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君逸数码(301172)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3-12-31
信息来源2023年年度报告
经营情况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
  要求公司长期深耕于智慧城市领域,基于城市治理服务及智慧民生等应用场景开展主营业务,为政府部门、国有平台公司、银行和医院等国有企事业等单位提供集智慧应用开发、系统集成服务、运维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智慧城市行业综合解决方案服务。根据公司主要产品功能及服务对象的特点,公司所属行业为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主营业务属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I)大类”中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I65)”。
  (一)行业基本情况、发展阶段、周期性特点
  1、智慧城市定义
  智慧城市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城市治理、
  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以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改善市民生活质量的城市管理体系。
  2、智慧城市行业概况
  新型智慧城市,是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引领和驱动城市创新发
  展的新路径,是形成智慧高效、充满活力、精准治理、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发展新形态和新模式。新型智慧城市是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核心载体。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发展电子政务,构建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2021-
  2025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到,要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建设智慧城市,以数字化助推城乡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全面提高运行效率和宜居度。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物联网感知设施、通信系统等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建筑等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化改造。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构建城市数据资源体系,推进城市数据大脑建设。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推进新型城市建设,顺应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开展城市现代化试点示范,建设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推行城市楼宇、公共空间、地下管网等“一张图”数字化管理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随着我国稳定的经济增长及技术水平的提高,智慧城市市场规模日益扩大。据中国信通院等数据统计,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近几年均保持30%以上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3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24.6万亿元。
  数据来源:IDC中国,2020年
  3、智慧城市行业发展趋势
  (1)城镇化率不断提高,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我
  国城市规模与城市人口有了显著的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我国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截止到2020年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3.89%,2021年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64.72%(现阶段,发达国家城镇化率平均水平约80%),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城镇化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不断推进,大城市的城中村改造问题日益凸显,占据核心区位的城中村,不利于城市化进程高效发展,不符合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在房地产发展新时期,稳步强化城中村改造是必要之举。2023年7月28日,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出席会议并讲话。何立峰指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全局高度作出的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的工作部署。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有利于消除城市建设治理短板、改善城乡居民居住环境条件、扩大内需、优化房地产结构。
  (2)智慧城市范围从单纯的城市管理向城乡统筹转变
  “十四五”之前的智慧城市管理主要是关注城市管理本身的信息化,包括城市大脑、领导驾驶舱、大数据中心、智
  慧城市指挥中心等,未来范围将延展到城乡统筹,包括产业层面的统筹,城市交通、医疗资源、教育资源、能源资源等都要实现城乡统筹,减少城乡差距,填平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城乡一体化,让城市发展带动乡村经济,让乡村发展向城市看齐,促进第一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智慧乡村、智慧小镇等也将融入智慧城市大格局。
  (3)智慧城市从顶层设计向场景化落地延伸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通过10余年的整体策划,目前已经从总体部署向各行业深入推进方向发展,各行业的智慧城市需
