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信测标准(300938)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3-12-31
信息来源2023年年度报告
经营情况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发展概况
  检验检测机构接受客户(生产商、贸易商、消费者)的委托,通过设备仪器、专业技术对产品进行质量、安全、性能、环保等方面的检测,以检测报告的形式对产品是否达到行业标准做出评价。检验检测行业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基于全社会对使用产品的质量、生活健康水平、生产生活的安全性、社会环境保护等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并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行业。
  近年来,全球检测行业发展趋势总体一致,即政府或行业协会通过考核、认可等市场准入规则对检测机构进行行业管理,检测业务逐步市场化,检测技术水平和服务品质不断提升。由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增长迅速,以我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检测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本地综合性检测机构成长较快,综合竞争力逐步增强。
  汽车电动智能化新车型迭代加速,扩大了汽车研发阶段第三方检测需求。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产销持续爆发式增长。汽车检测为汽车产业的一个伴生行业,整体来看新能源车的检测单价要高于传统汽车,汽车检测产业受益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不断增长。
  我国国防开支不断提升,武器装备费用占国防开支比例不断提升,带动第三方军工检测行业规模持续扩张。试验检测在武器装备的研制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贯穿立项、设计、性能试验、交付和鉴定整个产业链条。“十四五”期间军工检测需求快速增长,有望带动检测行业市场进一步扩容。
  (1)国内外检验检测行业发展总体概况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大型综合性检测机构主要来自于欧洲,其中全球检测行业三大龙头分别为瑞士通用公证行(SGS)、法国必维国际检验集团(BV)和英国天祥集团(Intertek)。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产品更新换代加快,检测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全球检测行业保持年均复合增长率9%以上的快速增长。根据国
  家市场监管总局统计,2021年全球检验检测市场规模已达到2,343亿欧元。数据来源:国家市场监管总局
  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检验检测行业起步较晚,但是检测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检验检测机构数量逐年增加。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数据,2016至2022年我国检验检测市场规模增长了1,956.84亿
  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74%。其中,2022年检验检测市场规模达4275.84亿元,较2021年增长了185.84亿元,同比增长4.54%,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数据来源:国家市场监管总局
  检验检测报告作为检验检测服务行业成果的主要输出形式,多年来已实现长足增长。根据国家认监委统计数据,2022年我国检测机构出具检测报告数量达6.5亿份,2020年出具检测报告数量达5.67亿份,远超《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到的2020年我国对外出具检验检测报告数达到4.4亿份的主要发展指标。最近五年,检测报告数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01%,检测报告数量的快速增长有力体现了
  检验检测行业的快速发展态势。数据来源:国家认监委
  2016至2022年我国检验检测行业持续扩容,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统计,截至2022年底,我国境内检验检测服务业共有检验检测机构52,769家,较2021年增长820家,同比增长1.58%。
  数据来源:国家市场监管总局
  (2)汽车检测下游景气度高,行业规模高速增长
  我国新能源汽车近两年高速发展,渗透率快速提升。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产销量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
  其中,新能源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预计2024年中国汽车总销量将超过3100万辆,同比增长在3%以上;其中乘用车销量2680万辆,同比增长3%;商用车销量420万辆,同比增长4%。此外,新能源汽车销量1150万辆;汽车出口550万
  辆。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下游汽车企业竞争激烈,研发费用投入不断增长,带动汽车新车型迭代加速。根据投资数据网数据,我国2017-2021年汽车行业研发费用投入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1.5%,其中2021年汽车制造及零部件行业研发费用投入高达935.56亿元。
  数据来源:投资数据网
  (3)第三方军工检测需求提升,行业规模不断扩张
  近年来,我国国防开支保持稳定增长。2010年至2022年,我国国防预算支出从5,321.15亿元增长到14,760.8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87%。我国国防预算支出在GDP中占比在1.23%-1.27%之间波动,具有
  长期稳定增长的特点。数据来源:政府公告
