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克莱特(831689)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3-06-30
信息来源2023年中期报告
经营情况  七、 经营情况回顾
  (一) 经营计划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变化,主要是设计开发、生产销售轨道交通风机、冷却塔和空冷器风扇、海洋工程和高技术船舶风机、能源通风冷却设备、制冷风机、特种工业通风机等通风与空气处理系统装备及其配件。公司长期坚持以中高端市场为目标的战略定位,致力于提供高可靠性工业装备环境综合解决方案,形成以高可靠、高效率、低噪声、轻量化为特色达成单一目标或多目标集成的通风冷却方案。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顺应时代与行业发展趋势,不断优化产品种类,深入挖掘中高端应用市场及应用领域,满足不同行业客户多样化的需求。报告期内,实现了收入与净利润的增长。具体如下:
  (1)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报告期公司营业收入较上期增加 22.69%,主要是公司集装箱船和汽车运
  输船订单增加,能源通风冷却设备等产品销售收入较同期增加所致;营业成本较上期增加 20.36%,主要是由于本年度营业收入增加而增加。
  (2)利润:报告期与去年同期相比,营业利润增加了 32.51%,净利润增加了 40.18%,主要原因为销售收入增加的影响。截止2023年6月30日公司持有在手订单金额为 3.03亿元。
  (二) 行业情况
  
  公司长期聚焦轨道交通、新能源装备、海洋工程、高技术船舶等中高端装备行业,为相关领域龙头企业提供通风冷却产品配套服务。近年来,政府长期大力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多年来,多项政策、政策措施,如重大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技术改造政策、重大装备制造业研发项目、研发资金等,都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中国高端装备行业已形成以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多元化产业结构,部分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相继发布,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实施方案,煤炭、石油天然气、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实施方案,科技支撑、财政支持、统计核算、人才培养等支撑保障方案,以及 31 个省区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均已制定,双碳“1+N”政策体系已经形成。为了促进风电机组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2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印发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的通知》提出组织实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实施好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鼓励中东部地区发展分布式光伏,推进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海上风电发展,带动太阳能电池、风电装备产业链投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202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持续开展产业强链补链行动,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充分激发创新活力。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持续推动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高端装备行业将迎来更广泛的市场需求。未来市场需求将更加多样化,高端装备行业需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满足市场需求。在此背景下,公司将牢牢抓住市场机遇,顺应市场需求,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不断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2021年12月27日国务院国资委下发了《关于印发<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通知明确指出:到2025年,中央企业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这项通知还给能源产业加上了各地方在“十四五”期间提高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装机比例的刚性要求。这项对新能源行业具有倾向性的强力政策,毫无疑问将进一步推动未来能源产业的结构调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为了达成双碳战略目标,我国将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另外,《机械工业“十四五”发展刚要》、《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电机能效提升计划(2021-2023)》、《“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等相关政策陆续出台。