  要场景化落地,在智慧市政、智慧交通、智慧公安、智慧楼宇、智慧场馆、智慧校园、智慧安监、智慧医疗等方面,不仅是信息化,更多的是面向城市需求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场景化的落地,推动智慧城市在各行各业生根发芽,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民生福祉、创新创业。场景化落地要与行业具体的运行规则、操作流程紧密相关,才会出现更多的流程再造、管理优化、信息化升级。从“政务上云”向“云上应用”转型,从关注IaaS,逐步向PaaS、SaaS应用场景拓展。
  (4)智慧城市成为“数字中国”的重要抓手
  2023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了新时代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战略,明确了数字中国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建设
  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智慧城市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也是数字中国重大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中国”有两个基础,即数字新基建和数据要素。一方面,以数字新基建为抓手,布局超算中心、云计算等基础设施建设新板块。整体提升应用基础设施水平,加强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另一方面,以数据要素为依托,盘活数据资源,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推动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智慧城市建设中也不能忽略5G、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的重要作用。其中,5G使数据传输实现跳跃式发展,满足更多智慧城市应用场景;云计算提供计算存储等基础服务,为大规模软件、硬件、数据的操作和管理提供平台;人工智能提供深度学习等数据算法支持;区块链则有助于打通数据孤岛,并提供智能合约支持。这些技术都是智慧城市通往智慧的必要铺垫,将在建设中得到验证和发展,是时代发展的技术机遇。
  4、行业周期性特点
  智慧城市行业的发展与民生、公共安全等领域的投资高度关联,受民生、公共安全等领域的投资周期性影响,智慧
  城市行业具有一定的周期性。随着新兴技术与城市发展的深度融合,智慧城市建设正在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数字中国”战略持续实施、“双碳”目标加快落实、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化转型全面提速的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迎来新机遇。智慧城市必须在各个业务环节上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元宇宙、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诸多新兴技术创造性、创新性解决智慧城市行业客户日益增长、日趋复杂的个性化需求。创新性和创造性构成了智慧城市行业源源不断的内生驱动力量。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元宇宙、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持续驱动智慧城市的快速发展和迭代。
  5、公司行业地位
  智慧城市建设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
  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所涉及的产业非常广泛。根据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及所需设备,智慧城市产业链可划分为硬件设备制造、软件平台、智慧城市应用解决方案及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等细分领域。智慧城市产业链可划分为这四类,其中软件平台、系统集成、运营服务呈现相互渗透和融合的趋势。公司也融合了软件平台、系统集成服务、运营服务为一体,聚焦细分行业应用,打造有竞争力的行业产品和解决方案,树立细分行业品牌,构筑护城河。公司主营业务聚焦于智慧市政、智慧管廊、智慧公安、智慧交通、智慧楼宇、智慧场馆、智慧金融安防及智慧校园等领域。公司依靠研发实力和项目管理能力,在城市治理服务和智慧民生领域实施众多标杆性项目,在西部区域具有较强竞争优势。
  (二)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监管体制、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与监管体制
  (1)公司所处行业分类
  公司长期深耕于智慧城市领域,基于城市治理服务及智慧民生等应用场景开展主营业务,为政府部门、国有平台公
  司、银行和医院等国有企事业等单位提供集智慧应用开发、系统集成服务、运维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智慧城市行业综合解决方案服务。根据公司主要产品功能及服务对象的特点,公司所属行业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主营业务属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I)大类”中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I6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为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其主要职责包括:拟订实施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监测工业行业日常运行,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管理通信业,指导推进信息化建设,协调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等。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包含众多的下游产业。报告期内,公司专注于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智慧化、信息化领域,为市政基础设施、建筑的智能化、信息化提供综合解决方案。住建部是建筑智能化领域的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责包括:监督管理建筑市场、规范市场各方主体行为;研究拟订城市建设的政策、规划并指导实施,指导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安全和应急管理;承担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的责任;承担规范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秩序的责任;承担建立科学规范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责任等。
  (3)行业协会