  武器装备费用占国防开支比例不断提升,带动军工检测市场容量扩张。在国防支出的结构方面,我国国防支出主要由人员生活费、训练维持费和装备费三部分组成。根据国防部2019年公布的国防白皮书《新时代的中国国防》,2010-2017年,装备费占预算比重从33.2%提高到41.1%,装备费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4%,比同期国防增速高出3.4%。从下游需求角度,军工检测行业受益于军队装备费支出的持续增长。
  数据来源:《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
  2、行业发展趋势
  (1)检验检测行业整体发展趋势
  1)检验检测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截至2022年底,我国共有检验检测机构52,769家,同比增长1.58%。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275.84亿元,同比增长4.54%。从业人员154.16万人,同比增长2.07%。共拥有各类仪器设备957.54万台套,同比增长6.36%,仪器设备资产原值4,744.75亿元,同比增长4.84%。2022年共出具检验检测报告6.5亿份,同比下降5.02%,平均每天对社会出具各类报告177.9万份。得益于下游市场需求的扩大和相关行业政策的日趋成熟,近年来我国检验检测行业市场规模逐年增长,可以预见未来行业市场规模仍将保持持续增长趋势。
  2)检验检测行业集约化水平持续提升
  2022年,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中,规模以上检验检测机构数量达到7,088家,同比增长0.95%;营业收入达到3,364.31亿元,同比增长4.21%;规模以上检验检测机构数量仅占全行业的13.43%,但营业收入占比达到78.68%,集约化发展趋势显著。目前,全国检验检测机构2022年年度营业收入在5亿元以上机构有62家,同比增加6家;收入在1亿元以上机构有609家,同比增加30家;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机构有1,411家,同比增加32家。表明在政府和市场双重推动之下,一大批规模效益好、技术水平高、行业信誉优的中国检验检测品牌正在快速形成,推动检验检测服务业做优做强,实现集约化发展取得成效。
  3)我国检测领域差异化发展趋势明显,新兴领域高速增长
  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数据,电子电器等新兴检测领域〔包括电子电器、机械(含汽车)、材料测试、医学、电力(包含核电)、能源和软件及信息化〕等保持高速增长。2022年共实现收入830.47亿元,同比增长12.57%,高于全行业营收增速8.03个百分点。相比较而言,传统检测领域和领域〔包括建筑工程、建筑材料、环境与环保(不包括环境监测)、食品、机动车检验、农产品林业渔业牧业〕2022年共实现收入1,640.37亿元,同比增长2%。总的来说,传统领域占行业总收入的比重仍然呈现下降趋势,由2016年的47.09%下降到2022年的38.36%。
  数据来源:国家认监委
  (2)汽车检测行业发展趋势
  1)汽车行业产销形势逐步回暖,未来增量空间广阔中国汽车产销量自2017年达到最高点后,2018年开始出现下滑,近两年产销形势逐步回暖。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增长3.4%和2.1%,保
  持了恢复增长态势。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我国经济结构处于转型升级阶段,当前的汽车保有量仍处于较低水平,未来增量市场发展空间依旧广阔。根据公安部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末,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3.19亿辆。因此,无论是从增量维度还是存量维度,我国消费者需求足以推动着市场继续发展。从长期来看,我国目前千人拥车量约为215辆,与美国(837辆)、澳大利亚(747辆)、意大利(695辆)等传统发达市场相距甚远;即使与马来西亚(433辆)、俄罗斯(373辆)等发展中市场相比也有较大差距。
  数据来源:公安部
  2)外资光环逐渐暗淡,汽车品牌格局加速重塑传统外资车企的品牌光环正在褪色,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及中国品牌的认可度逐渐增强。近年来,汽车新势力品牌不断涌入市场,并且逐步取得了消费者的认可。《2023麦肯锡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调查数据表明,国际品牌的溢价优势正在消融:有接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不再愿意为国际品牌支付溢价;
  持此观点的消费者在低于20万元价位车型的车主以及电动汽车车主中占比均高于整体均值。中低价位车辆车主对国际品牌溢价的支付意愿减弱,10万元以下价格段,国际品牌的市占率目前只有25%左右;10-20万
  元价格段,国际品牌虽然仍占优势,但其市占率在过去两年丢失了近18个百分点。数据来源:2023麦肯锡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
  根据麦肯锡的预测数据,2021到2030年这10年内,全球乘用车总销量预计约8亿台,其中电动汽车的销量有望达到约2.2亿台,其中中国市场可能贡献近50%的电动汽车销量,10年内的电动汽车销售规模约1亿台上下。
  3)新能源汽车公告数占比增加,车企检测费用支出持续增长
  车企研发投入带动新能源汽车公告数大幅增长,带动汽车检测行业扩张。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统计显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合计公告3,213个车辆型号,同比增长17%。根据工信部公告,2022年1-10月新能源汽车公告数为2,036个,同比增长44.4%;1-10月新能源汽车公告数占总公告数比重为31.1%,而去年同期新能源汽车公告数占比仅为21.5%。新能源汽车公告数增加促进车企研发竞争,汽车企业检测费用支出持续增长。以部分上市公司为例,上市公司中比亚迪、长安汽车、江淮汽车、福田汽车4家汽车企业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的研发费用支出增长率均保持在20%以上。根据财报数据披露,比亚迪2017-2021年检测费用复合增长率高达44.1%,其中2021年检测费用支出为2.2亿元,同比增长100.0%。受益于新能源汽车新车型不断推出,渗透率不断提高,预计车企检测费用支出仍将持续增长。
  (3)军工检测行业发展趋势
  1)武器装备检测需求不断增加
  近年来,我国国防开支不断提升,武器装备费用占国防开支比例不断提升。2010年至2022年,我国国防支出从5,321.15亿元增长到14,760.8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87%。在国防支出的结构方面,2010-2017年,装备费占比从33.25%提高至41.11%,装备费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44%,大幅超过了国防支出的复合增速10.11%。
