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春秋航空(601021)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3-12-31
信息来源2023年年度报告
经营情况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变动
  可用吨位公里数(ATK)(万吨公里) 454,748.81   
  其中:国内航线 394,841.14国际航线 53,800.71港澳台航线 6,106.96运输总周转量(RTK)(万吨公里) 384,975.45其中:国内航线 338,265.33国际航线 41,579.72港澳台航线 5,130.41飞机日平均利用率小时 8.50可用座位公里数(ASK)(万人公里) 4,746,686.58其中:国内航线 4,115,405.69国际航线 567,575.25港澳台航线 63,705.63旅客周转量(RPK)(万人公里) 4,243,177.11其中:国内航线 3,718,149.09国际航线 466,751.81港澳台航线 58,276.21旅客运输量(万人次) 2,413.30其中:国内航线 2,166.35国际航线 208.98港澳台航线 37.97平均客座率(%) 89.39上升14.74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航线 90.35上升15.59个百分点国际航线 82.24上升24.63个百分点港澳台航线 91.48上升21.90个百分点注:1、变动项及合计数据包含尾差;
  2、通航城市和经营航线数目不包含已开通但未于当年12月经营的通航城市及航线。
  2023年,全球社会遭遇局部冲突延宕、通胀居高不下、高利率环境下加息后遗症显现、金融脆弱性攀升、极端天气加剧等困境,经济在变乱交织中蹒跚前行。尽管如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认为在当前高利率环境下,全球经济出人意料地展现出韧性。其在 4月16日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3.2%,较1月的预测上调了0.1个百分点,这是今年以来IMF第二次上调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同时,IMF维持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3.2%的预测不变。但2024-2025年的预测值仍然低于3.8%的历史平均水平(2000-2019年),反映出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财政支持政策的退出、潜在生产率增长缓慢等因素都对经济活动造成拖累。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2023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国民经济回升向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当然,我国仍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克服不少困难和挑战。202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增速明显快于2022年全年 3%的经济增速,也快于过去三年年均4.5%的增速,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4.3、1.5、-0.6个百分点,消费成为2023年带动经济恢复的重要力量,其中,消费亮点不断涌现,文娱旅游等一些消费热点也在不断升温,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80%。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3年 7 月提出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意见明确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及配套举措,进一步解决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大众出行意愿高涨,国内积压需求得到较好释放,国际及地区需求稳步恢复,民航业迎来复苏机遇。根据2024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报告,2023年,全行业共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188.3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6.2亿人次、货邮运输量735.4万吨,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1.9%、93.9%、97.6%。全行业飞机日利用率8.1小时,同比提高3.8小时。
