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科恒泰(301370)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06-30 | 信息来源 | 2024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发展情况 1、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概况 医疗器械行业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福祉的重要领域。 医疗器械行业良好快速健康发展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医疗器械行业实现稳健的扩张。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也为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24)》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 10,328亿元,同比增长5.07%。整体市场保持增长的良好态势。 在产品注册方面,根据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发布的《2024上半年生物医药产业运行报告》,全国共有 18,934个医疗器械首次获批上市,其中国产器械 18,362个,进口器械 572个。从产品注册分类看,三类医疗器械有 1,382个,二类医疗器械有 6,382个,一类医疗器械数量最多,达到 11,170个。这一数据映射出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迅猛成长态势,更彰显了行业创新能力的提升,预示着行业未来的无限可能。 在市场方面,根据商业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4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1,300亿元。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医保体制日益健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以及中国老龄化趋势加深。2012年以来,中国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和卫生费用保持快速增长。自2012年至2022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 GDP比重从 5.2%增长至 7.0%,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由 838.4元提升至 2,460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CEIC)2019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 GDP比重为 6.7%,而同期老龄化程度更深的发达国家,如美国、瑞士、德国、法国、日本、瑞典、加拿大和英国的数据分别为 17.0%、12.1%、11.7%、11.2%、11.1%、10.9%、10.8%、10.3%,比例相当于我国的 1.5倍至 2.5倍。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医疗支出的规模及占 GDP比重还将持续增长。(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欧盟统计局,OECD Health Statistics) 在政策环境方面,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带量采购、医疗反腐、鼓励科技创新等政策,为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2024年 5月,国家卫健委等14部门联合印发通知《2024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提出,要加强医药生产经营企业防范医药领域商业贿赂行为的合规指引,督促落实合规经营的主体责任。医疗领域反腐升级将进一步加速流通渠道的变革,这对平台型供应链业务提升将会有持续正向积极的影响。2024年7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药监局新修订版《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提出要适应新形势下医疗器械经营监管与质量管理工作的需求,保障医疗器械产品的质量安全。 此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物联网和云计算等也为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创新注入了活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医疗设备的性能和质量,还促进了医疗器械行业的技术进步。习近平主席在2024年年初政府会议上强调“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等战略任务”“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医疗器械行业作为高科技行业的重要领域,同时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阵地,仍将是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驱动力。综合来看,医疗器械行业的“科技”和“民生”两大主要属性决定了其长期向好的行业基本面。 2、高值医用耗材行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全球高值医用耗材市场发展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资本市场波动、地缘政治紧张带来的供应链中断等诸多挑战,但全球市场稳定增长的势头并未改变。产品创新、降本增效和供应链优化将是全球高值医用耗材市场未来几年的核心议题。根据调研统计,2023年全球高值医用耗材销售额达到了 11,694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 20,300亿元,2024—2030年全球高值医用耗材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 8.4%。