  1、风机行业发展概况
  风机行业是中国通用机械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装备制造业中承担为石油、化工、环保、公用工程、国防等领域提供配套装备的重任。在我国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风机行业面临新机遇、新挑战。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入深度拓展期,为推动行业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的规模优势、体系优势、市场优势为行业把握机遇、用好机遇提供了有利条件。除传统应用领域外,在煤矸石综合利用、新型干法熟料技改、冶金工业的节能及资源综合利用等 20多个潜在的市场领域仍将有较大的发展前景。目前,中国风机行业的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规模持续扩大:我国已成为全球风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对行业市场份额的把握越来越牢固,行业规模不断扩大。2.技术竞争加剧:技术竞争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行业内不仅有风机制造商,还涌现了一批智能控制和运维服务企业。3.多元化趋势明显:新兴的海上风电、重复利用风能等领域成为风机巨头争夺的新目标,行业不仅仅注重单纯的产能扩张,转型升级已成为行业共同的趋势。由于风机可以广泛应用于新能源装备、轨道交通、海洋船舶、航空航天和工业制冷等众多领域,因此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风机行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营业收入持续增长。未来风机的制造将迎来智能制造时代,数字化、电子自动化、信息化、机器人是智能制造的基本元素,这些技术的应用必将促进风机制造水平的提升,稳定可靠地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并能大大降低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总之,中国风机行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近年来,中国政府进一步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风机行业将继续迎来新机遇和挑战。
  2、行业各细分市场发展情况
  根据产品技术含量、成套性及其在大型工业流程中的重要性,风机产品可以划分为高端产品、中端产品和低端产品。中高端风机产品对设计、生产加工的要求较高,因此产品的附加值较高,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公司长期聚焦于轨道交通、新能源装备、海洋工程、高技术船舶、冷却塔和空冷器、制冷等中高端市场。经过多年的积累,公司凭借自主研发且应用于不同场景和工况的产品、产品优异的品质及良好的售后服务,获得了各细分行业龙头客户认可,且已与多家优质客户建立并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通风冷却产品设计使用寿命均为 10年以上,部分特殊行业如核电行业要求产品设计使用寿命最长可达 60年。公司产品受通风冷却设备使用寿命及更新换代周期因素影响较小,市场空间主要取决于下游产业的发展。各细分领域发展情况及市场空间如下:
  (1)轨道交通装备
  铁路建设是我国基建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际高铁和城际轨道交通更是我国“新基建”的七大领域之一。近年来,随着中国轨道交通技术越来越发达,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得以快速发展。数据显示,我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 6,537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 9,67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10.3%。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3年我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市场规模将达 9,928亿元。轨道交通装备是高端装备领域的重要分支,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科技领域,也是交通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政府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要求推广应用交通装备的智能检测监测和运维技术。加速淘汰落后技术和高耗低效交通装备;《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单位关于推动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加快发展意见的通知》提出建立自主可控的技术装备体系,提高系统装备和技术标准的通用性,提升智能化、绿色化水平。预计在政策利好的影响下,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的前景将更加广阔。