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艾融软件(830799)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3-06-30
信息来源2023年中期报告
经营情况  七、 经营情况回顾
  (一) 经营计划
  
  报告期内,围绕既定的经营工作目标,经营管理层积极组织好各项经营工作的落实。2023年上半年金融行业对于金融科技的关注和投入继续增强,尤其是虚拟现实技术和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发展,在金融机构中引起广泛关注和对现有业务进行智能化升级的研究热潮。公司在夯实与现有金融行业客户业务合作基础之上,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在金融业务中的应用。2023年上半年,公司依托清晰的业务定位、积累的产品体系、全信创技术的大范围应用以及专业技术服务团队和良好的行业口碑,经营收入实现了稳步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在研发方面围绕“数据要素、大数据、大模型、数字人、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及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的需求进行了技术及产品解决方案的全面升级。一是在虚拟现实领域,公司重点针对数字人及虚拟营业厅产品进行升级,引入了ASR智能语音识别、NLP智能语音理解、知识库系统、TTS智能文本转语音、声音智能转动画及表情等AI智能技术,ChatGPT及文心一言等大语言模型接入数字人的技术,以及视频流云端推送技术。实现了公司原有数字人和虚拟营业厅产品的全面升级;二是在人工智能领域,公司围绕大数据和大语言模型场景应用两个方向开展针对性应用研究。在大数据方面,在公司原有智能化营销、大数据风控模型、数字化营销拓客、智能贷后预警等多个业务应用场景的技术积累基础上,2023年上半年,公司加大了在隐私计算等数据应用领域的研发力度和成果转化,发挥公司大规模软件交付优势,着力打造公司在金融机构、企业与政府相关部门之间搭建“数字桥梁”方面的技术服务能力、业务服务能力和场景服务能力,积极推动与探索与数据资产所有者、管理者、金融机构应用者之间的应用合作,在确保数据隐私性、安全性、合规性前提下挖掘数据资产价值。在人工智能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成为百度文心一言首批生态合作伙伴。公司将优先内测试用文心一言,集成文心一言的技术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未来与百度在产品研发、标准制定等多个领域展开深化合作,在百度技术团队协助下,打造联合解决方案,通过技术共享、培训赋能、联合营销等方式,强化竞争力,为用户打造全场景金融数字化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及服务,同时依托智慧互联、创新互联,结合银行各种业务需求场景,形成具体的产品落地解决方案,引领金融数字化产业变革与升级;三是数字化运营综合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推进与金融机构客户在基于银行数字化服务渠道与微信生态的整体数字化运营平台以及数字化整体运营服务方面的合作,并在部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投入运营。四是信创业务。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深度参与金融信创及其产业生态建设,在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信息安全四大板块继续深化与客户的合作。在基础硬件方面,向众多商业银行提供符合自主可控要求的信创硬件,涉及麒麟、海光服务器及 PC 服务器,防火墙、交换机及光纤交换机、负载均衡、网络性能监控、防火墙等网络设备,数据仓库及双录等业务系统存储设备、录音录像管理系统 GPFS 节点服务器等。公司对商业银行的信创基础硬件服务,与软件服务能力相互支撑,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从硬件到软件的完整解决方案;在基础软件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正式加入华为 openGauss社区,同时依托成熟的产品体系和实施方法论,继续在某大型商业银行的新一代企业级统一开发平台的建设、某大型商业银行信创分布式开发项目、某大型商业银行的“一云多芯”技术架构信创云转型建设项目,在基于 IaaS、PaaS、分布式数据库、中间件、大数据等全栈基础平台云原生相关领域的应用平台云(PaaS)、金融生态云(SaaS)和分行云等关键平台,以及云上应用运行趋势分析、故障秒级预警及诊断方面,与公司重点客户持续开展合作;在应用软件方面和信息安全方面,公司所提供的软件产品和服务坚持适配主流国产化软硬件,已完成与鲲鹏、浪潮、海光、龙芯、统信、麒麟、金仓、达梦等金融信创硬件产品的适配,全面兼容 x86、ARM 和 MIPS 架构,及鸿蒙操作系统。公司自主研发并向客户提供服务的五款产品已经顺利通过华为鲲鹏技术认证:I2BAP 艾融新一代集成生物认证平台 V2.0、I2BAP 新一代集成生物认证平台 V4.0 通过Kunpeng 920 兼容性测试认证,艾融网上商城系统软件 V6.0、I2CIS 客户信息管理平台V1.0、I2BAP 艾融新一代集成生物认证平台 V2.0 完成华为 TaiShan 200 系列兼容性测试,均获得华为鲲鹏技术认证证书。报告期内,公司经营管理团队稳定并继续壮大,主要核心团队人员长期稳定。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公司持续加强人才培训体系的建设,不断完善公司人才培训体系,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投入,特别是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培训,持续提高团队专业技术能力。