(数据来源:北京恒州博智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QYResearch))在中国,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和健康需求的增长,高值医用耗材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医械汇《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24)》中统计,2023年我国高值医用耗材市场规模为 1,561亿元,同比增加 3.05%。 但由于带量采购、医疗反腐等政策的深入推进以及社会环境变化,中国高值医用耗材市场的阶段性增长速度放缓。带量采购政策的实施导致了高值医用耗材价格和利润率的下降。“以价换量”的效应将压缩未中标企业的市场份额,并且由于中小型医疗耗材生产企业利润薄、降价空间小,在谈判时处于劣势地位,难以与大型龙头企业抗衡,这使得这些企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和有限的利润空间。另外,医疗反腐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值医疗耗材市场的过热现象,斩断了医药行业的腐败链条,进一步推动高值耗材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尽管如此,随着政策影响逐渐消化,叠加国内老年人口的持续增加,骨科、血管介入等为代表的高值医用耗材将会有更大的市场空间。根据国家卫健委预计,2035年左右,中国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 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 30%,而骨科、心血管等疾病患病率与人口年龄显著正相关。同时,国产高值医用耗材相比进口同类产品更具价格优势,这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创造了脱颖而出的机会。 3、医疗器械流通行业发展概况 在医疗器械产业链中,商业流通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链接医疗器械生产厂商和医疗机构的“桥梁”。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指引下,得益于公众医疗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速,医疗器械市场需求持续攀升,直接推动了流通行业市场规模的显著扩大。报告期内,医疗器械流通行业展现出了蓬勃的发展态势。 在技术层面,技术革新成为行业发展的亮点,物联网、大数据分析、自动化设备等先进技术在物流、仓储、信息管理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极大提升了医疗器械流通行业的运营效率和服务品质。通过为医疗器械安装传感器、RFID标签等设备,实现了物流全链条的透明化监控与精准追溯。此外,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强大力量,对海量物流数据进行深度剖析与洞察,为企业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这些技术的集成应用,不仅显著提升了物流运作的效率与精确度,还有效削减了运营成本,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变革和优势。 在政策层面,政府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旨在全面促进医疗器械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与健康生态构建,强化对流通领域的监管力度,以确保市场秩序的规范化与透明度。国家药监局、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在《关于做好第三批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工作的公告》中要求,自2024年6月1日起部分临床需求量较大的一次性使用产品、集中带量采购中选产品等被纳入实名制管理范围。此举对医疗器械供应全流程监管进一步加码,有利于清退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市场参与者,促进行业良性发展。2024年 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中提出,要继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2024年所有统筹地区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或按病种分值(DIP)付费改革,要合理确定支付标准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将会深刻影响医院的供应链和采购模式,而公司基于深刻行业认知沉淀的复杂手术套包供应能力能够有效支撑医院在新规则下实现前置费用控制,帮助医院降本增效,成为医保政策落地重要抓手,公司业务也将因此受益。 同时,根据《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未来国家将持续深化医疗器械流通体制改革,推进药品、医疗器械流通企业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开展服务,形成现代流通新体系。公司基于自身“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的成功发展经验也将推动行业整体转型升级。 (三)公司市场地位 公司以“一站式产品分销平台+院端服务平台”为依托,自成立以来保持业务规模的快速发展。目前公司已成为包括波士顿科学、美敦力、施乐辉等全球知名医疗器械生产厂商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固定合作伙伴,产品线覆盖骨科、心脏、神经外科、消化系统、口腔等多个科室。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在全国 31个省、市和自治区的 67个城市设有 126家分、子公司,服务网络遍及全国主要城市,2小时配送半径覆盖全国 80%以上的三级医院,2024年上半年公司共实现手术配台超 9万台,且中标河南、上海、广州、河北等多家医疗机构的集采集配及供应链延伸服务项目。 