95%以上的排污,实现碳减排20%以上,真正实现节能节水降碳的多重目标,为推动行业绿色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5.排水管网系统
  公司采用网格化分级、分节点、分区域的精细化管理模式,通过“水量+水质”双指标在线监测方法,精准判断雨水汇入情况,迅速锁定存在渗漏问题的区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收水范围内污水入厂浓度,结合污水厂的实际处理能力,科学实施管网调度。
  通过在雨污管道中部署电导率、水位、流量等传感器,深入分析管网的错接、漏接、堵塞、漏损以及外水入侵等问题,实现对管网运营状态的全面监测。此外,通过环状布点监测雨水管网流量、液位、电导率,研判管网承载容量,结合降雨数据绘制内涝风险图,同时叠加日常水位信息推演内涝扩散,经传感器校对后,通过LED显示屏和声光报警器预警,及时消除内涝风险。
  公司通过综合运用先进的硬件检测设备和高效的软件监控平台,成功实现了对管网淤堵问题、违规排放问题、入渗入流问题的精准定位,建立了低洼点、内涝、管道充盈度及管道淤堵的预警机制。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实现了管理精细化、业务流程化、巡查智能化,还确保了考核指标的科学性和决策的智慧化,为城市管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6.污泥干化利用
  值保值的必要条件。公司在行业政策指导下,致力于强化污泥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重点打造污泥处理绿色低碳标杆示范项目。
  公司采用先进高效的污泥脱水和干燥技术,可将污泥含水率最低降至10%,远超传统污泥干化效果。同时,针对干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进行高效回收和再利用,大幅降低能耗。一方面直接解决了污泥减量难题,另一方面可实现70%以上碳减排。根据客户需求,公司提供定制化的污泥处置方案,处置后的污泥可广泛应用于农业、建材等领域,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污泥的经济价值。
  7.环保管家服务
  结合目前国内环保形式,公司推出“环保管家”的综合环保技术服务。针对服务对象特征,除传统的环境管理咨询服务之外,还提供独特的定制化深度排查服务,包括水、气、固专项服务。通过技术服务,帮助企业合理利用资源、优化生产流程、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整体上实现环保成本的有效降低,从而提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目前,公司的“环保管家”服务已形成一套全面而系统的流程,涵盖园区及企业的环保摸排、属地管理协助、重点问题督察与档案管理等多个关键环节。通过风险评估、科学规划、监督管理、风险管理、持续督办等闭环的系列专业服务,提高环保决策科学性,实现环境产业链的高效协同。
  8.景观水体治理
  公司采用系统治理理念,从系统角度进行整体设计,兼顾水质治理、提升、维持三位一体,以提升水体透明度和溶解氧为目标,定制化治理措施,促进水生态系统修复,逐步创建适宜水生生物生存的生态环境,打造物种丰富、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的水生态系统。
  公司秉持独特的水资源综合利用、梯级回收与利用理念,统筹考虑景观水体自身及周边环境水资源,包括雨水、中水、循环水、冷凝水等多种非常规水源,通过科学规划和高效利用,大幅度降低自来水消耗量,不仅有效缓解了水资源紧张问题,还为景观水体治理领域树立了低碳、节能、节水、绿色的典范。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3年受外部复杂严峻的环境,以及市场供需变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水环境治理行业订单释放缓慢,市场竞争加剧;
  受环保投资节奏放缓影响,公司已获取订单为能按照原定事实计划推进,导致项目实施进度未达预期,公司2023年度实
  现营业收入301,779,764.81元,较上年同期下滑31.3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402,459.94元,较上年同期下滑77.53%。面对严峻的市场竞争形势,公司严格控制订单质量,重点支持优质项目,保障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
  

转至科净源(301372)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