一方面提升团队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提升技术人员专业技术等级,以提高在专业服务方面的议价能力,同时也为公司的长期持续发展积极储备后备管理和专业人才。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了中国农业银行、中银消金等行业客户。其中中国农业银行项目将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领域。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9,794.30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 17.79%的增长;营业利润为2,602.68万元,与去年相比增长53.34%;净利润为2,688.93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2.51%。报告期内,公司供应商和客户、销售渠道、成本结构、收入模式、季节性、周期性等对公司经营情况的影响无重大变化。综上,2023年上半年,公司业务发展态势总体保持良好,而且从客观现实情况及长远发展趋势来看,金融科技“新基建”正进入发展快车道,商业银行持续加强落实长远视角战略部署,推进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将数字元素注入金融服务全流程,以金融科技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赋能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实现金融科技健康有序发展已经成为金融机构的发展共识,金融机构将持续加大在金融科技发展方面加大投入,进而推动公司所处行业的市场需求增加和业务发展。
  (二) 行业情况
  
  1、软件行业发展状况
  软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灵魂,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支撑。同时,软件也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底座,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关键核心都是软件,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的核心就是软件开发框架。通过“软件定义”,可以拓展产品的功能,变革产品价值创造模式,赋予企业新型能力,催生新型制造模式,推动平台经济、共享经济蓬勃兴起。“软件定义”已成为生产方式升级、生产关系变革、新型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驱动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特征和新标志。数据显示,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超45万亿元,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39.8%。值得注意的是,数字已成为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以外的第五大生产要素。《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确立了数据利用的一系列基础制度和发展方向。随着数字中国战略实施的不断深入,我国软件业运行态势平稳向好,软件业务收入增长加快,利润总额保持较快增长。根据工信部公布的2023年上半年软件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上半年我国软件业务收入 55170亿元,同比增长14.2%;软件业利润总额6170亿元,同比增长10.4%。从分领域运行情况看,软件产品收入小幅提升。
  上半年,软件产品收入12959亿元,同比增长11.7%,占全行业收入的比重为23.5%。其中,工业软件产品收入1247亿元,同比增长12.8%。报告同时显示,公司所处的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增长加快。上半年,信息技术服务收入36687亿元,同比增长15.3%,在全行业收入中占比为66.5%。其中,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共实现收入5515亿元,同比增长16.5%,占信息技术服务收入的比重为15%;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服务收入4762亿元,同比增长6.1%。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收入856亿元,同比增长10.8%。从金融行业而言,在市场竞争加剧、人力成本上升、市场监管趋严等因素的影响下,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需求与意愿不断提升,我国金融业对信息化投资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
  2、我国金融业数字化发展状况
  金融数字化的核心是金融科技,其是以科技为基础,以金融服务为中心,用科技或在科技和金融