  2)军工检测拥有资质、技术、客户认可方面的壁垒,竞争格局较优
  第三方军工检测业务对于机构在资质方面的要求较高。由于国防军工行业的特殊性,从事军事装备的检验检测业务,对于机构在资质方面的要求,往往在CNAS、CMA等的基础上,还要具备国防科技工业实验室认可证书(DILAC)、军用校准和测试实验室认可证书等开展相关业务所需的认可证书。客户对于供方的要求较为严格,其在保密、质量体系、装备承制资格等方面的要求,形成了一定的资质壁垒。而且从申请到取得这些资质类认可要求的审批周期长、难度大。
  (四)行业特点
  1、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我国检验检测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呈现充分竞争局面。检验检测行业两级分化严重,整体创新能力和技术含量有待提高。一方面,“小微”型机构数量多,就业人数在100人以下的检验检测机构数量占比达到96.26%,绝大多数检验检测机构属于小微型企业,承受风险能力薄弱,服务半径较小;另一方面,规模以上检验检测机构数量仅占全行业的13.43%,但营业收入占比达到73.69%,集约化发展趋势较为明显。
  规模以上检验检测机构研发能力较强,技术储备充足,在整体竞争中占据主动,在新兴检测领域和高技术含量检测领域具备显著优势,由于检验检测行业具有较强的区域性限制,单个检验检测场所服务半径有限,目前“小微”型机构和区域性机构因此仍然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后续随着大中型检验检测机构的业务扩张和各地实验场所建设的逐步成熟,我国检验检测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参见“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相关内容。
  2、收入与成本
  (1)营业收入构成
  (2)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适用□不适用
  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年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适用 不适用
  (3)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 否
  (4)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适用 不适用
  (5)营业成本构成
  行业分类
  行业分类
  (6)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否
  本报告期公司处置了常州信测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51%股权。详见本报告第十节财务报告部分的九、合并范围的变更。
  (7)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8)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3、费用
  4、研发投入
  
  主要研发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一种智能电视WIFI吞吐量的测试方法 为了更好的评估WIFI网络的性能,帮助用户了解网络的容量和可靠性,所以设计一种简易的测试智能电视WIFI吞吐量的方法 正在研发 拟形成发明专利 提高检测质量和效率,提升品牌影响力一种灼热燃油试验机 量测产品防火防护外壳底部的开孔是否符合可燃性试验,操作简单、准确和安全 正在研发 拟形成实用新型专利 提高检测质量和效率,提升品牌影响力一种人体重量动载荷试验机 用于医疗设备模拟来自人体重量的动载荷试验,可完成样品不同位置的模型冲击试验,既保证测试结果的精准性,又确保操作过 正在研发 拟形成实用新型专利 提高检测质量和效率,提升品牌影响力程安全可靠一种叠加电压波形调整装置 提高检测工作的效率和兼容性 正在研发 拟形成实用新型专利 提高检测质量和效率,提升品牌影响力一种三相人工电源网络防触电防护装置 提高检测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正在研发 拟形成实用新型专利 提高检测质量和效率,提升品牌影响力一种快速切换交流负载为单相输入或者三相输入的装置 提高检测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正在研发 拟形成实用新型专利 提高检测质量和效率,提升品牌影响力汽车、电子电气产品气体腐蚀试验项目 补充在开发、生产阶段的汽车零部件、接插件等产品在环境老化方面的试验能力 已完成 形成检测技术 加速了公司在汽车板块市场开拓,在汽车行业形成足够规模的影响力汽车、电子电气产品气阳光模拟试验项目 补充汽车内外饰零部件、户外电子设备等在开发、生产阶段在阳光模拟老化方面的试验能力 已完成 形成检测技术 补充了公司在阳光模拟检测项目能力上的空缺,加速了公司在汽车板块市场开拓,在汽车行业形成足够规模的影响力高速线缆性能参数试验项目 补充在开发、生产阶段的汽车线束在环境、可靠性、电学等方面的试验能力 已完成 形成检测技术 加速了公司在汽车板块市场开拓,在汽车行业形成足够规模的影响力汽车座椅可靠性试验块市场开拓,在汽车行业形成足够规模的影响力汽车零部件功能耐久试验项目 补充在开发、生产阶段的汽车座椅在环境、功能、可靠性方面的测试能力 已完成 拟形成专利 加速了公司在汽车板块市场开拓,在汽车行业形成足够规模的影响力箱包类产品物理性能试验项目 建立箱包类的检测能力、完善轻工产品的检测能力 已完成 形成检测技术 新增公司在消费品行业的服务能力范围,满足国内外终端品牌市场发展需求汽车液压底盘检测技术的研发 汽车底盘零部件检测需开发出专用的辅助设备和台架,来提高检测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已完成 拟形成实用新型专利 提高检测质量和效率,提升品牌影响力和业绩汽车环境可靠性检测技术的研发 针对不同的汽车零部件产品的环境可靠性测试需求,持续开发和提升汽车环境可靠性检测技术,提高我司核心测试能力和创新能力 已完成 拟形成实用新型专利 提高检测质量和效率,提升品牌影响力和业绩NDT落锤平面自动送样系统 相对于原自动送样,重复精度、位置等有较大改进 已完成 申请相应的实用新型专利 在性能上领先国内其他厂家,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弯曲试验机 主要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正在研发 申请相应的软著 在性能上领先国内其他厂家,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电子式高温持久试验机 