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金丹科技(300829)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3-12-31
信息来源2023年年度报告
经营情况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乳酸上游行业情况
  乳酸是一种天然有机酸,以两种立体异构体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当前国内生产乳酸所使用的发酵底物主要是从玉米等农作物中提取的淀粉糖,因此,以玉米为主的农作物种植业是乳酸产业链的上游行业。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2023年连续三年国内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 6.4亿亩以上,其中2023年国内玉米种植面积约为 6.63亿亩;2021-2023年连续三年国内玉米产量则保持在 2.7亿吨以上,其中2023年国内玉米产能约为 2.89亿吨。2023年国内玉米供需关系阶段性宽松,价格表现为震荡下跌的走势。1.2023年玉米市场价格走势 2023年 1月到 5月中旬,玉米价格呈现下跌趋势。Mysteel农产品数据显示,截至 5月 15日,全国玉米均价 2695元/吨,达到阶段性低点。2023年 5月下旬到 8月底,玉米价格呈现上涨趋势。截至 8月 31日,全国玉米均价 2938元/吨,达到年内最高点。2023年 9月初到 12月底,自新粮上市以来,玉米价格开始呈现
  下跌趋势。Mysteel农产品数据显示,12月 29日,全国玉米均价参考 2507元/吨,为年内最低点。 数据来源:Mysteel农产品
  2.2023年国内玉米种植面积及产量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3年国内玉米种植面积约 6.63亿亩,同比增加 2.67%;2013年-2023年,近 10年间国内玉米种植面积增加了 0.44亿亩,增幅约 7.07%,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 0.69%;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国内玉米产量也随之增长,2023年国内玉米产量约合 2.89亿吨,同比增长4.2%,2013年-2023年,近 10年间国内玉米产量增加了 0.40亿吨,增幅约 16.26%,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 1.52%。
  3.2023年国内玉米进出口状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统计报告,2023年,中国出口玉米数量 8,648.00吨,同比增长735.60%,金额 788.00万美元,同比增长106.20%,平均单价 911.20美元/吨,同比下降75.30%。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我国玉米进口总量达 2,713.00万吨,同比增长31.60%,金额901,258.70万美元,同比增长26.90%。
  4.2024年玉米市场展望
  数据来源:Mysteel年报
  2024年玉米市场供应与理论需求间仍有缺口,但是在国内和国际谷物供应宽松的背景下,多元化低价替代品流入补充市场,玉米价格重心同比走低,季节性价格波动机会仍存。国内方面,供应端新季玉米整体丰产,未来玉米单产因种子技术、高科技农田等发展,有进一步提升空间。稻谷和小麦去库存化影响减弱。进口来源国丰富,国际谷物供应整体宽松。供应端重点关注进口谷物拍卖力度和价格。需求端,渠道库存保持低位,加工企业和贸易从业者存粮理性。长期来看,玉米价格重心逐渐下移。
  (二)乳酸行业情况
  1.行业基本情况
  乳酸作为一种历史悠久且重要的有机酸,乳酸及其盐类等衍生物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饲料、化工等传统应用领域,可作为防腐保鲜剂、酸味剂、PH值调节剂、抑菌剂、保湿剂、清洁剂、生长促进剂、补钙剂等使用。而乳酸通过缩聚反应生成的聚乳酸(PLA)作为近些年出现的一种环保绿色的新型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在纺织、塑料、包装、农用地膜、现代医药、3D打印、消费电子产品、汽车、农业/园艺、玩具到纺织品等新兴应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为进一步推进乳酸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动技术革新,国家和各级政府直接或间接的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可降解行业发展。2023年 1月,工信部、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加快非粮生物基材料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围绕聚乳酸、聚酰胺、聚羟基脂肪酸酯等重点生物基材料,加快构建产品物理化学性能、不同工艺加工性能、不同条件下降解性能等标准。
  2.进出口贸易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数据,2017-2023年期间,我国乳酸及其盐和酯的出口量大于进口量,出口金额高于进口金额,2017-2022年乳酸及其盐和酯的进口金额和出口金额总体均保持增长的态势;2023年乳酸及其盐和酯的进口金额持续增加同比增长了 15.75%,但出口金额同比下降了 15.11%。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智研咨询整理
  3.全球产能分布
  全球乳酸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泰国、西欧、中南美及日本等,绝大部分厂商采用微生物发酵法进行生产。生物发酵法是乳酸生产主流工艺,发酵控制与分离提纯是工艺难点。根据智研咨询统计,我国是全球第二大乳酸消费国,也是最大的乳酸出口国,产能占全球的 50%左右。全球乳酸现有产能超过 10万吨规模的企业有荷兰的 Corbion公司、美国的 NatureWorks公司,以及我国的金丹科技、安徽丰原。截至2023年底前四家企业的总产能达到 95.80万吨,占全球总产能的 80.30%,我国领先的两家企业产能占全球总产能比重达到 27.91%。
  4.技术发展