  服务之间产生的互动来提供金融服务的新型服务模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金融科技在支持实体经济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化解小微融资难题,成为未来金融科技发展的主旋律。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各大银行紧跟全球金融科技发展步伐,落实中央部署,进一步完善新一轮金融科技领域的基础建设,并带动金融业务领域创新。银行通过将金融科技融会贯通至智能服务、智能运营和智能风控三个方面,推动银行经营管理能力灵活化提升,为银行前台业务及中后台工作开展注入活力。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和实用化、工程化的加速,在客服与运营业务优化、精准营销、安防与身份识别、信贷风控与合规控制、保险理赔与智能投顾等业务场景中释放出大量对智能化转型产品的需求。国内金融数字化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一方面,是政府政策的支持。目前,我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促进科技金融发展,其中包括政府投资、政策扶持、央行统计支撑、跨界合作等,这些政策措施将为科技金融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第二方面,科技的进步为科技金融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区块链技术、云计算等新兴科技的成熟与发展,科技金融行业可以更有效地实现金融服务的虚拟化,用户使用便利程度更上一层楼。第三方面,强大的金融基础设施为科技金融行业提供有力扶持。目前,国家对金融行业开展了大力的技术改革和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一系列全面可信赖的数字支付、网络技术及其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将为科技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第四方面,行业垄断度的上升也将为科技金融行业发展带来机遇。科技金融行业涉及到多项政策,面临众多政策壁垒,已有的企业可以先天拥有更多的核心技术。未来我国科技金融行业形成一定程度的行业垄断,具备更大的发展潜力。金融科技业态也将为金融科技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机会。目前,金融科技模式包括云财务、互联网金融、大数据金融、移动支付、电子支付、智能金融、Blockchain金融。未来这些业态的发展将更深入的整合和重新定义现有的金融产品。可以预见,金融科技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一是技术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未来五年,科技金融技术的普及程度将会不断提高,将会影响到每个金融机构的选择和采用科技金融以及在市场中立足的可能性。二是智能化金融服务:智能化财务服务正在进入公众视野,如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将在金融机构中被积极性地应用,这使得金融服务的进一步智能化和优化成为可能。三是个性化服务:在未来五年,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的发展,将进一步拓宽金融服务的个性化内涵,为客户提供更精准、更便捷的金融服务。四是支付服务蓬勃发展:由于在未来五年支付服务将会受到更多科技支持,例如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应用,支付服务将会实现更高效的发展,支付环境也会得到更高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五是金融科技与政府监管合作:随着政府越来越注重金融监管,科技金融行业将会与政府和监管机构逐步发展合作伙伴关系,以确保金融安全和维护客户权益。由此可见,未来五年金融科技行业前景看好,具有很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如果把握好机遇,政府政策支持更大,科技发展稳步推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加快,行业垄断度上升,服务业态更多样化等,2023年科技金融行业后市场规模将大幅度增长,为公司进一步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金融业金融科技投资概况
  自2019年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规划以来,我国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深入推进,金融机构技术资金投入持续增长。中国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正进入以智能化为特征的3.0时代,金融行业管理方式和服务模式都发生了巨大转变,金融服务供给和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提升,并进一步催生了多元化的金融业务需求,为金融科技发展带来新一轮机遇。2022年以银行、保险、证券为主的中国金融科技市场规模为5321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8500亿元。巨额投入夯实了金融机构的IT基础。与此同时,政策扶持增强,金融科技核心技术不断迭代且与金融业务场景进一步融合,金融机构间科技竞争愈发激烈,前沿技术采购不断增长。以国内银行与保险机构为前沿科技采购代表,2022年中国银行与保险机构前沿科技采购支出就超过170亿元。以商业银行为例,国内各主要商业银行不断加大数字化建设力度,金融科技领域的持续投入不断增加。根据10家境内大型商业银行2022年年报披露的数据,金融科技领域投入占营业收入的平均比例超过3.5%,平均增速约为11%;国有银行是金融科技投入的中坚力量,国有六大行投入总计 1165.49亿元,十大股份制银行投入总计 647.68亿元,四大国有银行在金融科技方面投入金额较高,均超过200亿元,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投入也均超过百亿元。金融机构在科技领域投入的持续增长将为金融科技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源头活水,推动金融科技市场持续发展,促进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4、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市场概况