主要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持久蠕变试验机 正在研发 申请相应的实用新型专利+外观 在性能上领先国内其他厂家,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机械式高温持久试验 主要是为了解决现有 正在研发 申请相应的实用新型 在性能上领先国内其机 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持久蠕变试验机   专利+外观+软件著作权 他厂家,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仪器化高速冲击落锤试验机 主要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已完成 申请相应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 在性能上领先国内其他厂家,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5、现金流
  五、非主营业务情况
  适用□不适用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主,大客户信用期较长合同资产 5,685,010.35 0.27%     0.27% 子公司三思纵横合同资产增加存货 56,393,930.0固定资产 336,321,796.态转固在建工程 175,670,837.军民两用检测基地项目投入增加使用权资产 63,611,295.5所致合同负债 24,664,766.2金,剩余租赁付款额减少其他流动资产 221,900,716.存款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 293,629,887.其他非流动资产 18,344,611.1备款增加新技术企业购入设备加速折旧和加计扣除税收优惠其他应付款 34,314,271.5制性股票的30%在本年解禁,限制性股票回购义务减少应付债券 484,362,782.递延收益 14,886,802.6益其他权益工具 52,696,379.6境外资产占比较高□适用 不适用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不适用
  其他变动为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因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处置而转入投资收益。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资产计量属性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是 否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货币资金银行存款中有受限的被冻结的ETC押金8,000.00元、履约保函保证金44,500.00元。
  七、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证券投资。
  (2)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不适用
  (1)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
  适用□不适用
  (一)股票发行
  1、实际募集资金金额和资金到账时间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同意深圳信测标准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1〕11号)核准,公司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普通股(A股)16,275,000.00股,发行价格为37.28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606,732,000.00元。截至2021年01月22日止,承销机构五矿证券有限公司收到申购款人民币606,732,000.00元,扣除保荐承销费(不含税)人民币47,206,188.68元后的募集资金人民币559,525,811.32元,由承销机构五矿证券有限公司向本公司开立在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生态园支行的账号为755906894210688的人民币募集资金专户内汇入559,525,811.32元。本公司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606,732,000.00元,扣除保荐承销费(不含税)人民币48,621,283.02元,扣除其他发行费用(不含税)人民币18,947,763.17元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539,162,953.81元。上述募集资金到位情况业经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验并由其出具信会师报字[2021]第ZE10008号验资报告。
  2、募集资金使用和结余情况
  本公司2020年及以前年度实际累计已使用募集资金144,575,239.15元(其中,项目支出140,529,300.90元,发行费税额4,045,938.25元),用自有资金先行垫资;2021年度实际使用募集资金117,493,474.56元(含5500万元超募资金补充永久性流动资产金额),2021年度收到的银行存款利息扣除银行手续费等的净额为8,831,909.86元;2022年度实际使用募集资金125,752,947.53元,2022年度收到的银行存款利息扣除银行手续费等的净额为8,053,377.52元;2023年实际使用募集资金32,213,463.67元,2023年收到的银行存款利息扣除银行手续费等的净额为3,161,236.05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累计已使用募集资金420,035,124.91元,累计收到的银行存款利息扣除银行手续费等的净额为20,046,523.43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募集资金余额为人民币136,247,051.23元(包括累计收到的银行存款利息扣除银行手续费等的净额,其中:存放在募集资金专户银行活期存款余额为11,447,051.23元;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大额可转让存单金额为124,800,000.00元,公司不存在任何质押担保)。
  (二)可转换公司债券
  1、实际募集资金金额和资金到账时间