近日,RT轨道交通梳理了2023年上半年城市轨道交通、市域(郊)铁路/城际铁路开工项目及土建施工总承包中标情况。上半年,新增开工线路总里程 606公里,总投资额达 3,427.55亿元。 2023年上半年,城市轨道交通和市域(郊)铁路共计新增开工线路 18条线(段)。其中,城市轨道交通新开工线路数量为 10条线(段),市域(郊)铁路开工线路 8条线(段)。从投资额统计看,2023年上半年,轨道交通新增开工线路总投资额共计 3,427.55亿元。其中,市域(郊)铁路开工线路总投资额为 1,988.92亿元,城市轨道交通开工线路总投资额为 1,438.63亿元,市域(郊)铁路较城轨开工线路总投资额为 550余亿元。从开工线路里程看,2023年上半年,轨道交通新增开工线路总里程为 606.06公里。其中,市域(郊)铁路开工线路总里程为 448.62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开工线路总里程为 157.44公里,市域(郊)铁路开工总里程是城市轨道交通的近 3倍。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于基础设施投资方向的调整,以及相关政策的落地实施,市域(郊)铁路的市场主导地位正在逐步凸显。预计2023年下半年,将有多条市域(郊)铁路迎来开工建设,如福马铁路改造市域线工程、合舒市域(郊)铁路工程、成都市域(郊)铁路龙泉至天府机场线、北京市郊铁路东北环线(南口至光华路段)工程、杭州至海宁市域铁路西延工程、上海市域铁路南枫线工程、金华-武义-永康-东阳市域铁路工程、盐泰锡宜湖城际铁路(湖州段)、龙烟铁路市域化改造工程等。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信息显示,预计“十四五”后三年城轨交通仍处于比较稳定的快速发展期,根据现有数据推算,“十四五”期末城轨交通运营线路规模将接近 13,000公里,运营城市有望超过 60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规模持续扩大,在公共交通中发挥的骨干作用更加明显。根据《“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规划总体目标为到2025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6.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 5万公里,更好发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
  数据来源:《“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2)新能源装备领域
  新能源装备领域主要包括风力发电、核电及燃气轮机等相关通风冷却产品,上述行业均处于快速发展阶段。1)风力发电 2023年以来,风电产业出现明显回暖势头,需求向好、招标量持续增长,风电招标价格逐渐稳定下来,并带动资本市场表现触底回升。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 2,299万千瓦,其中陆上风电 2,189万千瓦,海上风电 110万千瓦。从新增装机分布看,“三北”地区占全国新增装机的 70.6%。截至2023年 6月底,全国风电累计装机达到 3.89亿千瓦,同比增长13.7%,其中陆上风电 3.58亿千瓦,海上风电 3,146万千瓦。2023年上半年,全国风电发电量 4,6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全国风电平均利用率 96.7%,同比提升 0.9个百分点。经历了突飞猛进的2020年和2021年之后,风电行业在2022年遇到一个小低潮。海上风电退补、大型化零部件供应紧张、装机不及预期等因素,导致整个风电产业业绩承压。但进入2023年二季度,中国风电再度“御风前行”,朝向更远、更大的方向发展。 2023年以来,一大批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重大工程有力推进,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上半年,全国风电光伏新增装机在 1亿千瓦以上,累计装机约 8.6亿千瓦,风电、光伏发电量达 7,300亿千瓦时。
  根据中电联预测,2023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紧平衡,预计2023年风电、太阳能新增装机分别为65GW、97GW,新增装机同比分别增长72%、11%,太阳能发电及风电装机规模均将在2023年首次超过水电装机规模。我国将持续优化调整电力供应结构,确保新能源能并能发,保障大规模新能源消纳。风电机组进一步大型化是未来主要发展趋势。从各大风机制造商的研发计划以及开发进程可以看出,大型机组是大家竞相进军的领域。海上风电场的大规模开发需要更大型的机组,它可以有效地降低风电场度电成本,提高海上风电场规模开发利用的整体经济性,为投资商创造更多价值。未来,中国风电行业的发展将朝着规模化、绿色化、多样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风电装机容量将不断增加,市场规模也会不断扩大。同时,政府将继续加大支持力度,推动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风电行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性,为政府制定更加可持续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提供参考。国家主管部门通过完善政策体系为提升风电发展质量保驾护航。《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2023年能源监管工作要点》全面部署了2023年能源领域的重点工作。