  从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来看,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以及金融科技对金融业务的渗透率仍然不足,因此金融科技领域存在较大的市场缺口。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不断推出,大部分金融机构纷纷着力传统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资产数字化。为我国金融科技产业注入新活力。金融数字化转型已进入攻坚期,银行业持续走在前列。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金融科技发展与研究专委会联合毕马威中国撰写的《2023中国金融科技企业首席洞察报告》显示,金融科技行业信心指数为近三年最高。2023年金融科技行业未来发展信心指数平均分提升至82.8分,创近三年新高。从近三年数据来看,受访企业对各类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进度评估平均分为3分,金融业整体数字化进度保持平稳态势。其中,银行业评估得分连续三年稳居第一,保持在3.5分以上,处于金融数字化转型的领跑者地位。科技赋能综合化特征明显,区块链、隐私计算与安全技术应用水平显著提升。综合技术赋能占比从2022年的42%上升至2023年的50%,科技赋能金融的综合化特征愈发明显。根据赛迪顾问《金融科技发展白皮书》数据,2016-2020年,我国金融科技市场规模保持增长态势,增速保持在10%左右。2022年,中国金融科技整体市场规模达到5423亿元左右。近年来,随着银行业信息化的逐步推进,中国银行业 IT解决方案市场正在由传统的软件加服务的交付方式,逐步向以IT服务为主的交付模式转变,多采用人月制结算的商业模式,这种发展趋势将继续从大型商业银行扩展到城商行与农商行。由于各个银行用户需求不尽相同,客户定制化开发等服务在所难免,未来个性化需要将会越来越多。
  5、国家鼓励金融科技发展的最新政策
  我国金融科技领域“新基建”逐步成型。2022年 1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提出新时期金融科技发展指导意见,明确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保障。《规划》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守为民初心、切实履行服务实体经济使命,高质量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健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共同富裕贡献金融力量。
  《规划》指出,要坚持“数字驱动、智慧为民、绿色低碳、公平普惠”的发展原则,以加强金融数据要素应用为基础,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目标,以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强化金融科技审慎监管为主线,将数字元素注入金融服务全流程,将数字思维贯穿业务运营全链条,注重金融创新的科技驱动和数据赋能,推动我国金融科技从“立柱架梁”全面迈入“积厚成势”新阶段,力争到2025年实现整体水平与核心竞争力跨越式提升。《规划》提出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强化金融科技治理,全面塑造数字化能力,健全多方参与、协同共治的金融科技伦理规范体系,构建互促共进的数字生态。二是全面加强数据能力建设,在保障安全和隐私前提下推动数据有序共享与综合应用,充分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有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三是建设绿色高可用数据中心,架设安全泛在的金融网络,布局先进高效的算力体系,进一步夯实金融创新发展的“数字底座”。四是深化数字技术金融应用,健全安全与效率并重的科技成果应用体制机制,不断壮大开放创新、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五是健全安全高效的金融科技创新体系,搭建业务、技术、数据融合联动的一体化运营中台,建立智能化风控机制,全面激活数字化经营新动能。六是深化金融服务智慧再造,搭建多元融通的服务渠道,着力打造无障碍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普惠、绿色、人性化的数字金融服务。七是加快监管科技的全方位应用,强化数字化监管能力建设,对金融科技创新实施穿透式监管,筑牢金融与科技的风险防火墙。八是扎实做好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持续推动标准规则体系建设,强化法律法规制度执行,护航金融科技行稳致远。《规划》要求各方加强组织统筹、加大投入力度,做好规划实施监测评估,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人工智能场景创新,着力解决人工智能重大应用和产业化问题,全面提升人工智能发展质量和水平,更好支撑高质量发展,2022年8月科技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人工智能场景创新是以新技术的创造性应用为导向,以供需联动为路径,实现新技术迭代升级和产业快速增长的过程。