公司在北京、上海、天津、福州、武汉、沈阳、成都、西安、广州 9个城市设立有 10个三方仓,公司通过三方仓储配送网络能够有效对接上下游资源,完成自己的通路建设,最大程度实现资源共享,从整个供应链条上提升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强化社会资源的有效使用。 公司致力打造全产业数字化供应链,通过对流通环节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整合,形成全程可追溯的信息管理系统,打造一个服务于行业生态链的全新数字化生态平台,赋能于行业生态中的生产商、经销商、服务商、医院、保险机构及医生等市场参与者,提供完善的数字化供应链综合服务功能,提升上下游供应商及客户的业务黏性。 公司“一站式产品分销平台+院端服务平台”的商业模式得到上游生产厂商与终端医疗机构的认可,公司营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地位逐步提升。未来公司将进一步丰富上游生产厂商的代理品牌及产品线,下游进一步提高对终端医疗机构服务覆盖的深度及广度,以进一步巩固与提高公司在医疗器械流通行业的市场地位。 2019年公司在国家发改委、中物联协会举办的“中国医药仓储企业 50强”评比中排名第十一位;在中国动脉网评选“中国创新器械榜 TOP100”中排名第六位;获得中物联举办的 2018-2019年度医药供应链“金质奖”十佳供应链企业;荣获公安部颁发“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认证”;公司数字化供应链生态平台荣获中物联医疗器械供应链分会的“2020医疗器械供应链‘美鼎奖’-优秀产品应用案例”;2021年公司在中物联医疗器械供应链分会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医疗器械供应链企业百强”中排名第九位;获得北京市经信委颁发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资质,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2022年公司荣获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医疗器械供应链分会颁发的“2022医疗器械供应链‘美鼎奖’年度企业”荣誉称号。2023年,公司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医疗器械供应链分会评选为《体外诊断实际温控物流服务规范》行业标准达标企业,并荣膺“中国医疗器械 SPD运营服务商重点企业 TOP30”和“中国医疗器械商业重点企业 TOP50”。2024年,公司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医疗器械供应链分会评选为《医疗器械第三方物流三十家重点企业》。 (四)主要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系中国领先的医疗器械领域的供应链综合服务商,与多家全球知名医疗器械生产厂商合作,对生产厂商授权产品进行销售并在销售过程中提供仓储物流配送、流通渠道管理、流通过程信息管理以及医院 SPD运营管理等专业服务。 公司盈利来源为在医疗器械销售过程中所提供的综合服务产生的附加价值,具体体现为本公司产品购销价差。 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大信息系统投入,打造数字化供应链综合服务,契合行业政策变化、市场发展趋势,持续延伸服务链条,进一步提高公司在产业链中的渠道价值,进而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2、采购模式 (1)主要原材料及供应情况 公司作为医疗器械的综合服务商,主要采购医疗器械中的高值医用耗材产品。目前,公司主要供应商为波士顿科学、美敦力、雅培、施乐辉、山东威高、天津瑞奇等国内外医疗器械生产厂商。 (2)与生产厂商合作模式 公司综合考虑下游经销商销售情况、库存水平、未来销售预期及生产厂商商业指标等因素,制定采购计划。公司业务部每月与生产厂商沟通,了解生产厂商下月对产品销售、返利等相关安排;公司运营部门根据该等商业指标,结合对公司库存情况的分析和下游经销商未来需求情况制订采购计划。同时,采购计划的制订遵循耗材分类原则,对采购耗材按照轻重缓急分为不同的等级,参考公司库存结构、库存月数、效期考量等综合指标,对重点物料或急需物料要确保优先安排采购,对于部分通用性较强的耗材,则适当安排一定数量的超前采购。 3、销售模式 公司充分考虑各类医疗器械的产品特点、经销商实际情况、生产厂商营销需求等因素,灵活采取分销、直销并存的销售模式,具体如下: (1)分销模式 分销模式指公司向经销商开展销售行为,该等经销商通常直接面向终端医疗机构。分销模式具体可细分为批发、长期寄售及短期寄售三种模式,均属于买断式的销售业务。 1)批发模式 在批发模式下,公司直接向二级经销商进行医疗器械的买断式销售,主要采用先款后货的结算方式,即公司通常在收到客户全额预付款后才进行发货。同时,根据公司与经销商签订的经销协议,公司在按照合同约定向经销商交付商品,并取得客户签收后确认销售收入。 2)长期寄售模式 长期寄售模式下,公司与经销商签署长期寄售合同,将医疗器械寄存于医院或经销商仓库,医院或经销商根据实际需求,从仓库中随时自行取货使用。经销商按照合同向公司支付长期寄售押金,每完成一个销售周期,经销商根据消耗情况在系统中向公司上报销量并由系统生成销售清单,公司根据销售清单确认收入。与批发模式相比,长期寄售模式显著减小经销商资金占用压力,实现经销商零库存或小库存,帮助小型经销商顺利跨过进入生产厂商销售体系的门槛;对于生产厂商而言,长期寄售模式有助于扩大产品销售渠道,将产品通过经销商向偏远地区渗透;对于医院、患者而言,长期寄售模式又满足了快速、及时获取手术用高值医用耗材的需求,提高了患者治疗的及时性。 3)短期寄售模式 在短期寄售模式下,公司将库存产品存放于各地分子公司仓库,当医院需要进行手术时,向经销商发出配送指令。经销商通过电子订单系统向公司提出需求,由公司工作人员(或经销商自提)向医院配送相关产品及配套工具。手术完成后,公司工作人员或经销商对手术中所实际耗用的耗材数量进行清点,整理配套工具及未使用的耗材,将其重新入库。公司与经销商核对耗用明细后,经电子订单系统进行实际销售情况确认。 (2)直销模式 直销模式指公司或公司的分、子公司直接向终端医疗机构进行销售。随着耗材“两票制”“带量采购”等政策的逐步实施,依托公司较强的资金实力、一体化的运营能力、遍布全国的仓储物流及配送服务网络以及与各生产厂商紧密的合作关系,公司将承担起医疗器械流通环节中对终端医疗机构的销售配送职能,面向更多终端医院客户进行销售。 