  目前,全球对乳酸及其衍生物的研发方向主要为低成本、高收率、高品质和无污染。因此提高乳酸的发酵转化率和产品质量,降低副产物生成和环境污染,是当前乳酸生产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乳酸盐、乳酸酯及其他衍生品的研发和生产也逐步受到行业内企业的关注,有望成为乳酸企业的一大发展助力。
  虽然当前可降解政策并未十分明朗,但是聚乳酸生产技术的更新仍是行业内企业持续投入的研发方向。
  (三)乳酸下游行业发展状况
  1.可降解行业政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升级以及快递业和外卖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塑料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如快递包装、外卖打包盒、超市购物袋等。随着塑料的消耗量不断增长,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显现,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危害。
  随着化石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渐突出,生物基和可降解材料因可再生和环境友好受到了广泛关注。在碳中和目标下,生物基材料得益于优秀的碳减排能力,成为替代和补充石化基材料的有益选择。
  2023年虽然可降解行业发展不及预期,但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从未停止,因此各国和地区也是持续开展白色污染治理讨论并出台相应的治理措施。 2023年5月8日,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 10部门联合印发《广东省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实施方案(2023-2025年)》要求推动电子商务、外卖、快递等行业包装减量与可降解包装替代、包装物循环利用,逐步减少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包装袋、胶带和一次性塑料编织袋,全面推广使用电子运单。 2023年6月2日,青海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批准了《黄南藏族自治州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管理条例》规定商场、药店、书店、集贸市场等经营场所以及旅游、住宿、邮政、快递等行业,应当使用可降解塑料袋、纸袋、布袋等包装袋;餐饮外卖企业应当使用符合性能和食品安全要求的可降解塑料餐具等替代品。 2023年6月20日,商务部发展改革委联合制定的《商务领域经营者使用、报告一次性塑料制品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明确规定商品零售、电子商务、餐饮、住宿、展览等商务领域经营者应当遵守国家有关禁止、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的规定。未遵守国家禁限使用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限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商品零售场所开办单位、电子商务平台(含外卖平台)企业和外卖企业应当遵循真实、完整的原则,定期报告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回收情况。
  未按照本办法报告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情况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限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2023年7月4日,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甘肃省财政厅《关于印发2023年甘肃省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特定区域有序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利用中央财政农业生态资源保护资金,按照加厚高强度地膜每亩补助 30元、全生物降解地膜每亩补助 72元的标准测算并下达项目资金。 2023年7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联合印发《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提出开展加厚高强度地膜、全生物降解地膜达标行动,提升高质量农膜供应保障能力。 2023年8月11日,乌海市人大常委会发布《乌海市促进可降解材料产业发展条例》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条例明确,市人民政府发展改革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财政主管部门建立乌海市可降解材料产业专项扶持资金;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应当优先采购可降解材料制品;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生产、销售和使用禁限塑料制品和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行为进行举报。 2023年9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用薄膜污染防治条例》规定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鼓励生产、销售、使用性能优于强制性国家标准的高强度农用薄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 2023年11月17日,青海省海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海南州禁止、限制销售和使用的塑料制品目录》,制定了禁止销售以及禁止、限制使用的塑料制品的标准,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2023年11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联合印发《纺织工业提质升级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提升聚乳酸纤维、莱赛尔纤维、生物基聚酰胺纤维、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海藻纤维、壳聚糖纤维等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的研发、制造和应用水平。 