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华塑科技(301157)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3-12-31
信息来源2023年年度报告
经营情况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杭州华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电池安全管理,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为全球关键电源与储能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池安全监控产品和服务。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产品覆盖储能电池BMS、后备电池BMS、动力电池BMS和电池监控数据平台等,致力于提供全球一流的电池安全管理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经历十余年的技术创新和数以万计的项目经验积累,产品与服务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储能、云计算、数据中心、通信网络、轨道交通以及商业和工业设施关键电源领域,已成为国内电池安全管理领域知名品牌企业。公司先后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浙江省隐形冠军”“浙江制造品字标认证”“浙江省制造业云上企业”“浙江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浙江省首台(套)装备”等诸多荣誉,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生产中心获杭州市“未来工厂”-数字化车间,综合实力位居电池安全管理行业第一方阵。
  1、电池安全管理行业特点
  (1)下游应用领域广泛且保持快速发展
  1)后备电池BMS领域
  后备电池BMS下游应用领域广泛,覆盖数据中心、通信、轨道交通、金融、电力、石油石化、航空、半导体等关键后备电源领域,近年来受益于“东数西算”“数字中国”等政策利好影响,我国数字化、智能化进程不断加快,算力需
  求不断提升;与此同时,随着AI技术的突破,深度学习对海量数据的处理需求逐步释放,将进一步推动数据中心的发展,电池安全管理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2)储能电池BMS领域储能电池BMS受益于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政策推动,2022年起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随着各地储能项目的陆续开工,产业链上游企业的发展机会集中爆发,配套设备厂商出货规模大增,作为储能环节最重要的设备之一的储能电池BMS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2)后备电池BMS更换需求旺盛、市场渗透率逐步提高
  数据中心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后备电池更换周期一般为5年左右,前期大规模投建的数据中心陆续进入后备电池更换周期,由于BMS产品在不断更新迭代,当达到电池更换年限后,业主对电池安全监测功能和技术有了更高要求,所
  以在更换电池的同时,一般会同时更换最新款的BMS产品以获得更先进和完善的产品功能体验,因此可产生大量的BMS产品更新需求。除数据中心产业之外,其他例如通信、轨道交通、金融、石油石化等行业,BMS产品应用覆盖率仍然较低,随着电池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用户对于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稳定性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相应的BMS产品需求不断增长,待开发市场规模可观。
  (3)海外市场潜力巨大
  在东南亚部分国家的电信、电力、轨道交通等行业的后备电池BMS安装率并不高,待开发的市场潜力巨大,除此之外像北美、欧洲、印度等国家,后备电池BMS市场机会明显。随着近年来海外家庭储能行业的蓬勃发展,国内配套设备
  的出口业务机会逐年扩大,作为家庭储能系统中重要设备之一的储能电池BMS产品,海外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2024年是“一带一路建设”新十年的起点,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抓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落实落地。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外贸质升量稳,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与此同时,海外市场总体而言产品定价可观、盈利水平优、客户回款好,因此,海外市场也将是公司未来业务重点开拓的方向之一。为进一步拓展海外业务,完善全球服务体系,为海外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公司自2023年11月,正式在海外市场启用GERCHAMP品牌。
  2、下游行业重要政策的推出
  (1)东数西算
  2021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布局全国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启动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构建国家
  算力网络体系。
  2022年1月,国务院在《“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表示,要推进云网协同和算网融合发展,并加快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建设。
  2022年2月,国家发改委联合中央网信办、工信部与国家能源局印发文件,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八地启动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建设,同时依托算力枢纽进一步规划设立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以具体承担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建设,标志着全国一体化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
  2023年2月,“东数西算”工程启动一周年之际,国家发展改革委刊发文章《努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实施“东数西算”等重大工程,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培育算力产业生态。“东数西算”是国家对于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的总体布局,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实现绿色集约和互联互通,提升国家整体算力水平,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协调发展。