公司直销模式划分为平台直销、院端直销,其差异性主要体现在: 对比 平台直销 院端直销 上游供应商 生产厂商为主 经销商为主 服务职能 承担从生产厂商到医院围绕供应链的全线服务,包含仓储物流配送职能(从全国中心仓→区域分仓→终端医院) 承担院端直接配送、开票及销售回款等服务,并承接原有从经销商到医院的渠道服务,通常是(区域分仓→终端医院)同时,公司利用多年高值耗材配台、跟台等院端服务的业务积累,在院端配送业务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手术跟台、医疗设备服务和其他院内服务多类型服务,并通过信息化、线上化的管理手段,为院端服务提效降本。 (五)业务驱动因素 1、产业政策驱动因素 在医疗器械带量采购提质扩面、医疗反腐常态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化的背景下,医疗器械流通行业将向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规范化发展。 随着带量政策对供应保障重视的提升,专业化的流通企业因其能够提供高标准的服务而更加受到优先选择,拥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2024年1月10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发布《关于加强医药集中带量采购中选产品供应保障工作的通知》,提出六大举措来加强集采产品的供应保障。2024年的国家关节续采中,首次将企业履约情况与企业排名挂钩。2024年 5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加强区域协同做好2024年医药集中采购提质扩面的通知》,要求继续大力推进医药集中带量采购工作,通过推动“一地集采,全国联动”模式提升集采覆盖面及效率。2024年 6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指出要扎实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提质扩面。 医疗反腐是行业回归正常经营秩序的必由之路,有利于行业长远发展。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行动于2023年 7月启动,目前已进入常态化阶段。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在部署2024年主要工作时指出,坚持向基层延伸,坚决惩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瞄准教育、就业、医疗等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开展集中整治。此后,中央纪委又多次点名医药领域腐败现象。 为了更为科学地配置医疗资源、规范医疗行为,近年来,国家医保局吸收国际经验,持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到2023年底,全国超九成医保统筹地区已经开展 DRG/DIP支付方式改革,改革地区住院医保基金“按项目付费”占比下降到 1/4左右。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动了医疗机构运营向精细化管理转变,通过信息化建设提升医院耗材供应链管理水平,确保医院耗材规范化、合理化使用是医院医用耗材管理的刚性需求。具备较高水平信息化能力,能为医疗机构提供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和服务,助力医疗机构实现供应链精细化运营的企业将在竞争中赢得更多的发展先机。 2、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医疗器械行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社会进步的关键领域。医疗器械总是以无微不至的方式参与到人们的生活中:血管支架重启生命的通路,人工关节支撑自由行动的希望。数十年来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不断推动人们生活得更健康、更幸福、更长久。技术革新是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人工智能、物联网、3D打印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正在为医疗器械的设计、制造和使用带来革命性的变革,提升了产品的创新性和便利性。 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为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科技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发布的《“十四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九部门联合发布的《“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都旨在通过高水平科技创新推动医药工业向创新驱动转型,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2024年 1月,国家药监局在全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强调,应以加快高端医疗器械产品上市为重点,持续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支持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2024年 2月施行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提出在医药领域要鼓励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高端植入介入产品等高端耗材及设备类被列入鼓励类目录。这些政策的实施,为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推动了行业向更具竞争力的方向发展。 在技术进步、政策支持等多重利好因素加持下,医疗器械流通行业作为医疗器械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将随着整个医疗器械行业的蓬勃发展而持续增长。 3、人口结构转变与城镇化发展驱动因素 老龄化与城镇化将共同带动中国医疗器械需求持续增长。随着 20世纪中期出生高峰的人口陆续迈入老年阶段,21世纪前期将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最快的时期。2023年中国 65岁以上老龄人口为 2.17亿人,占全国人口的 15.4%,老龄人口比出生人口多增加 791万人。