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金正大(002470)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3-12-31
信息来源2023年年度报告
经营情况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化工行业的披露要求 公司所处行业是肥料行业,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常规复合肥、新型肥料、磷肥以及土壤调理剂等土壤所需全系列产品的
  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为种植户提供相关的种植业解决方案服务。
  1、复合肥及磷化工发展状况、趋势
  (1)粮食安全是民生之本,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人民幸福生活的最基本保障,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国家粮
  食安全及其安全保障问题。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908.2亿斤,比2022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全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3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8969千公顷,比2022年增加636千公顷,增长0.5%,连续四年保持增长。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放在了首要位置。文件强调要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建设高标准农田,开展盐碱耕地治理改良。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要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把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既保数量,又保多样、保质量,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
  2024年3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会议指出,保障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分品种增产任务和分区域增产布局,谋划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支撑性重大工程,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上述文件、规划和方案的提出为肥料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肥料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提升。
  (2)绿色发展是我国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超过63%,农业好形势成为
  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定海神针”。但各种风险挑战和结构性矛盾也在积累聚集,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两个“紧箍咒”越来越紧,农业生产成本“地板”和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越来越重,人民群众对农产品多样化需求和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业保供给、保收入、保安全、保生态的压力越来越大,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面对新形势,迫切需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动农业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农业道路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肥料行业向减量、高效、智能、可持续、药肥一体等方向发展,对肥料企业的研发实力、技术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肥料是保障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
  肥料是粮食丰产与优质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化学肥料的施用在农业增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肥料是植物的粮食,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根据国外多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在提高单产中,化肥对增产所起的作用占40~60%。我国农业部门也认为在40%左右。而有限的耕地资源和沉重的人口压力,又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化学肥料施用仍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适量和科学的使用肥料是维护土壤肥力、提高土地生产力的关键手段之一。通过施用合适的化肥和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从而提高耕地的粮食产出能力。因此,化肥行业作为重要的支农产业,关系着国家的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公司所处行业是肥料行业,直接关系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应。公司的肥料产
  (4)减肥增效成果显著,新型肥料市场前景广阔
  2015年,农业部发布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2022年,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
  行动方案》,化肥零增长、负增长,现代农业需求和资源环境约束,化肥产量与消费再创新低。我国复合化率进一步提高,复合肥等新型肥料的施用量始终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并逐渐替代传统肥料被广泛使用。在作物专用肥、水肥一体化、土壤健康、生物防治用肥等方面,结构性增长较快。经济作物比重增加,品质要求更高,改土养地、减肥/药增效,农产品品质提升产品受到农户的追捧,产品结构调整加快,增效提质加速,复合肥产品结构向专用化、高效化、精准化、功能化转变,绿色高效的新型复合肥产品获得快速发展,尤其是着眼于提质增产、生物防治及土壤健康等新型肥料,市场消费群体不断扩大,发展潜力巨大。供给侧改革与环保持续发力,绿色发展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上用户结构的改变,倒逼中小落后企业逐渐退出市场,产能继续出清,产业集中度进一步得到提高,带动肥料行业向科技型、高环保的健康方向发展。企业拥有较强的研发实力、技术支撑,优势将愈加明显。
  (5)磷化工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推进磷资源高效高值利用
  磷化工行业主要以磷矿石为核心原料,磷矿是战略性非金属矿产资源,磷化学品是关乎粮食安全、生命健康、新能源
  及新能源汽车等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我国磷矿资源主要集中在湖北、贵州、云南和四川,各主产省分别以磷石膏处理、节能、绿色低碳和磷化工产品精细化高端化发展为抓手,严格限制磷矿石开采。过去,我国大部分磷矿石用于生产磷肥,磷化工产业链整体处于中低端,以磷铵、黄磷及通用磷酸盐等初级产品为主,传统产业产能过剩,行业竞争激烈,行业利润率较低,出口比例偏高,新型磷肥、电子级磷酸、功能性精细磷酸盐等产品供给不足,磷矿价值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低估。近年来,我国依托相对丰富的磷矿资源和完善的产业基础,磷化工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随着全球对新能源汽车和可再生能源存储解决方案的需求增长,磷酸铁锂及前驱体磷酸铁需求呈爆发性增长。除了电池企业产能扩张之外,众多具有产业链优势的磷化工及复合肥企业纷纷布局磷酸铁项目,磷酸铁产能快速增长。根据高工产研储能研究所(GGII)数据,
  2023年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为167GWh,同比2022年增长约30%;同时预计2025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超500GWh,到2030年,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达到2300GWh。新能源市场和储能市场将为磷酸铁锂及前驱体磷酸铁带来长期、刚性的增长空间。高纯度磷酸和工业级磷酸一铵是生产磷酸铁和磷酸铁锂的关键原料。从而带动磷矿需求快速增长,磷矿资源价值被重新评估。