《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管理办法》打出政策“组合拳”,填补了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管理政策的“空白”。另一方面,风电企业始终着力通过技术创新提高风电机组的发电效率和可靠性,依靠开发和商业模式创新拓展风电的应用场景,不断提高风电的经济性。2)燃气轮机燃气轮机(GasTurbine)是以连续流动的气体为工质带动叶轮高速旋转,将燃料的能量转变为有用功的内燃式动力机械,是一种旋转叶轮式热力发动机。目前全球燃气轮机市场规模呈现增长趋势,并且该趋势将在电力、能源等行业的发展以及环保政策的带动下长期保持。燃气轮机广泛应用于燃气发电、船舰和机车动力、管道增压等能源、国防、交通领域,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高技术核心装备。燃气轮机能够取代运行在煤炭或石油上的热力设施的旧技术,并且由于天然气的碳密度低于其他传统燃料类型,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燃气轮机市场的增长。因此预测未来全球燃气轮机市场规模将保持增长,预计到2026年,全球燃气轮机市场的规模预计将达到 283亿美元。3)核电 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该规划提出要积极有序地推动沿海核电项目建设,合理布局新增沿海核电项目;到2025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7,000万千瓦左右。据悉,“十四五”期间我国高碳化石能源利用大幅减少,绿色低碳成为能源发展方向,核能利用持续增长,预计保持每年 6-8 台核电机组的核准开工节奏。国务院总理李强 7月 3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山东石岛湾、福建宁德、辽宁徐大堡核电项目。此次获得核准的项目分别为山东石岛湾核电厂扩建一期工程项目 1、2号机组,福建宁德核电项目 5、6号机组及辽宁徐大堡核电项目 1、2号机组,总计 6台机组。据大致估算,上述获批的新机组总投资近 1,200亿元。这是今年以来首次审批新核电项目,自2019年核电项目审批重启以来,2019-2021年我国每年核准 4-5台核电机组,2022年国常会共核准了 10台核电机组,较2021年数量翻倍,审批明显提速。今年本次国常会再次一次性核准 6台核电机组,预示着核电项目高速审批趋势延续。我国核电自主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核电关键设备和材料国产化率显著提高,形成以华龙一号、CAP1400为代表的自主三代核电技术,高温气冷堆、多用途模块式小型堆、聚变堆等先进核电工程建设及关键技术研发也获得新突破。根据中国核能协会发布的《中国核能发展报告 2023》,截至2023年 4月末,中国在建核电机组24台,总装机容量 2,681万千瓦,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商用核电机组 54台,总装机容量 5,682万千瓦,位居全球第三。根据《中国核能发展报告 2023》,预计在2030年前,我国在运核电装机规模有望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预计到2035年,我国核能发电量在总发电量中的占比将达到 10%,核能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山东省核电发展规划:中国核能发电行业发展趋势2022年 7月印发的《山东省核能发展建设工程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山东将按照“科学定位、协同发展”的思路打造核能产业基地,同时围绕建链、强链、补链、延链,有效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创新核能产业生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联动,培育壮大投资开发、研发设计、工程建设、装备制造、运维服务、教育培训等全链条式核能产业。到2025年,山东省在运核电装机容量达 570万千瓦,核能供暖面积力争达到 3,000万平方米,核能产业规模突破 1,000亿元;到2030年,山东省在运核电装机容量达 1,300万千瓦以上,核能供暖面积力争达到 2亿平方米,核能产业规模突破 5,000亿元。公司借助山东省能源发展规划的政策,在海阳、乳山等地设立公司,大力开展核电业务。
  (3)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领域
  随着国家对海洋经济的重视和对海洋权益的维护,中国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投入和支持将不断加大,海洋资源开发将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这将为海洋装备制造行业带来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尤其是在深水油气资源开发、海上风电建设、深远海科学考察等领域,海洋装备制造行业将迎来新的市场机遇和挑战。预计到2027年,中国海洋装备制造行业市场规模预期将超过 800亿元。中国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发展迅猛,目前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和服务国家。国内有多家知名企业,如中船重工、中国船舶、哈尔滨电气等,这些企业一直致力于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公司已与上述公司建立合作关系,进行产品升级。