(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预测,2030年中国 65岁及以上人口数将达到 2.72亿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将达到 19.4%,人口老龄化处于快速深入发展阶段。老龄化加速发展下,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神经系统疾病等慢性病以及骨科疾病发病率将明显提升,疾病负担将增加对医疗器械的需求。 此外,城镇化快速发展带来农村老年人群体的医疗需求预计也将持续释放。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末中国城镇化率为 66.16%,仍处于快速发展区间,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平均 80%的城镇化率水平,未来提升潜力巨大。 4、创新的模式驱动 (1)创新的商业模式 公司借鉴海外医疗器械流通行业的发展经验,以高值医用耗材业务为切入点,基于“短链+数字化赋能”的设计理念,依托自身专业服务,整合行业上下游资源,在国内创新性地打造“一站式产品分销平台和院端服务平台”,合理压缩流通环节,提高医疗器械流通过程的规模化、信息化、专业化及规范化水平,提升行业交易效率,降低渠道运营成本,并通过持续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流通过程中“货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整合,为本行业提供从生产厂商到手术室的一站式供应链服务,解决了过去传统经销商服务中,“多、小、散、乱”的问题,确保了带量采购后医疗器械临床供应的稳定性,成为国家医改政策落地的抓手和条件保障。同时,公司也提升了生产厂商的渠道控制力、降低渠道运营成本、满足医疗救治的时效性和精准配送的要求,协助监管机构逐步实现全过程可追溯的质量监管要求。 (2)统一的集团管控体系驱动 公司通过集团化统一管控,在全国搭建了高效、协同的医疗器械供应链服务网络,公司在全国 31个省、市、自治区建设了 127个物流分仓,形成了 2小时送达全国 80%以上三级医院的双向物流服务能力,特别是对时效性和复杂性要求极高的骨科手术,公司提供一对一的精准手术配台服务,2024年上半年公司共实现手术配台超 9万台。公司将 10余年的行业运营经验流程化、标准化,实现了非标服务的标准化,保障了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服务质量的稳定、可靠。依托公司全国一体化的管控,标准化的流程,以及创新的系统和公司自2018年就引入和推行的精益管理,确保全国范围内的服务质量的一致性。 (3)强大的数字化供应链能力 经过 10余年经验积累和不断的迭代升级,公司基于覆盖全链条、全领域、全国的供应链真实服务场景,自研建设完成符合医疗器械运营特点的业务系统,对内实现了百分百的业务流程线上化管理,对外成功打造出面向厂家、经销商、医院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形成了独特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优势。 公司自主研发了信息系统核心运营模块,形成业内领先的信息管理系统。内外部信息平台信息实时交互实现了业务全程可视化与全程可追溯,提高了业务的流转效率,降低了经营过程中的操作风险,满足产业链条各方参与者日常经营管理需求、业务开展需求。降低了生产厂商、经销商的信息管理成本的同时,亦可满足主管部门全过程可追溯监管需求。 公司打造的医疗器械供应链数字化生态平台根据业务经营的实际经验及产业链参与者包括上游生产厂商、渠道商、终端医疗机构、政府监管部门及患者等多方需求自主开发完成,公司开发的供应链数字化生态平台贯穿于公司业务开展的全流程,实现了供应链的全程可视、全链可追溯及供应链系统 CPFR功能,对公司业务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及信息化的发展形成有效支撑。 在医疗器械企业利润压缩,经销商销售动力减弱,终端市场控制风险上升的背景下,公司推出数字化核心产品“聚械通”,为生产企业提供了一套 MTL(市场到线索)、LTO(线索到合同)、OTC(合同到收款)渠道营销及供应链综合解决方案。解决生产企业招商难、运营成本高、库存管控难、销售流向追溯难、数字化全局动态掌握不全等难题。“聚械通”支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渠道招商、精准营销、交易协同、院端服务的全流程自动化业务场景,创新性地利用 AI、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型互联网技术打造具有医疗器械行业特点的标准化业务中台。 在供应链数字化方面,公司能帮助生产企业打通与经销商之间的订单、仓储物流、结算协同、发票整个环节的协同。基于数据驱动全渠道业务管理,订单无缝衔接渠道运营的折扣、返利等多种商业政策,及时校验下单,匹配政策策略,核算订单应收金额,实现进度可跟踪。线下依托公司强资金、强运营的优势,打造一站式供应链服务,包括仓储、运输配送、工具管理、SPD、国际物流及三方货主软件服务。 在医院端,“聚械通”能够帮助生产厂商自定义医院端服务场景的分工和管理流程,线下公司级分子公司在医院端提供货物管理、库存盘点、发票开具、结算对账、医院应收跟催、回款管理等服务,降低客户在医院端的人员及运营成本投入,降低合规风险、应收风险,提升医院客户服务满意度。 。 三、主营业务分析 概述 参见“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相关内容。 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没有发生重大变动。 四、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 □不适用 五、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化,仅为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相比期初减少 51%,报表列示金额为非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所以出现较大变动期初增加11%,一年内到期的租赁负债较期初减少12%,所以报表列示的租赁负债净额变动较大 2、主要境外资产情况 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本公司及所属部分子公司视其日常资金管理的需要将一部分银行承兑汇票进行贴现和背书,故将该部分银行承兑汇票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本期的银行承兑汇票整体减少,所以贴现和背书的银行承兑汇票相应减少。