推动人工智能场景创新对于促进人工智能更高水平应用,更好支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数据和算力资源日益丰富、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为开展人工智能场景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仍存在对场景创新认识不到位,重大场景系统设计不足,场景机会开放程度不够,场景创新生态不完善等问题,需要加强对人工智能场景创新工作的统筹指导。指导意见还提出,鼓励在制造、农业、物流、金融、商务、家居等重点行业深入挖掘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促进智能经济高端高效发展。在金融领域优先探索大数据金融风控、企业智能征信、智能反欺诈等智能场景。鼓励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研发面向中小企业场景创新的金融产品,为中小企业推动场景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市场化投资机构关注场景创新企业,培育一批“耐心”资本,为开展场景创新的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支持。鼓励行业大企业在与科技企业联合开展场景创新过程中,为场景项目落地和成果推广提供供应链支持,优先将场景创新成果纳入供应链体系。《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在金融业加快实施人工智能改造和再定义金融业务,为在金融行业探索人工智能发展新模式、新路径指明了方向,强调以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动场景资源开放、提升场景创新能力为方向,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为公司在人工智能技术服务金融业务提供了巨大的政策保证和市场机遇。
  (三) 财务分析
  1、 资产负债结构分析
  1、报告期末应收账款较上年期末增长73.01%,主要原因是(1)公司持续深耕业务,积极拓展,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约18%,应收账款一并增长;(2)因结算支付原因,部分款项延迟至7月中旬至8月初回款。
  2、报告期末在建工程较上年期末增长88.85%,主要原因是公司改装项目投入增加。
  3、报告期末短期借款较上年期末增长49.95%,主要原因是公司融资能力增强,因正常经营业务
  的需求,本期取得银行贷款所致。
  4、报告期末其他流动资产较上年期末下降95.49%,主要原因是定期存单3,000万和利息收入到
  期取回,本期无此类型业务。
  5、报告期末应付职工薪酬较上年期末下降27.36%,主要原因是(1)上年期末计提的年终奖、绩
  效奖金、2022年下半年缓缴社保公积金均已在上半年支付;(2)报告期末较上年期末员工人数下降,应付职工薪酬下降。
  2、 营业情况分析
  (1) 利润构成
  1、报告期内财务费用较上年同期下降55.37%,主要原因是货币资金增长,同时公司提高资金管理效益,利息收入增长。
  2、报告期内信用减值损失较上年同期增长52.34%,主要原因是应收账款随着业务的增长而增长,计提的减值损失相应增加。
  3、报告期内资产减值损失较上年同期下降100.00%,主要原因是本期无新增的合同资产。
  4、报告期内投资收益下降70.09%,主要原因是募集资金较去年同期已使用完毕,定期存款到期
  取回,利息收入下降。
  5、报告期内资产处置收益下降97.41%,主要原因是本期处置使用权资产收益金额较小,影响不大。
  6、报告期内营业利润增长53.34%,主要原因是收入增长,毛利增长所致。
  7、报告期内营业外收入下降46.91%,主要原因是本期无需支付的款项减少,金额较小,影响不大。
  8、报告期内营业外支出下降33.47%,主要原因是上期存在办公室提前退租违约金。
  
  (2) 收入构成
  1、2023年1-6月公司营业收入29,794.3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7.79%。
  2、技术开发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3.82%,技术开发成本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3.84%。公司与现有客户的合作稳定、持续,同时加强开发新客户,扩大公司业务收入。
  3、产品销售及其他收入较上年下降61.94%,产品销售及其他成本较上年下降58.81%,主要原因是本报告期的硬件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所致。
  4、技术服务收入较上年增长24.41%,技术服务成本较上年增长44.90%。技术服务收入的增长主要为信息服务费的增长,同时公司为此付出信息服务支出成本,此成本与以往相比较高,所以毛利率有所降低。
  5、华东地区营业收入较上年增长38.44%,营业成本较上年增长36.92%;营业收入的增长主要原因为传统客户业务的增长,包括交通银行、上海农商银行等。
  6、华南地区营业收入较上年下降94.99%,营业成本较上年下降95.16%,主要原因是本报告期的硬件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所致。
  3、 现金流量状况
  1、报告期内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长186.18%,主要原因是本期定期存款净流入4,000万。
  4、 理财产品投资情况
  单项金额重大的委托理财,或安全性较低、流动性较差的高风险委托理财
  

转至艾融软件(830799)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