  2024年,工信部、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推进磷资源高效高值利用实施方案》,要求加快改造升级磷肥、黄磷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端磷化学品等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构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集聚化的磷化工产业体系。引导磷化工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提升磷资源可持续保障能力和高效高值利用水平。
  2、上下游情况分析
  复合肥行业的上游为氮肥、磷肥、钾肥等原料生产行业。原料主要为尿素、氯化铵、磷酸一铵、氯化钾、硫酸钾等。
  氮肥的价格主要受煤炭、天然气等资源影响,磷肥价格主要受上游磷矿石和硫磺等影响,钾肥价格受国内外钾肥价格影响
  较大,另外,氮磷钾原料的进出口会影响供需关系,进而也会对市场价格产生一定影响。复合肥产品成本中80%以上是原料成本,因此原料价格波动会传导至生产成本,进而影响复合肥产品定价。报告期内,受原材料价格影响,复合肥行业整体表现低迷。复合肥行业与农业发展息息相关,下游对接的是农业生产,耕地面积扩大或减少、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农民施肥习惯的改变以及农产品价格的波动等农业发展状况对复合肥需求量有直接影响。
  3、公司所处行业地位及应对措施
  公司已成立25周年,作为老牌肥料企业,公司在常规复合肥料、新型肥料、土壤改良产品、药肥一体等多个产品的技
  术和市场占有率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在向现代化农业服务转型的过程中,公司积极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持有多项专利技术,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和先发优势。为了有效应对市场竞争,做好肥料保供稳价及进一步实现磷资源高效利用,公司积极拓展产业上下游,打造磷化工全产业链发展模式。逐步形成磷矿—磷酸—磷化工产品—新能源材料综合利用的磷化工全产业链,同时积极布局下游,积极向现代化农业服务转型。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技术优势: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自主研发体系,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缓控
  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复合肥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土肥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农业部植物营养与新型肥料创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国家级高端研发平台。公司组建了实力雄厚的研发团队,参与起草了2项国际标准、11项国家标准、15项行业标准;先后承担了“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三五”、“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70余项国家级和省级重大科研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中国专利优秀奖4项,山东省专利一等奖3项,其他省部级科技奖励42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专利386项,其中发明专利290项。此外,公司还加强了与其他研发机构的合作,先后与山东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化工研究院、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美国农业部系统实验室、挪威生命科学大学、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等40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与越南南方农业科技研究院、埃塞俄比亚哈瓦萨大学等近20家科研机构开展学术交流,共同致力于新型肥料的研发与推广应用。产品优势:针对当前农业种植现状,以及未来农业发展趋势,公司持续不断地进行研发投入和创新,解决当前种植难题,引领行业技术进步。依靠农化服务过程中收集到的土壤、气候、作物需肥规律等资料,灵活调节产品配方和生产工艺,逐步开发出包括控释肥、硝基肥、复合肥、固体水溶肥、液体肥、农用微生物菌剂、生物有机肥、叶面肥、土壤调理剂、生物刺激素等的全系产品,产品组合可有效实现“土壤改良、减肥增效、品质提升”的目标。目前,公司可生产用于水稻、玉米、小麦等大田作物以及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的12大类100余种各项肥料品种,并形成系列作物营养解决方案,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作物需求,达到平衡施肥和养分综合利用的最佳效果,其中“包膜控释肥”、“水稻专用控释肥”、“腐植酸包膜控释肥”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品牌优势:公司以作物优质高产和耕地质量提升为双目标,围绕着“土、肥、水”三位一体的发展思路和产品套餐化、功能化、专用化的经营方针,聚焦“土壤改良、全程营养、减量增效、品质提升、综合服务”五个发展领域,开发全系植物营养产品线,推出具有差异化的系列肥料品种,引领新型肥料全面升级。金正大视产品质量为企业生命,坚持“品牌兴企”的产品战略,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和品牌培育。公司目前拥有“金大地”、“沃夫特”两大“中国驰名商标”。经过多年发展,“金正大”、“金大地”、“沃夫特”等品牌已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美誉度,得到了市场的认同和客户的认可。营销优势:一是金正大坚持“营销突破、服务领先”的指导思想,把服务营销上升到战略高度,始终围绕一切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服务理念,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积极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建立了业内领先的农化服务体系,推动作物全程营养管理方案的开发,切实解决种植户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农户种植技术和水平。二是多元布局,深耕渠道,建立了业内领先的营销网络体系。(1)实施密集分销,在重点销售市场达到人员密集、网点密集、宣传推广的密集。
  (2)探索借网营销模式,加强与中邮、新疆农资集团等密切合作,打造利益共同体,采取“借网营销”模式,开创了独特
  的营销和流通新模式。三是多层次、全方位加强员工及合作伙伴的培训,提升企业的战斗力。团队优势:金正大从同行业及快消品行业引进一批职业经理人。金正大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在建立完善的激励、晋升机制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员工培训,重奖重大创新的技术人才,进一步调动其积极性及创造性。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3年,肥料市场先抑后扬,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公司在董事会的带领下,全体金正大人砥砺前行,奋力拼搏,致力
  于稳健经营,革新技术,进一步规范公司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经营情况如下: 一、多项举措并举,助力营销突破报告期内,营销系统紧密围绕“聚力3+1,实现新突破”的转型升级策略,全面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和营销创新突破。在产品结构优化方面,注重新品、重点产品的培育,通过“技术赋能+行业领先的科研实力”打造出一批特色有竞争力的爆款单品,用作物专用解决方案向渠道和农户展示产品效果,通过示范、观摩、推广、传播得到了农户的认可;通过“小特新优”高新技术产品助力粮食亩产量再上新台阶,实现了种植大田作物农户的回购。在营销创新突破方面,一是通过营销CRM系统实现公司与渠道的互通,实现价格、政策直达渠道,提升了客户服务质量和满意度。二是聚焦区域作物需求,精准掌握用户种植痛点及需求信息,完善产品结构,通过植物营养和植保组合套餐的方式,为用户提供套餐产品,帮助用户实现作物的产量品质双提升,提升品牌价值和竞争力。三是鼓励渠道利用数字化传播工具进行相关产品或服务效果的传播,从卖产品,向服务转型,增加用户的粘性,提高用户满意度,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转至金正大(002470)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