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资产计量属性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是 否 4、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六、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适用 不适用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同意国科恒泰(北京)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3〕997号),公司获准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 70,600,000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每股发行价格为人民币13.39元,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 94,533.4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人民币 10,212.49万元(不含增值税)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共计人民币 84,320.91万元。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本次募集资金到位情况进行了审验,并于2023年7月6日出具了致同验字(2023)第 110C000322号《验资报告》。前述募集资金已于2023年7月5日全部到位,公司已对募集资金进行专户管理,并与保荐机构、存放募集资金的银行签订了《募集资金三方监管协议》。 (2) 募集资金承诺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2)/(1) 项目达到 预定可使 用状态日 期 本报告期 实现的效 益 截止报告 期末累计 实现的效 益 是否达到 预计效益 项目可行 性是否发 生重大变 化 承诺投资项目 第三方医 疗器械物 流建设项 统升级建 资金项目 否 40,000 40,000 40,000 0 40,000 100.00% 0 0 不适用 否 承诺投资项目小计 -- 61,570.5 61,570.5 61,570.5 1,526.78 45,837.06 -- -- -- --超募资金投向暂未确定投向资金 否 15,925.41 15,925.41 15,925.41补充流动资金(如有) -- 6,825 6,825 6,825 0 6,825 100.00% -- -- -- -- --超募资金投向小计 -- 22,750.41 22,750.41 22,750.41 0 6,825 -- -- -- --合计 -- 84,320.91 84,320.91 84,320.91 1,526.78()明未达到计划进度、预计收益的情况和原因(含“是否达到预计效益”选择“不适用”的原因)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受外部宏观环境、行业内整体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信息化系统升级建设项目”“第三方医疗器械物流建设项目”整体建设进度放缓。公司结合目前募投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将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间进行延长; 1、“信息化系统升级建设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日期由原计划的2023年 5月延长至2025年 12月,此事项已于2023年9月12日召开的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五 次会议和第三届监事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 2、“第三方医疗器械物流建设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日期由原计划的2024年 1月延长至2024年 12月,此事项已于2023年12月27日召开的第三届董事会第二 十二次会议、第三届监事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 项目可行 性发生重 大变化的 情况说明 无 超募资金 的金额、用途及使用进展情 适用本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 84,320.91万元,扣除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需求后,公司超募资金为人民币 22,750.41万元。本公司于2023年8月2日召开了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和第三届监事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况 意本公司在保证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和募集资金项目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拟使用不超过人民币 31,500万元(含本数)的闲置募集资金(含超募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使用期限自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不超过 12个月,公司将随时根据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进展及需求情况及时归还至募集资金专用账户。本公司于2023年8月2日召开了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和第三届监事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超募资金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本公司使用 6,825.00万元超募资金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用于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本公司于2023年8月18日召开2023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并通过了此议案事项。