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强国”战略是指将中国打造成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近年来,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整体呈上升趋势。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3年中国海工装备制造企业营收将达 808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船舶工业协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我国海洋工程新增项目随着中国海洋工程装备需求量增加而增加。数据显示,2018-2021年中国海洋工程新增项目持续增加,新增项目为 854项。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3年中国海洋工程新增项目将达 868项。
  数据来源:《2021中国海洋工程年报》、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022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项指标的国际市场份额均保持世界第一,
  我国造船业国际市场份额连续 13年位居全球第一;今年 1-6月,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 49.6%、72.6%和 53.2%,均位居世界第一。重点产业集群在国际竞争中崭露头角,初步形成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三大造船基地的空间布局,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专业化配套企业。下一步,我国将落实船舶行业发展规划,聚焦“十四五”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推动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实施,进一步巩固优势,补齐弱项,分类施策,坚持智能绿色和高质量发展方向,突破瓶颈制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推动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迈进。《中国制造 2025》明确提出,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领域将大力发展深海探测、资源开发利用、海上作业保障装备及其关键系统和专用设备。推动深海空间站、大型浮式结构物的开发和工程化。形成海洋工程装备综合试验、检测与鉴定能力,提高海洋开发利用水平。突破豪华邮轮设计建造技术、全面提升液化天然气等高技术船舶国际竞争力,掌握重点配套设备集成化、智能化、模块化设计建造技术。《中国制造 2025》把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作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加快推进,明确了到2025年的发展重点和目标,为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发展指明了方向。 2022年,我国船企持续加大研发力度,在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24000TEU集装箱船、17.4万立方米大型 LNG等高端船型实现批量交船。
  根据《“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政策,接下来的几年时间,中国将着力提升海洋工程装备自主研发能力,在高端海洋工程装备市场持续发力。未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在坚持技术引领、智能制造的情况下,中国海工装备技术水平将不断提升,全球市场份额不断加大。根据历史数据和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到2027年中国海工装备市场规模将达到 824亿元。
  2023年或开启新一轮船舶集中交付周期,更新替代叠加环保新规或将加大及加快船舶集中交付需求,包括:
  (1) 基于上一轮新船集中交付时间在 2003~2011年,考虑到船舶的一般使用寿命在 20~25年,意味着 2023-2036年“以新换旧”的替代需求将促使船舶迎来新一轮集中交付周期。
  (2) 在“双碳”背景下,国际海事组织 IMO提出环保新规:主机功率限制、减速航行以降低燃油
  消耗、拆解报废等将于2023年生效。当前绝大多数船龄在 18年及以上的船只均不满足环保要求,意味着环保新规实施将有望进一步加快船舶更新换代需求。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领域,包括集装箱船、海上钻井平台、LNG船舶、豪华邮轮等均有风机产品应用,随着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下游领域的不断发展,预计将进一步带动相应品类高端通风冷却产品发展。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公司海洋工程与舰船领域业务规模将保持增长。
  (4)冷却塔和空冷器领域
  我国冷却塔市场起步晚,但发展稳定增长,市场发展空间十分广阔。随着我国工业的迅猛发展,冷却塔会迎来良好的发展前景。根据 GrandViewResearch调查机构的最新报告,到2025年,全球冷却塔市场预计将达到 48.5亿美元。在发电厂,特别是热电厂,冷却塔用于消除电厂废热。随着全球电力需求增长,电厂的数量也将增加,由此带动相应冷却塔市场的增长。
  (5)制冷行业
  冷库堪称冷链物流的“根据地”,冷库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重中之重。