  (2)数字中国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对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规划》还指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数字基础设施高效联通,数据资源规模和质量加快提升,数据要素价值有效释放,数字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大幅增强,政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数字文化建设跃上新台阶,数字社会精准化普惠化便捷化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数字技术创新实现重大突破,应用创新全球领先,数字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数字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打开新局面;到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数字中国建设体系化布局更加科学完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数字化发展更加协调充分,有力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碳达峰与碳中和
  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碳中和”(简称“双碳”)战略正式推出。
  202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对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应对极端事件、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能源
  高质量发展、支撑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开展“碳达峰十大行动”,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核查能力,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发展新型储能,促进绿电使用和国际互认,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作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由于风能、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具有间歇性发电缺点,电源波动性增加了整个电网运行安全风险,因此通过数字化技术、储能技术和调峰调频技术把非化石能源变成稳定输出的优质电源,在实现能源替代、降低化石能源比例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新质生产力2024年3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报告还提出,要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培育算力产业生态。
  3、下游行业发展趋势
  (1)数据中心成为后备电池BMS业务主要增长点
  随着“东数西算”“数字中国”等政策利好的不断推出,信息技术快速得到快速发展,数据中心作为关键基础设施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以云计算、5G、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数据流量,对数据运算、存储和数据安全的要求逐渐提高;与此同时,“算力”是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核心生产力,工信部在2021年11月发布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指出,要增强我国数据与算力设施服务能力,提出
  我国数据中心算力2020-2025年复合年均增长要达到27%。数据来源:《数据中心应用发展指引》、智研咨询
  数据中心建设已成为云计算、互联网、通信、金融等行业建设热点,大型、超大型的数据机房不断涌现,以及在5G及移动互联网时代,伴随着“新质生产力”浪潮以及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数据中心产业将迎来良好
  的发展机遇。
  (2)储能电池BMS市场具有快速增长潜力
  储能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是保障清洁能源大规模发展和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的关键。电力的发、输、配、用在同一
  瞬间完成的特征决定了电力生产和消费必须保持实时平衡。储能技术可以弥补电力系统中缺失的“储放”功能,改变电能生产、输送和使用同步完成的模式,使得实时平衡的“刚性”电力系统变得更加“柔性”,特别是在平抑大规模清洁能源发电接入电网带来的波动性,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灵活性等方面;除应用于电力系统外,储能在通信基站、数据中心等领域可作为后备电源,不仅可以在电力中断期间为通信基站等关键设备应急供电,还可利用峰谷电价差进行套利,以降低设备用电成本。随着能源革命的发展需求,特别是分布式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储能市场需求潜力凸显。国元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储能行业深度报告:政策需求双轮驱动,新型储能未来可期》显示,2021年是我国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的第一年,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全球储能项目库的统计,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870万千瓦,平均储能时长约2.1小时,比2021年底增长110.0%以上,增长动力强劲。根据
  CNESA全球储能项目库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底,新型储能中锂离子电池占比为94.5%。资料来源:国家能源局,国元证券研究所
  未来5年,“新能源+储能”是新型储能的主要应用场景,政策推动是主要增长动力。根据CNESA对我国新型储能未来5年市场规模的预测,若政策执行、成本下降、技术改进等因素未达预期的保守情景下,预计2026年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将达到48.5GW,2022-2026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53.3%,市场将呈现稳步、快速增长趋势;乐观情景下,随着电力市场的逐渐完善,储能供应链配套、商业模式日臻成熟,新型储能凭借建设周期短、环境影响小、选址要求低等优势,