2023年11月30日,《河南省禁止和限制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根据《规定》,河南全省范围内将禁止、限制部分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使用,如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餐具、快递包装等,对禁限塑料制品实行名录管理。 2023年12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指出积极发展应用非粮生物基材料等绿色低碳材料,支持新型功能性纤维在医疗、新能源等领域应用。
  当前可降解行业处于升级转型的关键期,虽然有支持鼓励政策出台,但市场尚未成熟,下游应用需求潜力未被开发。未来在政策的驱动下,可降解塑料在国家“禁塑令”规定的应用领域将会持续替代,社会对可降解塑料的接受度不断提高,未来可降解塑料有望在更多的下游领域实现渗透,其中快递包装、外卖餐具领域、塑料购物袋、农用地膜领域需求增长空间广阔。
  2.2023年中国聚乳酸市场
  根据聚如如资讯统计,2023全年,中国进口聚乳酸 32,855吨,同比增加 67.90%,进口价格较2022年整体下降15%-20%。全年从美国进口 19,267吨,同比增加 111.80%,从泰国进口 12,235吨,同比增加 32.40%;出口 10,351吨,同比增加 52.10%。 资料来源:聚如如资讯
  根据聚如如资讯统计,2022年及 2023上半年聚乳酸主流牌号出厂报价基本稳定在 21-23元/公斤,主流厂家供货正常。但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聚乳酸厂商报价均有一定程度的下调,一单一谈,下游客户对上游供应商有一定的议价权。 3.2023年全球生物塑料情况根据欧洲生物塑料协会和 nova-Institute数据:全球生物塑料产能2021年为 179.20万吨,2022年为181.30万吨;当前生物塑料约占每年生产的 4亿多吨塑料的 0.5%,产量在2023年再次回升,这一发展是由不断增长的需求以及更复杂的应用和产品的出现推动的。预计全球生物塑料产能将从2023年约 218万吨增加到2028年约 743万吨,其中聚乳酸作为主要的生物基可降解材料之一占全球生物塑料产能的 31%。生物塑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包装和消费品到电子产品、汽车和纺织品,2023年包装仍然是生物塑料最大的细分市场,占生物塑料总市场的 43%。生物塑料替代品几乎适用于每一种传统塑料材料和相应的应用,由于聚合物的逐步发展,如聚乳酸(PLA)、聚羟基烷酸酯(PHA)、聚酰胺(PA)以及聚丙烯(PP)的稳定增长,未来 5年内产能将继续显著增加。2023-2028年全球生物塑料生产能力
  数据来源:欧洲生物塑料协会、nova-Institute 2023年全球生物塑料生产能力(按材质分类) 数据来源:欧洲生物塑料协会、nova-Institute 2023年全球生物塑料生产能力(按市场细分) 数据来源:欧洲生物塑料协会、nova-Institute
  根据欧洲生物塑料协会、nova-Institute 首次获得的实际生产数据,2023年的生产能力与实际产量之间的比较表明,生物塑料行业正在接近满负荷生产。尽管不同聚合物的产能利用率差异较大,从 60%到 100%不等,但2023年的平均利用率为 82%。
  2023年生物塑料产能利用率 数据来源:欧洲生物塑料协会、nova-Institute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3年公司继续坚持围绕“立足河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打造世界生物新材料产业基地”的战略目标,聚力打造金丹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竞争优势,结合公司内外部实际情况,制定全面落实“稳市场、促销量”的经营要求,进一步强化人员能力和素质提升、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加快和完善产业布局实施。
  (一)2023年公司经营情况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41,812.99万元,同比减少 7.59%;总资产达 340,157.04万元,同比增长35.7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 8,523.02万元,同比减少 35.54%。
  (二)公司主要业务开展情况
  1.公司可转换债券上市 2023年8月2日,公司可转债债券成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将持续加强在公司治理、财务规范、风险管控等方面的工作,不断推动公司管理规范化、标准化,保障公司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公司可转换债券的成功上市,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金基础。
  2.稳市场、促销量
  2023年受多重因素影响,乳酸行业供大于求,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公司面临量、价双重压力。
  面对以上不利局面,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内外统筹,做实做细国际战略客户开发,围绕“增销量、保价格、抓替代、攻盐类、促副产”的营销方针,狠抓“紧盯市场、严防死守、快速反应、及时决策”以及营销策略的落地执行。围绕市场与客户需求,实施针对性和差异化的产品替代策略,加大优势产品和盐类产品的市场推广。
  3.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1)公司年产 7.5万吨聚乳酸生物降解新材料项目按计划推进工艺设计、项目招议标和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