  公司2023年完成运输总周转量 384,975.5万吨公里、旅客周转量 4,243,177.1万人公里、个百分点,前三项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 106.9%、106.9%和 107.8%,客座率较2019年下降1.4个百分点。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7,937,857,423元,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2,257,429,466元,均创开航以来新高。 - 安全运营报告期内,公司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对民航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保证安全为总遵循,坚持“航空安全第一、立足风险防范、综合治理为本、追求卓越品质”的安全生产方针,充分利用“双重预防机制”等安全管理方法,通过风险分级管控,落实隐患排查治理,确保公司安全形势平稳可控。2023年运输飞行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为0,用于安全生产的相关支出为401,254万元,安全飞行小时370,319小时。公司持续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推动“四个责任”落实,排查整治风险隐患,牢牢守住安全底线。2023年公司共开展各类安全检查300余次,严查无后果违章行为;健全风险防控体系,提高风险管控效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利用数据集成交互分析、风险探测等方式,追溯源头问题,持续推进作风和三基(基层、基础、基本功)建设,强化标准建设,做好安全培训,夯实飞行、维修、签派等关键岗位技能基础,并加快安全管理人员资质能力培养;严格落实运量恢复各- 机队发展和保障 2023年,公司共引进6架空客A320neo机型飞机,退出1架A320ceo机型飞机。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空客A320系列机型机队共121架,其中自购飞机73架,经营租赁飞机48架,平均机龄7.4年;其中A321neo机型飞机9架,均为240座客舱布局;A320neo机型飞机34架,A320ceo型飞机78架,包括186座客舱布局84架以及180座客舱布局28架。截止2023年末,飞行模拟机总数达到 6 台。飞行、客舱服务、运行控制、飞机维修及地面服务等生产直接相关部门人员满足生产运行需要,保障体系完备,确保公司安全可持续发展。- 航线网络截至2023年末,公司在飞航线共216条,其中国内航线179条,国际航线34条,港澳台航线3条。 2023年,公司总体可用座位公里同比增长56.4%,其中国内、国际和港澳台航线可用座位公里同比分别增长36.5%、3194.0%和1487.0%,国内航线较2019年上升46.9%,国际和港澳台航线均恢复至2019年约四成;国内、国际和港澳台航线可用座位公里占比分别为 86.7%、12.0%和1.3%,国际和港澳台航线占比将逐步恢复。 国内航线,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民航新发展格局下,2023年,全民航运输生产经过七个阶段稳健恢复,国内客运规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在此背景下,公司依托内循环的巨大潜力和差异化竞争优势,最大程度地围绕国内主要基地挖掘、抓住需求。尽管过去三年市场环境较为复杂,公司依然积极探索市场空间,强化航线网络衔接,把握二线城市的发展机遇。例如,公司于2020年开始加大兰州基地运力投放,助力兰州机场建设“开放大门户、丝路大空港、经济大快线”,联合甘肃机场集团打造“全国范围内最优的进疆中转通道”,以满足全国旅客进疆出行新需要,把握内需释放的最佳时机;2021年公司又相继在南昌昌北国际机场和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设立战略发展基地,同年成都天府机场的转场完成以及2022年西安分公司的正式揭牌,都帮助公司实现了国内基地深度和广度的提升,进一步完善国内基地布局和航线网络。2023年,公司在上述新进五大省会级机场基地投放运力较2019年同期提升213.5%。相比之下,国际航线,尽管是今年全民航恢复的工作重点,但由于境外旅游市场恢复滞后、航班运行组织周期偏长、部分国外机场保障能力不足以及地缘政治等原因,国际客运市场的复苏相对较慢。至2023年底,全民航国际客运航班恢复至2019年的60%以上,国际旅客运输量仅恢复到2019年的四成左右。公司在国际航线恢复过程中,同样面临诸多客观因素限制,致使恢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2023年7月和8月,公司投入国际航线可用座位公里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近6成,但随着进入淡季,国际航班有所调减,同年11月,叠加2019年国际航线高基数的影响,国际航线可用座位公里恢复比例不足2019年同期三成。