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公司已使用 15,925.00万元超募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暂未归还,已使用 6,825.00万元超募资金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地点变更情况 适用以前年度发生本公司于2023年12月27日召开的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第三届监事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部分募投项目变更实施主体、实施地点及延期并使用部分募集资金向全资子公司提供借款以实施募投项目的议案》,本公司第三方医疗器械物流建设项目实施主体由广东国科恒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国科瑞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为广东国科恒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国科恒翔(天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上述主体均为本公司全资子公司,同时募投项目实施地点由广州市、重庆市变更为广州市、天津市。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方式调整情况 不适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先期投入及置换情况 适用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公司以募集资金置换的以自筹资金预先投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款项共计人民币 3,735.84万元,主要运用在信息化系统升级建设项目。本公司于2023年8月28日召开了第三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和第三届监事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的自筹资金的议案》,同意本公司使用募集资金 3,735.84万元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的自筹资金,本公司独立董事进行了审核,保荐机构对本公司本次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的自筹资金的事项无异议。上述事项业经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核,并出具了致同专字(2023)第 110A016575号《关于国科恒泰(北京)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自筹资金预先投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情况鉴证报告》。本公司已将上述资金由募集资金专户转入本公司其他银行账户。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情况 适用本公司于2023年8月2日召开了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和第三届监事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本公司在保证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和募集资金项目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拟使用不超过人民币 31,500万元(含本数)的闲置募集资金(含超募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使用期限自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不超过 12个月,公司将随时根据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进展及需求情况及时归还至募集资金专用账户。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公司已使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金额为 28,925.00万元,其中包含超募资金 15,925.00万元。项目实施出现募集资金结余的金额及原因 适用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公司已使用 1.78万元募投项目节余募集资金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全部为“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募集资金专户的利息收入。因节余资金金额低于 500万元且低于该项目募集资金净额的 5%,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2号——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6.3.6之规定豁免履行董事会审议程序。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用途及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公司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为 31,677.12万元(含利息收入),其中 2,752.12万元存放于募集资金专户,28,925.00万元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尚未到期归还至募集资金专户。