  (2)公司年产 6万吨生物降解聚酯及其制品项目建设完毕,正在进行试车。
  (3)截至2023年年底公司全资子公司河南金丹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展工业化种植高淀粉玉米土地承包面积约 25,000余亩。
  (4)2023年 5月公司成立全资子公司周口伏羲实验室有限公司并依法完成工商登记获取营业执照。
  (5)公司年产 5万吨乳酸扩产改造项目重点开展关键设备选型、设备布局、关键工艺确认,同时对关键设备进行充分考察、调研、论证并积极组织部分关键设备的招标。
  4.加强重点技术攻关和工艺管理
  (1)乳酸的多项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同时重点梳理和完善乳酸生产关键工艺技术指标,进一步促进乳酸生产的提质增效。
  (2)积极整合内外部技术资源,分别与郑州大学、南京大学、江南大学、清华大学等多家高等院校的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利用彼此优势,深入开展菌种选培、发酵优化和秸秆制糖等技术研究。
  (3)强化市场和客户需求分析,从新产品、新应用、新配方和应用支持等方面,整合内外资源,通过联合开展新产品研发、产品应用和配方研究,深化中小客户的应用支持,增强了产品竞争优势,提升了客户的品牌认可度,有力支撑了市场开拓。
  5.推动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
  为进一步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公司及下属子公司中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人员的积极性,增强公司管理团队和业务骨干对实现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激励对象的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在充分保障股东利益的前提下,按照收益与贡献对等的原则,董事会推动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共授予 178.83万股,激励人数 124人,基本涵盖了公司骨干员工。公司通过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将会有效促进员工主观能动性,从而推动企业的长期发展。
  6.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提升运营管理质量
  结合年度工作目标和工作方案,董事会督促管理层以目标管理和标准化管理为抓手,持续提升重点工作推进质量和基础管理水平。以选项准确、目标量化、关键成功要素清晰、关键成果具体为总体要求,压实管理层的目标计划管理责任,提高对重点工作事项的统筹规划能力和过程管控能力。以体系落地、标准化落地、制度落地和内控手册落地为重点,借助信息化项目、全面质量管理项目、6S管理项目、内控和危机公关等项目,深化落地管控机制的执行,提升基础管理水平,确保运营风险受控。同时督促管理层加强节能降耗和挖潜增效,通过量化效益目标、优化创新机制、激励机制和绩效机制。7.持续强化人员能力和素质提升围绕“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的总原则,以能力提升为重点,从优化培训体系、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推动人力资源制度落地等方面,系统规划、狠抓落实,切实提高培训成效。8.切实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凝聚力围绕企业文化提升年的定位要求,以增强文化理念的认同,提升文化理念的认知为目标,多措并举推进企业文化的落地,增强文化内驱动力。
  2、收入与成本
  (1) 营业收入构成
  (2) 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 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 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 □否
  
  行业分类 项目 单位2023年2022年 同比增减
  食品制造业 销售量 吨 126,972.32 123,752.03 2.60%生产量 吨 125,132.17 126,330.03 -0.95%库存量 吨 5,066.38 6,906.53 -26.64%农副食品加工业 销售量 吨 73,631.34 77,313.55 -4.76%生产量 吨 75,022.88 77,878.42 -3.67%库存量 吨 3,369.76 1,978.22 70.34%相关数据同比发生变动 30%以上的原因说明适用 □不适用副产品库存量增加主要是因为:①报告期内猪肉价格出现下滑,牲畜的饲养量下降;②2023年我国水产养殖量下滑,导致水产养殖饲料用量减少。
  (4) 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营业成本构成
  产品分类
  (6) 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 □否
  本期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主体较上期相比,增加了周口伏羲实验室有限公司,为公司全资子公司,于2023年5月15日成立,注册资本 1,000万元人民币。
  (7) 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8) 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3、费用
  财务费用 30,392,204.75 4,852,668.06 526.30% 财务费用同比增加 526.30%,主要是银行贷款利息增加及公司发行可转债增加财务费用所致研发费用 53,790,124.32 58,531,399.45 -8.10%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食品及酒制造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报告期内,宣传费同比增加 285.6%,主要是公司参加展会活动增多;差旅费同比增加 213.22%,小车费同比增加32.76%,主要是业务人员出差频次增加;办公费同比增加 37.30%,主要是样品邮寄费用增加。