分目的地区域来看,公司率先恢复以泰国为主的东南亚航线;而东北亚航线中,韩国市场恢复相对较快,并且于下半年开通了北京大兴至济州的航线,也是公司在北京大兴机场开通的第一条国际航线;日本市场因机场保障能力、团队游签证开放较晚等原因恢复进度较慢,但相较于2019年既有航点已有新开拓,公司于2023年6月新增福冈始发航线,并于2024年1月开通冲绳航点,目前日本在飞航点共8个,已超过2019年末。截止2023年末,公司在飞国际航线涉及泰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共4个目的地国家、12个国际航点,在飞国际航线数量34条。地区航线,截止2023年末,已恢复上海往返香港、澳门、台湾台北航线。截至2023年末公司航线网络覆盖示意图- 枢纽建设国内枢纽建设方面,公司已形成以服务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上海基地为核心、江苏扬州和浙江宁波基地为支撑的华东枢纽,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广东广州基地、深圳分公司为核心、广东揭阳基地为支撑的华南机场枢纽,以服务京津冀一体化建设的河北分公司为核心的华北机场枢纽,以服务东北全面振兴战略建设的辽宁沈阳和大连基地为核心的东北枢纽,以服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建设的甘肃兰州、陕西西安分公司为核心的西北枢纽,和以服务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建设的江西南昌基地为核心的华中枢纽,成都天府基地的开航运营也为公司逐步增加成渝双城经济圈重要市场的投入创造了更多机遇。国际航线则仍将以泰国曼谷、日本大阪和韩国济州为主要的境外过夜航站,背靠国内各主要基地和目的地网络,聚焦东南亚重点市场,并向东北亚区域市场辐射发展,主动服务“一带一路”、“RCEP”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目前公司的基地布局已基本实现覆盖国内各主要区域。2023年,公司在虹桥机场、兰州机场、石家庄机场、宁波机场、扬州机场和揭阳机场运送旅客人次市场份额均位居前三位。公司未来将持续强化上海枢纽机场的基地优势以及与区域基地间的协作优势,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收益管理
  2023年,在经济回暖和促进消费政策等各种利好因素推动下,消费者出游意愿和信心持续增强,旅游消费规模不断扩大,航空市场快速升温。从淡旺季角度来看,淡季经营表现随着经济复苏的节奏逐步恢复,而旺季出行需求的旺盛更加不容小觑;从国内外出行意愿角度来看,国内市场,商务和因私出行恢复速度有所差异,整体需求高开稳走,而出境游的出行意愿和热度区域结构性差异较大,但总体持续改善。
  2023年,公司整体客座率为 89.4%,同比上升 14.7 个百分点,相较2019年同比小幅下降1.4个百分点,客公里收益同比上升15.2%,相较2019年同比增长13.9%。国内市场,受益于出行需求释放、市场竞争格局改善、国内航线航空票价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等,叠加公司近年来国内市场航网时刻质量提升以及商务旅客占比提升,公司国内航线全年表现较好,平均客座率达到 90.3%。其中,因私需求俨然成为航空出行市场最大的增长来源,2023年7月份国内航线客座率高达93.2%,超过2019年同期0.6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客公里收益0.398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1.3%,其中春运、暑运、黄金周和小长假的需求增长是公司获得收益增长的重要原因,同时,商务航线和商务客源的增加也为公司带来了更好的收益稳定性。国际市场,全年恢复进程受地缘政治和负面舆情等影响,观光、休闲、度假等传统客群赴东南亚、日本、韩国等目的地的需求释放节奏整体慢于国内市场,同时随着市场供给的逐步恢复,国际航线较2022年的极高票价逐步回落至正常水平,但仍然高于2019年同期。2023年,国际航线平均客座率为82.2%,实现客公里收益0.513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39.5%。公司未来将继续关注国内外形势变化以及市场供需的情况,持续提升精细化收益管理能力,以提高综合收益水平为长期目标。- 强化渠道建设及优化辅助业务
  2023年,公司实现辅助业务收入9.0亿元,截止2023年末,公司注册会员数超过7,800万,较上年末增长16.4%,其中,常旅客会员数超过 3,300万,同比增长29.7%。直销比例方面,除包机包座业务以外的销售渠道占比中,电子商务直销(含 OTA 旗舰店)占比达到 97.0%。在渠道开拓方面,公司在短视频平台发布自有小程序,搭建常态化直播机制,累计直播营收数亿元,成功开辟机票直销新渠道。随着商务航线和商务旅客的增加,公司通过广泛开展与酒店、金融、差旅企业等异业会员合作,进一步扩大了高价值客户规模,金银卡会员同比增长接近三倍。在产品创新方面,公司持续推出多种“想飞就飞”系列新产品,例如机票次卡、尊卡、亲子卡等,精准满足特定人群需求,全年累计销量已超过100万套。