  A.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是唯一代表中国软件产业界并具有全国性一级社团法人资格的行业组织,是民政部首批授予的
  AAA级行业组织。协会会员由从事软件研究开发、销售、培训、应用、信息系统集成、信息服务等企事业单位与个人自愿结合而组成。协会的主要职责包括:受工信部委托对各地软件企业认定机构的认定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负责软件产品登记认证和软件企业资质认证工作;制定行业规则,约束行业行为,提高行业自律性;协助政府部门组织制定、修改本行业的国家标准和专业标准以及本行业的推荐性标准等。B.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是中国建筑业协会的分支机构,是全国各地区、各部门从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安装工程、管线工程、装修装饰工程的施工单位,以及从事工程勘察设计、监理咨询服务等业务的企事业单位、教育科研机构自愿参加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机构。其主要职责包括:开展对施工行业发展及市场运行情况的调查分析和理论研究;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理论支持与依据;发布施工行业市场调查报告;为会员单位完成具体项目的调研、论证、策划等提供系统化服务及具有针对性的专业解决方案;积极倡导并推进行业市场环境的良性发展等。C.中国市政工程协会综合管廊建设及地下空间利用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7年,是从事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及地下空间利用技术交流及工作管理的专业组织,是中国市政工程协会下属的分支机构。协会的主要职责是团结城市综合管廊及地下空间专业领域的各类从业者,打造行业高端交流平台,集中人才智慧与经验,共同开展有关研究、咨询和交流工作,探讨技术发展方向,加强相互合作,共同推动综合管廊及地下空间的技术进步,促进综合管廊及地下空间建设的繁荣与发展。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慧楼宇、智慧商圈、智慧安防和智慧应急。
  2 《“十四五”数字经
  济发展规划》 国务院2021年 推动数字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推动新型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建设,协同优化城乡公共服务。深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数据整合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服务能力,完善城市信息型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3 《“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 工信部2021年 持续征集并推广智慧城市典型解决方案,支持城市大脑、精准惠民、智慧政务、城市体验等城市级创新应用,培育软件与智慧社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 国务院2021年 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建设智慧城市,以数字化助推城乡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全面提高运行效率和宜居度。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物联网感知设施、通信系统等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建筑等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化改造。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构建城市数据资源体系,推进城市数据大脑建设。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推进新型城市建设,顺应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开展城市现代化试点示范,建设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推行城市楼宇、公共空间、地下管网等“一张图”数字化管理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5 《“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2022年 加快推进城市交通、水、能源、环卫、园林绿化等系统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与改造,加强泛在感知、终端联网、智能调度体系构建。在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管理,逐步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监测感知网络化、运营管理智能化,对接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支撑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推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推进城市通信网、车联网、位置网、能源网等新型网络设施建设。6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 国务院2023年 要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研究制定推动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农业、工业、金融、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7 “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 国家数据局2023年 到2026年底,数据要素应用广度和深度大幅拓展,在经济发展领域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得到显现,打造300个以上示范性强、显示度高、带动性广的典型应用场景,涌现出一批成效明显的数据要素应用示范地区,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形成相对完善的数据产业生态,数据产品和服务质量效益明显提升,数据产业年均增速超过20%,场内交易与场外交易协调发展,数据交易规模倍增,推动数据要素价值创造的新业态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数据赋能经济提质增效作用更加凸显,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各部委公开信息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公司是一家专业的智慧城市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营业务是为智慧城市领域客户提供系统集成服务、运维服务和