  经2023年8月21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许可[2023]1895号文《关于同意深圳信测标准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注册的批复》注册,公司于2023年11月9日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545,000,000.00元,发行数量为545.00万张,每张面值为人民币100元,按面值发行,期限为6年。截至2023年11月15日止,公开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总额共计人民币545,000,000.00元,上述募集资金总额在扣除已支付的保荐承销费用(不含增值税)人民币6,641,509.43元后,本次公开发行可转债实收募集资金为人民币538,358,490.57元,由本次公开发行可转债主承销商五矿证券有限公司于2023年11月15日分别汇入公司在兴业银行深圳南山支行开立的募集资金专用账户(账号:337120100100429582)150,000,000.00元,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科技园支行开立的募集资金专用账户(账号:41003200040061510)200,000,000.00元,宁波银行深圳科技园支行开立的募集资金专用账户(账号:73160122000384089)188,358,490.57元,所有募集资金均以人民币货币资金形式汇入。本公司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545,000,000.00元,扣除保荐承销费、律师费、审计费、资信评级费等发行费用(不含增值税进项税额)合计人民币11,435,736.86元,上述募集资金总额扣除不含税发行费用后,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533,564,263.14元。上述募集资金到位情况业经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验并由其出具信会师报字[2023]第ZE10638号验资报告。
  2、募集资金使用和结余情况
  募集资金到位前,公司以自筹资金实际已投入的资金合计108,117,843.20元(其中:项目支出106,248,144.08元,发行费1,869,699.12元);募集资金到账后置换金额108,117,800.00元,2023年度实际使用募集资金117,053,830.23元,2023年度收到的银行存款利息扣除银行手续费的净额为275,820.73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募集资金余额为人民币418,484,354.78元(包括累计收到的银行存款利息扣除银行手续费等的净额,其中:存放在募集资金专户银行活期存款余额为4,225,864.21元;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大额可转让存单金额为150,000,000.00元,定期存款209,258,490.57元,固定收益类金额为55,000,000.00元)。(2)募集资金承诺项目情况适用□不适用
  (3)=
  (2)/(1
  ) 项目达
  到预定
  可使用
  状态日
  期 本报告
  期实现
  的效益 截止报
  告期末
  累计实
  现的效
  益 是否达
  到预计
  效益 项目可
  行性是
  否发生
  重大变
  化
  承诺投资项目                     
  1、迁
  扩建华
  东检测
  基地项
  目 否 21,414
  1 19,534
  2、广
  州检测
  基地汽
  车材料
  与零部
  件检测
  平台建
  设项目 否 7,382.
  32 7,382.
  58 9,566.
  81 不适用 否
  3、研
  发中心
  和信息
  系统建
  设项目 否 6,633.
  1 6,624.
  中军民
  两用检
  测基地
  州实验
  室扩建
  莞实验
  室扩建
  8、宁
  波实验
  室扩建
  山实验
  室扩建
  资项目
  小计 -- 89,929
  超募资金投向                     
  无                     
  补充流
  动资金
  (如
  有) --   11,000   11,000   -- -- -- -- --
  超募资金投向小计 --   11,000   11,000 -- -- 0 0 -- --合计 -- 89,9290.7 14,926分项目说明未达到计划进度、预计收益“研发中心和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的建设期截止时间从2022年1月延期至2023年12月。截至2023年12月31日,项目主体基本完工,待设备购置。项目可行性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说明 不适用超募资金的金额、用途及使用进展情况 适用公司超募资金的金额为18,486.63万元。2021年1月29日公司召开的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以及2021年2月19日召开的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使用超募资金5,500万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占超募资金总额的29.75%。
  公司已于2021年3月31日前使用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5,500万元;上述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同时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额度不超过人民币13,000万元的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用于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保本型理财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大额可转让存单、结构性存款、协定存款、通知存款、定期存款、保本型理财及国债逆回购品种等)。2022年1月10日公司召开的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第三届监事会第十七次会议以及2022年1月26日召开的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超募资金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继续使用超募资金55,000,000.00元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本次实施超募资金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计划将会在上次实施超募资金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实际实施时间满十二个月之后进行。