  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预计2026年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将达到79.5GW,2022-2026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69.2%。资料来源:CNESA,国元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CNESA,国元证券研究所
  (3)移动通信行业快速发展
  移动基站作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支撑,随着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我国移动通信基站数量不断提高。根据工业和信
  息化部发布的《2023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截至2023年底,全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1,162万个,其中5G基站为337.7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9.1%,占比较上年末提升7.8个百分点。截至2023年底,三家基础电信企业为公众提供服务的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架数量达97万个,全年净增15.2万个。
  (4)轨道交通领域电池安全管理市场快速增长
  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2023年中国内地城轨交通线路概况》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国运营轨道交通的城市共有59个,运营里程累计达11,232.65公里。
  4、公司市场地位
  (1)后备电池BMS领域
  公司产品及服务覆盖东南亚、美洲、欧洲、大洋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过近二十年的技术创新和发展,公司主要产品性能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已成为国内关键后备电源领域电池安全管理和云平台核心供应商。
  公司多年来先后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多项科技殊荣,被认定为“2021年度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1年度浙江省‘隐形冠军’”以及国家级“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2023年
  度浙江省首台(套)装备”,研发中心于2021年被浙江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根据《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明确要求重要数据中心(A级、B级)应检测监控蓄电池电压、故障和环境温度等指标。随着数字产业的蓬勃发展,进一步加快了数据中心行业的投建进度,在相关规范性政策的指导下,将有利地带动公司业务持续稳步增长。
  (2)储能电池BMS领域
  储能电池BMS产品是储能领域关键设备之一,用户重点关注产品的技术性能和安全可靠性,以及企业的持续服务能力,并且储能项目规模一般较大,会直接考验到企业供应链端的交付能力,对资金实力有一定的门槛要求,所以如果企
  业规模及资金实力有限,则很可能在激烈的持续竞争过程中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2020年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正式提出,电化学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快速发展,储能电池行业迎来了爆发,市场总体规模可观。公司作为第一家成功登陆中国A股资本市场的专业第三方BMS企业,获得了充足的资本支持,在市场开拓能力、产品研发与升级迭代能力、持续技术服务能力、供货交付能力等方面将获得明显提升。在电力储能方面,公司与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与联合开发,市场份额逐步扩大。在工商业储能,通过产品的标准化与成本的优化,业务取得快速发展。2023年在储能领域收入大幅增长,并逐步树立了良好的行业品牌形象。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电池安全管理领域,集后备电池BMS、储能电池BMS和动力电池BMS等产品的自主研发、生产、销售及售后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电池安全管理和云平台提供商。
  2、收入与成本
  (1)营业收入构成
  1.1后备电池BMS 189,720,633.90 67.38% 205,085,768.38 82.69% -7.49%
  1.2储能电池BMS 89,021,662.07 31.62% 35,587,542.11 14.35% 150.15%
  1.3其他 2,749,438.92 0.98% 7,287,146.14 2.94% -62.27%
  2.其他业务收入 72,034.67 0.02% 58,252.99 0.02% 23.66%
  分地区1.境内 270,294,447.01 96.00% 224,454,435.50 90.50% 20.42%2.境外 11,269,322.55 4.00% 23,564,274.12 9.50% -52.18%分销售模式直销 281,563,769.56 100.00% 248,018,709.62 100.00% 13.53%
  (2)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适用□不适用
  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年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适用 不适用
  (3)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否
  
  行业分类 项目 单位2023年2022年 同比增减
  后备电池BMS 销售量 套 3,047,910 3,518,275 -13.37%生产量 套 2,724,749 4,089,659 -33.37%库存量 套 476,221 799,382 -40.43%储能电池BMS 销售量 套 182,396 102,065 78.71%生产量 套 283,843 122,686 131.36%库存量 套 117,267 15,820 641.26%相关数据同比发生变动30%以上的原因说明适用□不适用1.本年储能电池BMS收入相比上年上涨150.15%,主要由于前期的研发及市场投入,使得本年储能领域市场占有率迅速提升,故营收增长较大。2.本年境外收入相比上年下降52.18%,主要受整体经济形势及国际贸易大环境的影响,境外业务有所波动。3.公司大力推广储能锂电业务,本期储能电池BMS较上年增速较大,因此销售量、生产量、库存量都有很大程度的上升。
  (4)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适用 不适用
  (5)营业成本构成
  行业分类
  行业分类
  本期储能电池业务大幅增长,相对单位成本较高,因此材料费增长较大,另公司通过委外加工补充产能需求,因此委外