  自研产品销售等产品和服务。公司主要采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BIM等新一代信息应用技术,为客户提供集“应用软件定制开发”和“智能化、信息化系统集成服务”为一体的智慧城市行业综合解决方案,业务环节涵盖智慧城市项目的技术咨询、方案设计、软硬件的开发、系统集成、项目实施和运营维护等。公司长期深耕于智慧城市领域,基于城市治理服务及智慧民生等应用场景开展主营业务,为政府部门、国有平台公司、银行和医院等国有企事业等单位提供集智慧应用开发、系统集成服务、运维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智慧城市行业综合解决方案服务。报告期,公司的主要业务和经营模式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1,507.11万元,同比增加1.26%;营业成本26,719.1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71%;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四项期间费用发生额为3,346.07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8.39%;研发投入1,584.3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93%;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340.15万元,同比下降12.2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38.28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69.94%。
  2、收入与成本
  (1)营业收入构成
  四川省内 341,188,298.52 82.20% 315,227,900.35 76.91% 8.24%
  四川省外 73,882,754.36 17.80% 94,661,469.80 23.09% -21.95%分销售模式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要求公司的主要客户是国有企业、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事业单位等。该类客户通常受预算管理和招投标采购流程的影响,项目的验收工作主要在下半年,特别是在第四季度,受主要客户上述特点影响,公司下半年的营业收入通常高于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另外,受春节等传统节假日的影响,公司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一般低于第二季度。因此,公司的生产经营存在季节性风险。
  (2)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适用□不适用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
  要求四川省内 341,188,298.52 213,845,871.6 53,345,731.2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年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适用 不适用
  (3)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 否
  (4)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适用□不适用
  (5)营业成本构成
  行业分类
  (6)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 否
  (7)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8)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3、费用
  4、研发投入
  
  主要研发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高清智能视频叠加系统 实现人脸实时比对在传统人脸识别技术上增加了面部表情分析、肤色、性别、年龄、饰品佩戴分析,丰富了人物特征信息,形成人脸结构化数据,便于特征信息搜索,提高了检索速度和视频快速定位。 已完成 营业网点柜台和ATM机,通过高清摄像机对客户人脸识别、抓拍,将办理业务的数据(卡号、金额、冠字号等)和正面高清人脸叠加在业务办理高清视频上,融合现场录音,为银行的案件举证和业务纠纷提供高可靠的音视频证据。 持续在视觉机器学习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并将应用扩展至智慧管廊、智慧市政等领域。能源管理系统 帮助用户合理计划和利用能源,降低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碳排放量为目的信息化管控系统。 已完成 实现能耗采集、能耗计量、能耗实绩、计量管理、能源平衡网络监测、能源计量网络监测、重点用能设备管理、能耗预警、能效对标、能源统计与报表管理、能源计量审查、数据报送、节能诊断与对策等功能。 提升公司智慧建筑等解决方案的核心技术竞争力,扩大和完善公司的产品线。IBMS智慧建筑管理系统 利用系统沉淀的业务数据与历史应用模式为建筑运营管理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撑;智能监控帮助用户定位故障问题,缩短问题的响应时间与处理周期。 改进研发阶段 将建筑物内的设备、应用、服务、数据以空间的维度进行集中管理和统一联动,搭建建筑物数据空间映射关系,形成一个空间、终端、数据三端可持续循环反哺的数据生态系统,实现建筑智慧化、空间数字化管理。实现跨子系统联动,提高大楼的监控功能智能化水平,原本各自独立的子系统在集成平台中实现无缝整合,形成统一“大系统”,所有子系统的信息点和受控点均可建立联动关系。 提升公司智慧建筑解决方案的核心技术竞争力,扩大和完善公司的产品线。智慧市政管理系统 为城市管理提供集城市管理、执法协同、执法监督、应急调度、决策指挥、公众互动为一体的公共服务大平台,实现市政设施和事件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空间可视化和智能化。加 改进研发阶段 智慧市政管理系统包含城市给排水管理系统、城市桥梁管理系统、城市道路信息管理系统、城市视频监控管理系统、城市公园管理系统等,实现市政管线、环卫、园林、桥梁、道路、泵 积极响应《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扩展公司新的研发方向,为公司的业务拓展夯实基础。强各类市政设施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建设综合性城市运行管理数据库,实现多源信息整合和共享,逐步消除“信息孤岛”,探索建立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数字化监管体系。   站、户外广告等城市基础设施的综合管理。智慧管廊综合管控系统 智慧管廊综合管控系统解决综合管廊监测点位多、数据量大、实时性要求高的数据特点。通过一体化的管理平台,让值守人员可实时监控综合管廊的运行状态,降低运维单位的运维负担。 改进研发阶段 主要包括基于GIS地图的实时监控、智慧管廊综合报警系统、智慧管廊视频监控系统、智慧管廊3D展示系统等子系统。