此外,公司在权益类产品的创新上也取得重要突破,积极探索并推出了一系列例如机票升级业务等创新性的个性化产品,这些创新产品丰富了公司产品线,满足了旅客的多元化出行需求,提升了旅客的出行体验,进一步加强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在市场营销方面,公司重点优化了营销策划活动的内外部资源整合流程,通过闭环管理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例如,2023 公司周年庆当天发起“空中生日会”营销事件,实现空(航空客舱环境)+地(各机场及商圈户外媒体)+网(社交媒体平台)三端联动营销,活动曝光量千万,有近 60 多万用户参与活动传播。此外,公司以深入的用户画像分析为基础,对品牌运价产品体系与定价策略进行了全面而精细的优化,通过精准适配与灵活组合的策略,有效提升了产品的适配度。- 提升航班准点率航班准点率是每位旅客的核心需求之一,提升航班准点率亦是公司一直以来的重点工作。公司通过航前、航中和航后各阶段相互协作,实现对航班运行的全方位实时监控,做到及时干预,精确预警。另外收集并丰富运行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分析,通过优化航班编排等方式提高航班准点率,减少因公司原因产生的航班不正常率。根据民航局航班正常情况统计通报,2023年公司位列 12 家主要客运航空公司平均航班正常率首位。- 外币资产负债管理公司拥有较大金额的美元负债和一定金额的日元负债。2021年开始,公司实行《企业会计准则第 21 号——租赁》,公司经营租赁资产(绝大部分为以美元结算的经营租赁飞机)于资产负债表中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使得公司美元负债敞口显著放大,但公司仍努力以最大程度降低面临的外汇风险,通过持有足够量级以货币资金为主的美元金融资产,以及签署远期外汇合约等方式来达到控制外汇风险的目的。公司2023年产生净汇兑收益 2,484.0万元,波动显著低于行业水平,美元资产负债维持在低敞口水平。截至2023年末,如果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或贬值1%,其它因素保持不变,则将增加或减少利润总额约人民币176,000元,实现汇率对利润表影响中性的管理目标。- 精细化成本管理
  2023年,公司单位成本为0.327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4.4%。单位非油成本为0.208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7.4%,较2019年同期上涨1.6%。公司单位成本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航空市场需求复苏,2023年全年日利用率小时同比提升 51.8%。公司成本管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随着国际航空市场逐步恢复,国际航线运力投放持续增长,境外机场地服起降等各类保障成本显著高于国内机场,且供应商涨价幅度较大,使得2023年公司单位起降费用同比增加 8.0%,随着国际航线运力占比逐步提高,该项目对于整体单位成本的推升压力有可能持续扩大;另一方面,飞机及发动机成本、维修成本、人力资源等项目单位成本均较2019年有较大压力,但随着日利用率小时逐步恢复,成本压力将有所缓解;此外,由于地缘冲突及产油国减产措施,2023年国际油价仍处在高位,尽管公司单位航油成本同比下降8.6%,但相较2019年同比增长24.7%。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公司苦练内功,紧抓精细化管理,以财务管理“数字化和信息化”为手段,重大成本项目为抓手,不断加强成本领域精细化管控。例如,通过飞机优化调配以降低综合运行成本、开发节油成因模型等环节以降低小时油耗,此外公司在节能减排、机组驻外、组环排班、生产效率等诸多重要成本优化项目上持续推进以实现综合成本最优。- 服务品质
  2023年,公司深入开展“民航服务助力行业恢复年”主题活动,成立五大治理小组,主要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六大服务举措,在促进行业安全有序恢复的同时,为旅客提供全流程、个性化和高品质的民航服务产品,提升旅客对民航服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公司积极响应民航局“干支通,全网联”运营模式的号召,持续推进国内通程航班服务,至2023年底共计开通 15个通程航点,25个通程航班,完善地面服务保障流程,全面落实国内通程航班的一次支付、一次值机、一次安检、行李直挂、全程无忧五项服务标准;组建“首乘班组”,细化首乘服务,从引导交接、旅客标识、乘机服务等多角度完善首乘服务保障工作;全面构建立体化的旅客线上触点,大力推进各项服务的线上化,整体服务的线上自助率达到 70%。在质量体系建设方面,公司持续完善公司服务标准,修订《服务管理手册》、《服务规范手册》和《服务类优惠劵的管理》等并对内加强培训强基固本;发布《全面梳理服务风险源的通知》,对服务风险源库进行系统梳理;并优化投诉系统,加强投诉管控,提高投诉处理效率。
  

转至春秋航空(601021)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