  加工费增长较大。
  (6)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否
  2023年5月30日,新设立敦鹏智慧能源发展(杭州)有限公司,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7)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8)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3、费用
  销售费用 32,527,492.74 20,899,204.26 55.64% 主要系本期为储能业务的开拓,销售人员数量大幅增加导致的职工薪酬、差旅费、招待费增长较大、以及广告费、维保巡检费增长综合影响所致管理费用 17,213,777.15 12,560,238.81 37.05% 主要系职工薪酬、辞退福利、上市活动费、折旧费等增长所致财务费用 -4,702,439.16 -2,012,631.60 -133.65% 主要系本期募集资金到账使得利息收入增加、购置厂房导致利息费用增加、汇率变化综合影响所致研发费用 22,836,062.66 15,675,287.56 45.68% 主要系本期为储能业务的开拓,研发人员数量大幅增加导致的职工薪酬增加以及新增租赁办公楼房租费增加所致
  4、研发投入
  
  主要研发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智能大型储能BMS 对储能电池生命周期进行全面管理 已结项 基于后备电池应用领域积累的智能分析算法,结合储能应用场景,在BMS与EMS中自动进行数据抓取与分析,实现故障预警、使用寿命预测、不同品牌性能分析等功能,并增加VOC和CO气体检测等功能 有助于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工商业BMS+EMS融合产品 在工商业储能应用场境中将EMS融合到BMS中,提升系统的灵活性与经济性 产品已发布,小范围应用中 根据工商业储能的应用特点,在BMS中实现所有EMS功能 有助于提升产品毛利率镍锌电池BMS 布局海外镍锌电池应用领域 产品已初步开发完成,正在最终测试中 能有效管理镍锌电池组系统,提升系统可靠性与可用性 有助于提高公司BMS在不同技术路线电池上的应用能力锂电池内阻检测技术 通过快速检测方法得到电池健康状态 硬件设计第一版已完成,进入样机试制 能精准在线检测不同规格锂电池内阻 在储能领域占居优势地位仓储车电池保护板 开拓厂内车用BMS市场 已结项 实现仓储车用电池的保护、监测与管理 有助于开拓厂内车用BMS市场本年为开拓储能市场,公司大力增加研发投入,因此研发人员较上年平均增长31人,人员数量增长比例达56.36%。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较上年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适用□不适用本年为开拓储能锂电市场,公司大力增加研发投入,研发人员较上年平均增长31人,人员数量增长比例达56.36%,研发人员数量大幅增加导致的职工薪酬增加以及折旧费、材料费投入等增加综合影响导致研发费总额增长较大。研发投入资本化率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适用 不适用
  5、现金流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增长37.58%(绝对值8,420.46万元),主要原因为:1.本期业务结构的变化,储能业务占比增加,相对原有业务单位成本较高,故采购金额增长4,198.37万元;2.主要系上年享受税收缓缴政策到期,本年缴纳的税金增长1,823.40万元;3.由于研发人员、销售人员的大幅增加导致的职工费用增加1,252.05万元;4.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其他支出如广告费、上市活动费等增加1,146.64万元。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下降561.87%(绝对值8,690.51万元),主要原因分析如下:1.本期业务结构的变化,储能业务占比增加,相对原有业务单位成本较高及单个项目规模较大,故采购金额增长4,198.37
  万元;2.受下游项目进度影响,本期销售回款减少1,259.65万元;3.由于研发人员、销售人员的大幅增加导致的职工费用增加1,252.05万元;4.与经营相关的其他支出如广告费、上市活动费等增加1,146.64万元;5.上年享受税收缓缴政策到期,抵减税收返还增加后,本年缴纳的税金增长943.02万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增长789.72%、“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增长1,179.39%、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下降2,953.49%,主要系本期募集资金到账,将暂时闲置的资金进行理财活动所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增长88,561.64%、主要系本期收到募集资金所致。“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增长1,146.39%,主要系本期支付上市发行费、归还贷款、分配股利所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460.83%,为上述两者综合影响所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增长1,202.81%,为上述现金流量表项目综合影响所致。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适用□不适用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143.81万元,本年度净利润为3,780.67万元,差异主要原因如下:1、经营性应收款项增加12,994.17万元,主要系受下游项目进度影响,结算周期放缓所致;2、经营性应付款项增加4,587.26万元,主要系本期采购金额增长所致;3、本期存货增加4,319.21万元,主要系因业务结构的变化,本期储能领域占比增加,单位成本相对较高,故期末存货总额增加较大;
  4、本期计提信用与资产减值准备金1,938.07万元;
  5、本期资产折旧、摊销等非付现因素影响853.56万元;
  6、其他项目如投资收益、财务费用、递延所得税等的影响。
  五、非主营业务情况
  适用□不适用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749,849,500.17元,故货币资金较上年有大幅上升应收账款 288,327,989.大,使得应收账款占比下降,但绝对值金额增加,主要系受下游项目进度影响,结算周期放缓所致,另一方面储能锂电单体项目相对较大,也导致期末的应收款余额增加存货 99,813,211.7的变化,本期储能领域占比增加,单位成本相对较高,故期末存货总额增加较大固定资产 62,998,506.1厂房,故固定资产增长较大为固定资产的厂房到期,本期进行了购置,故使用权资产减少,固定资产增加短期借款 6,722,663.60 0.53%     0.53% 系未终止确认的应收票据贴现长期借款 26,931,827.8款的厂房到期,本期进行了购置,故租赁负债减少交易性金融资产 373,703,562.金到账,将暂时闲置的募集资金和自有资金,按规范购买了保本型的银行理财产品,使得交易性金融资产大幅增加境外资产占比较高□适用 不适用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不适用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七、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证券投资。