  系统接入了综合管廊
  中的环境监测系统、安防消防系统、应急通讯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等多个子系统模块,实现了对综合管廊运行环境的实时监测、综合管廊内的设备远程控制、综合管廊的监控视频实时调用、报警事件精准定位等功能,能够快速有效的为运维值守人员处理廊内异常提供决策支撑。 巩固和提升公司在智慧管廊领域的先发优势,在全国的城市级智慧管廊平台软件的应用起到引领作用。智慧管廊运行与维护系统 智慧管廊运行与维护系统基于物联网、大数据、BIM等信息技术,实现了管廊全生命周期各参与方在同一平台上的分布式数据采集、大数据分析、监控运维等所有应用服务。 改进研发阶段 主要包括:基础信息管理子系统、应急指挥管理子系统、运维管理子系统、档案管理子系统、新闻发布子系统、数据分析系统、大屏展示系统、运营监督评价系统。
  将数据采集、数据录入、数据分析、分析结果展示集成于一体。支持在线与离线巡检,支持二维码、电子标签,支持工程流、业务流,支持数据批量导入导出,支持微信远程监管。 巩固和提升公司在智慧管廊领域的先发优势,在全国的城市级智慧管廊平台软件的应用起到引领作用基于WIFI信号的人员定位系统 基于WIFI信号的人员定位系统的服务端基于RSSI实现定位算法;支持黑白名单;
  针对不同品牌AP、AC实现普遍兼容、互通数据接口设计。 已完成 适应综合管廊环境的算法,支持定位位置有效率范围设定,支持定位位置数据平滑滤波;定位服务以操作系统服务方式运行,系统重启自动启动服务;支持实时在线计算更新设备坐标,算法支持数据更新触发算法,列队计 填补了行业技术空白,扩展公司的产品线,提升智慧管廊的技术竞争力。算;支持GIS坐标输出,GIS坐标输出支持消息通知更新数据。客户端支持GIS地图(可缩放)配置;支持GIS地图显示定位信息,支持历史移动拖尾轨迹。智慧建造大数据平台研制 打通大型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链条。
  将项目设计、生产、施工、设备供应、专业分包、项目管理等单位的无缝对接,优化项目实施方案,合理协调各阶段工作,缩短工期、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改进研发阶段 结合“人、机、料、法、环”的管控,使施工管理可感知、可决策、可预测,实现数字化、精细化、绿色化和智慧化的生产和管理;实现建设单位、勘察、设计、监理、施工、运维等各单位的智慧协同、工作互通互联、信息协同共享。 积极响应住建部部《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的要求,探索“互联网+”形势下管理、生产的新模式,扩展了产品线。基于Hadoop生态的通用大数据中台研制 基于Hadoop生态的通用大数据中台以物联网的微服务模式,提供API网关,实现多源数据汇集与分发,实现为智慧城市应用系统提供通用基础大数据应用平台。 研发阶段 实现海量数据节点接入与快速响应,实现资源分层管理、高效数据调度,实现友好管控梳理、分析、分类、分流等功能。实现大数据BI系统,提供图形化的集成开发环境,研发多种数据处理、可视化组件,实现整体可视化解决方案,包括综合一张图、大屏专题看板、报表看板等大数据可视化支持。 积极响应数据要素x的国家战略,夯实智慧城市和数字化项目的底层产品和技术,为公司的解决方案提供数字底座。基于数字孪生的城市信息模型系统(CIM)研制 研发基于CIM的城市规划仿真、城市建设管理、城市运维管理等方向的应用系统。
  研发基于CIM的智慧
  园区、智慧市政、智慧交通及仿真演练等方向的应用系统。 研发阶段 以BIM与WEBGIS为基础技术,构建城市数字化模型,将城市关键基础设施数字化并组织成一个有机整体,生成城市数字镜像。通过物联网的数据采集、基于5G、卫星等互联网的实时数据传输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AI智能算法技术,为CIM系统搭建智能感知神经系统。 夯实数字城市的基础技术和产品,为公司的解决方案提供数字底座。智慧校园集成管理系统 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为指导,为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而搭建的一站式教育云应用管理平台,提供一体化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 改进研发阶段 平台由基础支撑服务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云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云平台、可视化超脑中心、网络学习云空间构成,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软硬件结合,采集教育过程数据,形 积极响应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扩展公司的产品线,提升公司的影响力。成教育大数据可视化中心,构建一级建设、多级应用、互连互通、资源共享、协同服务的网络平台体系,和开放灵活的教育教学资源体系。智慧场馆综合管控系统 通过大数据、AI、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场馆、用户和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交换,利用数据可视化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科学预测场馆后期人流量趋势,个性化推荐场馆使用需求,最终达到场馆的自主决策和运营能力的综合控制系统。 改进研发阶段 主要由4个子系统组成:综合管控子系统、智慧办公子系统、智慧服务子系统、智能营销子系统。智慧场馆综合管控系统创新性地对场馆内的管、控、端、人集中控制,打造“线下物联,云上管”的自动化管理模式,旨在解决目前困扰场馆运营及访客方所面临的诸多问题,轻松管理数字内容,直观的进行数据分析。 提升公司智慧场馆解决方案的核心技术竞争力,扩大和完善公司的产品线。智慧排水综合管理系统 实现人员、排水、防涝、运营、运维等排水业务的全方位、多层次、精细化的管控;形成“端+云+大数据”的业务体系和新的管理模式。打通排水运营业务、运维业务、人员管理、防洪排涝的数据链条,对内联通已建系统的数据“孤岛”,对外实现数据融合,提升城镇污水排水管网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城镇全域污水排水智慧化管控。 研发阶段 以“数据-流程”为中心,建立城镇物联网智慧排水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城镇厂网河排水业务数字化;实现前端感知设备数据采集,统一管网数据标准,批量导入管网数据,挂网数据的地图绘制,以感知层和管网基础数据为基础,实现污水水质溯源、管道破损、管道淤积、内涝预测、水位预警等智能应用。 提升公司智慧市政解决方案的核心技术竞争力,扩大和完善公司的产品线。智慧灌区综合管控系统 将现实灌区与数字灌区进行有效融合,从而感测、整合、分析灌区生产运行过程中的各项信息,对农业、工业、生活等用水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为灌区管理者和用水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智能化服务。 研发阶段 基于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建设贯穿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水利信息化智慧管理系统,分别建立水利信息化建设期应用系统和水利信息化运行期应用系统。