公司已于2022年10月使用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5,500万元。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超募资金7,486.63万元,其中已用于购买可转让大额存单7,480万元,剩余超募资金存放于公司开立的监管账户专户管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地点变更情况 适用以前年度发生公司于2022年4月27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第四届监事会第四次会议以及2022年5月13日召开的2022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部分募投项目实施地点和实施方式的议案》,将募投项目之一的“研发中心和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实施地点由“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光谷三路777号”变更为“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台山溪小路以东、高新六路以南”。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方式调整情况 适用以前年度发生公司于2022年4月27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第四届监事会第四次会议以及2022年5月13日召开的2022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部分募投项目实施地点和实施方式的议案》,将募投项目之一的“研发中心和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实施方式由“租赁房屋”变更为“自建厂房”。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先期投入及置换情况 适用公司于2021年2月3日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及已支付发行费用自筹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以募集资金置换截至2021年2月1日预先投入募投项目及已支付发行费用自筹资金15,551.38万元。
  2、可转换公司债券
  公司于2023年12月21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和第四届监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及已支付发行费用的自筹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以募集资金置换截至2022年12月4日预先投入募投项目及已支付发行费用自筹资金10,811.78万元。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情况 适用2021年9月15日,公司召开第三届监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利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在保证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资金需求以及募集资金使用计划正常进行的前提下,使用不超过6,000万元(人民币)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使用期限自公司董事会审议批准之日起不超过12个月。2021年9月23日,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6000万元,该笔资金已于2021年12月1日归还至公司募集资金专项账户,未超过12个月。项目实施出现募集资金结余的金额及原因 适用截至2023年12月29日,迁扩建华东检测基地项目资金专户剩余金额1,402,534.86元,广州检测基地汽车材料与零部件检测平台建设项目资金专户剩余金额1,524,766.24元,因项目实施完毕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公司向银行申请了专户注销,并将剩余资金转入一般户;
  原因: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司严格遵守募集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根据项目规划结合实际市场情况,在不影响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能够顺利实施完成的前提下,本着合理、节约、有效、谨慎的原则使用募集资金,加强项目建设各个环节成本的控制、监督和管理,合理地降低了成本,节约了部分募集资金。同时,公司加强暂时闲置募集资金的现金管理,募集资金在专户储存期间也产生了一定的利息收入。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用途及去向 1、股票发行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尚未使用的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的余额为13,624.71万元(含利息收入并扣除手续费),其中,存放在募集资金专户的活期存款1,144.71万元、购买大额可转让存单12,480.00万元。
  上述理财产品安全性高,满足保本要求,同时具备较好的流动性,不影响募集资金投资计划正常进行。
  2、可转换公司债券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尚未使用的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的余额为41,848.44万元(含利息收入并扣除手续费),其中,存放在募集资金专户的活期存款422.59万元、购买大额可转让存单15,000万元、定期存款20,925.85万元,固定收益类银行理财5,500.00万元。上述理财产品安全性高,满足保本要求,同时具备较好的流动性,不影响募集资金投资计划正常进行。募集资金使用及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公司已披露的募集资金使用相关信息不存在披露不及时、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的情形,募集资金存放、使用、管理及披露不存在违规情形。或其他