  根据中冷联盟《2022全国冷链物流企业分布图》,2018年至2022年我国重点企业冷库容量从 4,307万吨增长至 5,686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7.19%。随着冷链基础设施政策的引导和企业布局完善,预计2023年我国重点企业冷库容量将达到 6,095万吨。从我国近两年冷库行业相关政策来看,政策的要点在增加冷库数量以及提高冷库设施水平。其中提到适当增加定点冷库数量、重点支持建设通风贮藏库、机械冷库、气调贮藏库,以及预冷设施和配套设施设备等。由此来看,我国冷库行业建设的支持性政策较多,预计冷库行业建设将迎来进一步发展。2022年,受新冠疫情及疫苗运输的影响,以及消费者对生鲜食品提出了更高的质量标准,冷链物流需求提升,叠加食品加工及物流冷库方面的生产和流通规模的增大,对冷库设备需求也呈现上扬的趋势。从中长期来看,我国制冷、空调设备将继续维持高速增长的趋势。首先经济形势好转后,设备的延迟需求将全面爆发;二是我国商用冷链仍处在发展初期,存在较大的需求缺口,尤其是冷库建设在扶贫大背景下将不断提速;三是疫情影响下,催生了部分设备的快速发展,例如疫苗普及对冷藏车、医用冷柜等设备的需求迅速增长,生鲜电商火爆下前置仓迅速扩张等。根据行业规模以上销售收入历史增长率,预测未来到2026年我国规模以上制冷、空调设备行业销售收入将增长至 3,275亿元。近年来,随着制冷行业的不断发展、涉及领域不断拓展、市场容量不断扩大,以农产品及食品冷冻冷藏用制冷风机为代表的中高端制冷行业配套风机需求规模持续增长。
  (三) 财务分析
  1、 资产负债结构分析
  一年内到期的非
  流动负债 1,039,917.79 0.15% 10,705,487.14 1.70% -90.29%
  其他流动负债 48,005,185.37 7.14% 39,328,732.84 6.24% 22.06%租赁负债 1,779,199.83 0.26% 1,734,173.90 0.28% 2.60%递延收益 1,100,759.09 0.16% 1,178,304.54 0.19% -6.58%资产总计 672,523,919.13 100% 630,004,021.05 100%资产负债项目重大变动原因:与本期期初相比,报告期末公司资产负债结构的重大变动如下:
  1、 在建工程较期初增加65.13%,主要是募投项目——新能源装备研发中心建设所致;
  2、 长期借款期末较期初增加282.86%,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期末较期初减少90.29%,主要为新增长期借款置换一年内到期长期借款;
  3、 其他流动资产增加105.73%,主要是乳山和墨西哥子公司留抵进项税额增加;
  、使用权资产期末较期初增加 ,主要是新增厂房租赁费;
  5、 应付账款较期初增加31.27%,主要是本期采购货物未到付款期所致;
  6、 应交税费较期初减少 63.94%,主要是报告期根据《国家税务总局 财政部关于延续实施制造业中
  小微企业延缓缴纳部分税费有关事项的公告》(2022年第 2 号,以下简称《公告》)规定,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在依法办理纳税申报后,制造业中型企业可以延缓缴纳本公告规定的各项税费金额的 50%,制造业小微企业可以延缓缴纳本公告规定的全部税费,延缓的期限为 6 个月。报告期末应交税费延缓缴纳所致;
  7、其他应付款增加 81.59%,主要是报告期末挂账往来款项公司于 7月初统一办理银行承兑出票业务,造成报告期末暂未支付。
  2、 营业情况分析
  (1) 利润构成
  1、 销售费用期末较期初增加34.91%,因业务增长计提预计负债因素增加的售后服务费以及疫情影响
  消除公司发生国外业务出差等相关差旅费增加所致;
  2、 财务费用期末较期初减少94.32%,主要是汇率变动影响以及募集资金账户利息收入所致;
  、信用减值损失期末较期初减少 ,主要是报告期收到长账龄回款,冲回坏账导致;
  4、 资产减值损失期末为-212,350.80元,主要是存货增加计提跌价准备影响;
  数字经济发展等专项补贴64万元;
  6、 营业外支出较期初减少84.29%,主要是去年同期因新建新能源装备研发中心,原地面停车场报废949,454.24形成 元营业外支出所致;
  7、 营业利润及净利润较期初增长主要是报告期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22.69%,同时报告期营业外
  支出较去年同期大幅降低。
  (2) 收入构成
  1、 海洋工程风机报告期较上期收入增加 87.27%,主要是集装箱船和汽车运输船订单增加;
  2、 能源通风冷却设备报告期较去年同期收入增加 88.25%,毛利率增加 16.23%,主要是报告期山东半岛风电项目增多,以及出口燃气轮机订单增加带来公司销售收入增加,同时燃气轮机收入占能源通风冷却设备销售收入比例提升带来毛利率以及销售毛利较去年同期增加;
  3、 冷却塔和空冷器风扇毛利率较去年同期增加 20.76%,主要是报告期铝型材价格下降以及超静音产
  品利润提升带来销售毛利率提升所致。
  3、 现金流量状况
  1、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较去年同期减少 41.18%,主要是本期支付的税费增长315%,原因是政府税收优惠政策到期,本期补缴2022年延缓缴纳的税款。
  2、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较去年同期减少 200.32%,主要是上半年支付新能源装备
  中心项目的设备购置款导致。
  3、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较去年同期减少 125.74%,主要是去年同期公开发行股份
  融资所致。
  4、 理财产品投资情况
  单项金额重大的委托理财,或安全性较低、流动性较差的高风险委托理财
  

转至克莱特(831689)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