开发采集系统采集前端感知层设备数据,接入主流厂家采集驱动,实现基于数字孪生的灌区实时监控。 积极响应水利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智慧水利建设的指导意见》,扩展公司新的研发方向,为公司的业务拓展夯实基础。智慧应急管理大数据平台 中国地质和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条件时空差异大,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 研发阶段 基于北斗定位技术的智慧应急管理大数据平台可以为地质灾害管理单位或应急管理 积极响应防灾减灾的国家战略,扩展公司新的研发方向,为公司的业务拓展夯实基之一。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到强化数字技术在公共卫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中的运用,全面提升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单位提供整套的地质灾害预警解决方案,为地质灾害管理单位提供全面监测、统一管理、统一指挥调度的地质灾害智慧预警系统平台,实现对管理区域内所有地质灾害潜在风险点的快速定位、实时监控、及时预警和灾害辅助研判。 础。
  5、现金流
  1、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同比增加30.83%,主要系公司本年上市后开始拓展业务,采购、职工薪酬、支付的保证金
  均不同程度增加所致;
  2、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369.94%,主要系报告期因业务扩展支付保证金增加所致;3、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同比减少91.97%,主要系报告期投资收回的金额减少所致;4、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同比增加169.27%,主要系报告期公司首发上市募集到资金,将闲置的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
  理所致;
  5、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53,155.54%,主要系报告期公司首发上市募集到资金,将闲置的募集资金进行现
  金管理所致;
  6、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同比增加100.00%,主要系报告期公司首发上市募集到资金所致;7、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同比增加1,972.17%,主要系报告期新增现金分红支付1,848.00万元以及上市费用支付
  2,303.40万元所致;
  8、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39,967.93%,主要系报告期公司首发上市募集到资金所致;9、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同比增长4,782.46%,主要系报告期公司首发上市募集到资金所致。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适用□不适用
  详见附注“第十节财务报告七、合并财务报表项目注释68、(1)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
  五、非主营业务情况
  适用□不适用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金,总资产增加,对应占比降低合同资产 11,723,265.4内完工的项目较多结转成本所致投资性房地产 3,055,705.89 0.17% 3,234,898.41 0.35% -0.18%长期股权投资   0.00%   0.00% 0.00%固定资产 834,585.43 0.05% 662,286.60 0.07% -0.02%在建工程   0.00%   0.00% 0.00%使用权资产 3,969,229.71 0.22% 2,035,516.66 0.22% 0.00%短期借款   0.00%   0.00% 0.00%合同负债 203,381,498.金,总资产增加,对应占比降低长期借款   0.00%   0.00% 0.00%租赁负债 1,491,280.91 0.08% 220,477.72 0.02% 0.06%境外资产占比较高□适用 不适用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不适用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截止2023年12月31日,受限资金余额共计702,912,513.96元,均为货币资金。其中共管账户余额18,819,443.25元,拟持有至到期的定期及应收利息余额658,179,857.01元,支付的保证金余额25,913,213.70元。
  七、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证券投资。
  (2)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不适用
  (1)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
  适用□不适用
  公司尚
  未使用
  的募集
  资金主
  要用于
  现金管
  理或存
  放于募
  集资金
  专户中
  用于募
  投项
  目。 0
  合计 -- 96,496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说明
  1、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同意四川君逸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3〕1232号)同意注册,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3,080.00万股,发行价格为人民币31.33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96,496.40万元,扣除各项发行费用(不含税)人民币8,683.93万元后,募集金净额为人民币87,812.47万元。上述募集资金已于2023年7月21日划至公司募集资金专项账户。
  2、募集资金使用和结余情况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累计使用募集资金总额19,278.54万元(其中:使用超募资金16,712.50万元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尚未使用募集资金68,863.97万元。
  (2)募集资金承诺项目情况
  适用□不适用
  (3)=
  (2)/(1
  ) 项目达
  到预定
  可使用
  状态日
  期 本报告
  期实现
  的效益 截止报
  告期末
  累计实
  现的效
  益 是否达
  到预计
  效益 项目可
  行性是
  否发生
  重大变
  化
  承诺投资项目                     
  地下综
  合管廊
  智慧管
  理运营