  (3)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八、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九、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不适用
  三思纵横 子公司 试验设备
  销售 3206.0519万人民币 194,546,636.19 131,664,702.02 163,474,869.64 28,018,861.48 25,478,92
  十、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
  □
  十一、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详见“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二)公司发展战略
  作为国内领先的第三方检测企业,公司紧紧依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等发展战略,精心规划,合理布局,不断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强化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拓展食品农产品检测、环境检测、材料检测、轨道交通检测、汽车(电子)检测、医疗器械检测、消费品检测等板块,力争将公司打造成为具有高度竞争力的综合性第三方品质管控服务机构,以高质量的检测认证服务推动我国检测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三)经营计划
  1、继续坚持以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电子电气产品、装备制造为核心主营业务,稳步提升主营业务营业收入规模
  2024年中国市场的汽车总销量预计将达到3100万辆,同比增长3%。其中,乘用车销量约2680万辆;商用车销量约42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150万辆,同比增长20%。总体汽车出口量有望达到550万辆。公司将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检测技术和服务能力。公司积极与主机厂、零部件供应商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同时,公司也加强了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前端研发设计需求的拓展力度,努力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提升市场占有率。
  在电子电气产品领域,公司充分发挥自身在检测认证方面的专业优势,为电子产品制造商提供全方位的质量保障服务。通过加强对新兴产品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提升检测技术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此外,公司还积极开拓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新兴市场,为电子电气产业板块的营收增长助力。在装备制造领域,公司注重提升装备制造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满足客户需求。公司加强了对先进制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升装备制造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同时紧密围绕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加强参与国产替代转型升级,为国产仪器行业的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2、快速提升新能源产品、食品农产品、失效分析产品的营收规模,促进公司整体营收稳步增长2024年,公司明确了快速提升新能源产品、食品农产品以及失效分析检测营收规模的发展策略,旨在推动公司整体营收稳步增长。
  在新能源产品领域,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和市场拓展力度,积极应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市场和监管部门对新能源产品高效、安全、可靠、环保、智能的合规性需求。同时,公司还将加强与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食品农产品领域,公司将充分利用已积累的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市场资源,积极拓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食品农产品检测技术领域。并持续关注食品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新法规,提升食品农产品的合规性和安全性。同时,公司还将加强与食品农产品生产企业的合作,推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实现共赢。
  在失效分析检测领域,公司将进一步发挥自身在失效分析领域的专业优势,提升产品的检测精度和效率。公司将积极开拓失效分析产品的应用场景,满足市场对于失效分析技术的需求。同时,公司还将加强与相关行业的合作,推动失效分析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
  3、加速军民融合业务和“一带一路”国际认证业务落地
  2024年,公司将全力加速军民融合业务和“一带一路”国际认证业务的落地,这两项业务是公司接下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也是推动公司整体营收增长的关键动力。