  (2)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不适用
  (1)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
  适用□不适用
  可〔2022〕2505号)核准,向社会公众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1,500.00万股,每股面值1.00元,每股发                     
  行价格为56.50元,募集资金总额为84,750.0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不含税)9,765.05万元,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74,984.95万元。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已于2023年03月03日对本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募集资金到位情况进行了审验,出具了“天健验[2023]70号”《验资报告》。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募集资金累计支出24,649.52万元,累计收到募集资金利息收入及理财产品收益净额1,121.30万元,尚未使用的结余募集资金51,475.57万元,募集资金专户余额13,975.57万元,用于现金管理余额为37,500.00万元。(2)募集资金承诺项目情况适用□不适用
  (3)=
  (2)/(1
  ) 项目达
  到预定
  可使用
  状态日
  期 本报告
  期实现
  的效益 截止报
  告期末
  累计实
  现的效
  益 是否达
  到预计
  效益 项目可
  行性是
  否发生
  重大变
  化
  承诺投资项目                     
  电池安
  全监控
  产品开
  发及产
  业化建
  设项目 否 21,743
  27 5,142.
  27 23.65%2026年03月31日     不适用 否
  营销服务网络升级建设项目 否 6,339.35 6,339.心建设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74,984.95万元,扣除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资金需求51,864.58万元后,超出部分的募集资金为23,120.37万元。公司于2023年3月16日召开第一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及第一届监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使用部分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超募资金6,800万元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超募资金占超募资金总额的29.41%,其余款项存放于公司募集资金专户。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地点变更情况 不适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方式调整情况 不适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先期投入及置换情况 适用公司于2023年4月21日分别召开了第一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第一届监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已投入募投项目及已支付发行费用的自筹资金的议案》,使用5,058.86万元募集资金置换预先已投入募投项目4,569.73万元及已支付发行费用489.13万元。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情况 不适用项目实施出现募集资金结余的金额及原因 不适用尚未使 公司于2023年03月16日召开第一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一届监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用的募集资金用途及去向 使用部分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同意公司在确保不影响正常运营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的情况下,使用合计不超过6亿元(含本数)闲置募集资金(含超募资金)进行现金管理,上述额度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12个月内有效。闲置募集资金现金管理到期后将及时归还至募集资金专户。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余额为3.75亿元。募集资金使用及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或其他情况 不适用
  (3)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八、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九、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不适用
  十、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十二、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登记表
  适用□不适用
  
  接待时间 接待地点 接待方式 接待对象类型 接待对象 谈论的主要内容及提供的资料 调研的基本情况索引
  2023年05月05日 公司会议室 实地调研 机构 华福证券 主要围绕公司锂电产品在大型储能和动力乘用车领域是如何布局的、目前大型储能BMS市场格局如何、大储领域集成商一般是电芯和BMS一起采购还是分开采购等问题。 详见巨潮资讯网(http://wwwcn)《2023年5月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3年05月10日 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https://ir交流 其他 线上参与公司2022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的投资者 主要围绕公司2022年度经营情况、产品研发、销售情况等事项。 详见巨潮资讯网(http://wwwcn)《2023年5月1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十三、“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是 否
  

转至华塑科技(301157)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