  平台升
  级建设
   1.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87,812.47万元,扣除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资金32,103.94万元后,公司超募资金为人民币55,708.53万元;公司于2023年9月27日召开了第三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和第三届监事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23年10月16日召开2023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16,712.50万元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使用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16,712.50万元。
  2.公司于2023年8月25日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和第三届监事会第十次会议,于2023年9月14日召开2023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闲置募集资金(含超募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不超过人民币7.2亿元(含本数)的闲置募集资金(含超募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用于投资安全性高、流动性好且投资期限不超过12个月的保本型产品(包括但不限于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等)。使用期限自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12个月内有效,在上述额度和有效期内,资金可滚动使用。本年度,公司闲置超募资金用于现金管理共计38,995.53万元,投资期限全部为1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地点变更情况 不适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方式调整情况 不适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先期投入及置换情况 适用公司于2023年9月27日召开了第三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和第三届监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及已支付发行费用的自筹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以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的自筹资金22,842,369.39元及支付的发行费用(不含税)4,483,142.68元,置换资金总额27,325,512.07元。公司本次募集资金置换的时间距募集资金到账时间未超过6个月,符合《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相关规定。针对本次置换事宜,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的XYZH/2023CDAA1F0173号《四川君逸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及已支付发行费用的自筹资金的鉴证报告》,保荐机构华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出具了同意置换的核查意见,公司监事会、独立董事发表了明确的同意意见。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上述置换已完成,公司以募集资金置换资金总额27,325,512.07元。
  用闲置
  募集资
  金暂时
  补充流
  动资金
  情况 不适用
  项目实
  施出现
  募集资
  金结余 不适用
  的金额
  及原因 
  尚未使
  用的募
  集资金
  用途及
  去向 公司于2023年8月25日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和第三届监事会第十次会议,于2023年9月14日召开2023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闲置募集资金(含超募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不超过人民币7.2亿元(含本数)的闲置募集资金(含超募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用于投资安全性高、流动性好且投资期限不超过12个月的保本型产品(包括但不限于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等)。使用期限自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12个月内有效,在上述额度和有效期内,资金可滚动使用。公司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目前存放于银行募集资金专户中。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募集资金尚未使用余额为688,639,728.07元,其中:使用闲置募集资金现金管理尚未到期赎回的金额为603,973,344.00元,存放在募集资金专户银行存款余额为84,666,384.07元。募集资金使用及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或其他情况 无
  (3)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变更募投项目的情况,不存在对外转让或置换募投项目的情况。
  八、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九、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内无应当披露的重要控股参股公司信息。
  十、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十二、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登记表
  适用□不适用
  
  接待时间 接待地点 接待方式 接待对象类型 接待对象 谈论的主要内容及提供的资料 调研的基本情况索引
  2023年09月11日 公司12楼会议室 实地调研 其他 成都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详见2023年9月11日披露在巨潮资讯网上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http://www.cninfo.com.cn/十三、“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是 否
  

转至君逸数码(301172)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