去向募集资金使用及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或其他情况2023年8月28日,公司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和第三届监事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自有资金支付募投项目部分款项并以募集资金等额置换的议案》,同意公司在不影响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公司及实施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子公司计划在募投项目的实施期间,根据实际需要并经相关审批后,预先使用自有资金支付募投项目所需资金,之后定期以募集资金等额置换。2023年9月12日,公司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和第三届监事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延期的议案》,同意公司对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信息化系统升级建设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日期由原计划的2023年 5月延长至2025年 12月。2023年12月27日,公司召开的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和第三届监事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部分募投项目变更实施主体、实施地点及延期并使用部分募集资金向全资子公司提供借款以实施募投项目的议案》,同意公司对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第三方医疗器械物流建设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日期由原计划报告期内,除上述已披露的情况外,本公司不存在募集资金使用的其他情况。注:(1) 受四舍五入所致,公司本期募投项目投入金额实际为 1,526.77万元。 (3) 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6、委托理财、衍生品投资和委托贷款情况 (1) 委托理财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委托理财。 (2) 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衍生品投资。 (3) 委托贷款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委托贷款。 七、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八、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内无应当披露的重要控股参股公司信息。 九、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十一、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登记表 适用 □不适用 接待时间 接待地点 接待方式 接待对象类型 接待对象 谈论的主要内容及提供的资料 调研的基本情况索引2024年01月24日 富凯大厦 B座8层华福证券会议室 其他 机构 国新国证基金:赵起鹤兴合基金:景莹华福证券:万喆瑞、丘苗、萨日娜、刘佳琦时田丰基金: 雷洋 太平创新基 金:蒋炜 久久联创基 金:霍辰伊 就经营情况、业务、行业发展趋势等问题与调研机构进行沟通交流。 详见公司2024年1月24日披露于巨潮资讯网(www.cninfo《2024年1月2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4年02月23日 公司会议室 实地调研 机构 人保养老:毛雅婷华福证券:李美娇 就经营情况、业务、行业发展趋势等问题与调研机构进行沟通交流。 详见公司2024年2月23日披露于巨潮资讯网(www.cninfo《2024年2月2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4年02月29日 公司会议室 实地调研 机构 劲邦资本:孙颖兴业证券:陈晓益民基金:李江中华保险:张光普 就经营情况、业务、行业发展趋势等问题与调研机构进行沟通交流。 详见公司2024年2月29日披露于巨潮资讯网(www.cninfo《2024年2月2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4年05月09日 公司会议室 实地调研 机构 中金公司:张一驰中金公司:李千翊敦和资管:林天成中庚基金:谢允昌明汯投资:周伊莎上海恒复投资:徐浩 就经营情况、业务、行业发展趋势等问题与调研机构进行沟通交流。 详见公司2024年5月9日披露于巨潮资讯网(www.cninfo《2024年5月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4年05月16日 现场参会地点:中国证券报中证网路演中心(宣武门西大街甲 97号)网络参会地点:中国证券报•中证网(https://wwwdshow/) 其他 其他 中信证券:沈睦钧中信建投:沈兴熙华泰联合证券:陈奕彤泰康资产:陈璟久阳润泉基金:孙凯万和证券:陶然INBM证券服务电视频道: 田凌云 中国进出口银 行北京分行: 赵筱宇、孙少艾线上参与公司2023年度暨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的投资者 就投资者关心的2023年度和2024年第一季度经营情况、业务、行业发展趋势等问题与投资者进行沟通交流。 详见公司2024年5月16日披露于巨潮资讯网(www.cninfo《2024年5月16日2023年度暨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4年05月28日 公司会议室 实地调研 机构 国泰君安:谈嘉程华夏基金:常黎曼富国基金:孙笑悦首创证券:孙少艾大家资产:胡筱 就经营情况、业务、行业发展趋势等问题与调研机构进行沟通交流。 详见公司2024年5月28日披露于巨潮资讯网(www.cninfo《2024年5月2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4年05月30日 公司会议室 实地调研 机构 华泰证券:王殷杰、孔垂 就经营情况、业务、行业发 详见公司2024年5月30日岩、陈奕彤建信基金:张剑姝源峰基金:林娜 展趋势等问题与调研机构进行沟通交流。 披露于巨潮资讯网(www.cninfo《2024年5月3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十二、“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是 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