  在军民融合业务方面,公司将积极响应国家军民融合战略,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市场资源,在环境耐候性、产品可靠性、电磁兼容等方面加强与涉军产品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军民融合市场的快速发展。公司将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检测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此外,公司还将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专门的军民融合检测所需的人才培养平台,为军民融合检测业务需求输送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技能的人才。
  在“一带一路”国际认证业务方面,公司将充分利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推动国际认证业务的落地。公司将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推动认证标准的互认和互通,提升公司在国际认证市场的竞争力。同时,公司还将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升公司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为了实现这两项业务的快速落地,公司将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公司将加强内部管理,优化业务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其次,公司将加强与合作伙伴的沟通和协作,共同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此外,公司还将注重风险管理和质量控制,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完成。
  4、进一步夯实精细化管理,提升人均产值,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公司将进一步夯实精细化管理基础,全面落实好各项管理措施,确保各项工作得到有序推进。
  2024年公司将重点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持续规范公司治理:一是持续完善内控管理建设,不断完善公问题,不断完善优化公司流程,规范公司治理。二是大力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加强资金管控,同时加大应收账款、超期未回款资金回收力度,提高收款率,降低坏账风险,全面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而提升集团管控水平和整体运营效率,进一步降本增效;三是加强法律意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公司各项流程,以严格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控制体系,诚信经营,透明管理,从严把关,规范经营,控制业务风险;四是持续加强信息系统投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业务流程,保障业务流程的信息化与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2024年公司将持续信息化投入,对客户样品在实验室流转检测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系统化、数据化管理,使服务水平更加自动化,以适应行业的发展变化,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
  5、拓展新模式、新动能、新结构,在企业内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年,公司将积极拓展新模式、新动能、新结构,致力于在企业内部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推动公司的持续创新和稳健发展。
  在新模式方面,公司将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探索和尝试适应市场发展的服务模式。通过深入分析行业趋势和客户需求,公司将结合自身的技术优势和资源禀赋,打造独具特色的业务模式,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公司还将加强与合作伙伴的战略合作,共同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实现共赢发展。
  在新动能方面,公司将坚持研发和创新投入,积极培育和发展新的增长点。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公司将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在新结构方面,公司将持续优化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提升公司的运营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通过调整业务流程、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内部管理,公司将构建更加高效、灵活的企业运营体系。同时,公司还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公司的新结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公司实现持续创新和稳健发展的关键。通过拓展新模式、新动能、新结构,公司将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未来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公司也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十二、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登记表
  适用□不适用
  
  接待时间 接待地点 接待方式 接待对象类型 接待对象 谈论的主要内容及提供的资料 调研的基本情况索引
  2023年04月14日 深圳证券交易所“互动易平台”http://irm.cninfo.co
  m.cn“云访
  谈”栏目 网络平台线上
  交流 其他 参与公司2022年业绩说明会的全体投资者 详见《信测标准:300938信测标准业绩说明会、路演活动等20230414》 巨潮资讯网(www.cninfo“公司公告”之“调研”十三、“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是 否
  

转至信测标准(300938)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