  4、研发投入
  
  主要研发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乳酸及系列产品应用领域开发 开发一种可在糖果和饮料中应用的酸味剂产品,制订产品标准,符合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中试阶段 开发新产品可用于糖果、烘焙、饮料等行业 开发新产品,积累产品数据,并以此新产品为契机开拓糖果和饮料市场;丰富公司产品应用范围秸秆制糖及发酵技术研究 利用酶工程及物理化学方法,把玉米秸秆转化为微生物能够利用的糖类物质,进而发酵生产 L-乳酸 小试阶段 开发适用于超微粉碎玉米秸秆的高固体酶解工艺,优化酶解液可发酵糖浓度、有机酸浓度等指标 延长农业产业链,降低公司生产成本,提高公司竞争力电子乳酸乙酯关键技术研究 围绕质量、工艺、装备等方面关键技术进行实验,为工业化可行性研究提供信息支持,减少推广过程中的未知风险 中试阶段 开发一套电子级乳酸乙酯生产工艺,提升产品纯度、酸值等指标 丰富公司产品结构,提高乳酸乙酯产品附加值,开拓电子级产品市场领域,进一步扩大乳酸的下游产业链,强化公司整体市场竞争力绿色生物降解 PLA高性能树脂研究及产业化 开发一种以丙交酯为原料生产聚乳酸的关键技术,提高公司在聚乳酸行业的竞争力 工业化应用 对聚合、脱挥等工艺的关键工艺参数和关键反应设备进行研发,旨在提高产品性能、降低产品生产成本 提高聚乳酸产品的机械性能、稳定性,降低聚乳酸的生产成本细菌发酵生产丁二酸关键技术研发 继续放大中试规模,寻找最佳提取工艺路线,为工业化设计提供数据支撑 中试完成 中试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大实验,优化规模化生产中发酵、提取的技术问题 公司将能够生产符合聚合级丁二酸产品标准的产品,用于合成生物基PBS,延长公司产业链,丰富产品种类低 ph菌株清洁生产乳酸技术研发项目 解决低 ph环境下乳酸菌发酵产酸率低,乙醇含量高的问题 中试阶段 提升乳酸发酵菌种的耐酸性,提升发酵效率,缩短发酵周期,降低乙醇产出率 该项目完成后,将大幅优化公司生产工艺,降低产品的能源、原料单耗,减少固废,提高产品效益高产 L-乳酸菌株性能提升研究项目 优化乳酸菌种,提高转化率,增加L-乳酸纯度,减少副产物的生成 中试阶段 提升 L-乳酸菌的发酵性能,实现 L-乳酸菌生产乳酸产品的光学纯度提升 有效提升产品品质,提高公司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为满足公司规划的多项技术项目研发需求,报告期内,公司加大了对高学历人员的招聘力度,提前力。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较上年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适用 不适用研发投入资本化率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适用 不适用
  5、现金流
  五、非主营业务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产 7.5万吨聚乳酸生物降解新材料项目投资增加所致金,减少了短期借款所致提供了 2.5亿元的流动资金长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资产 369,900,000.00 10.87%     10.87% 主要是使用暂时性闲置募集资金购买了理财产品所致进行风险管理,优化了银行承兑汇票结构,减少了非 9+6银行承兑汇票的接收目设备预付款所致制品项目、产业集聚区供热中心项目(二期)在建工程暂估所致一年内到期的非分将于一年内到期以及子公司金丹农业流转土地形成的租赁负债部分将于一年内到期进行风险管理,优化了银行承兑汇票结构,减少了非 9+6银行承兑汇票的接收应付债券 594,335,985.35 17.47%     17.47% 主要是公司发行可转债所致境外资产占比较高□适用 不适用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主要是应收款项融资中无风险银行(9+6银行)承兑汇票增加。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资产计量属性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是 否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七、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照,公司实缴资本0万网《关于对外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的公告》合计 -- -- 10,000,000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 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证券投资。
  (2) 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报告期内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
  适用 □不适用则,以及与上一报告期相比是否发生重大变化的说明 无报告期实际损益情况的说明 报告期实际损益金额-65.10万元套期保值效果的说明 公司利用商品期货,规避和减少主要原料成本价格的经营风险。衍生品投资资金来源 自有资金报告期衍生品持仓的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说明(包括但不限于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 一、套期保值业务的风险分析
  (一)商品套期保值
  公司进行套期保值业务不以投机、套利为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有效规避原材料、能源价格波动对公司经营带来的影响,但同时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1.市场风险:期货、期权行情变动较大,可能产生价格波动风险,造成期货、期权交易的损失。2.资金风险:套期保值交易按照公司相关制度中规定的权限下达操作指令,如投入金额过大,可能造成资金流动性风险,甚至因未及时补充保证金而被强行平仓带来实际损失。3.内部控制风险:套期保值交易专业性较强,复杂程度较高,可能会产生由于内控体系不完善造成的风险。4.技术风险:由于无法控制或不可预测的系统、网络、通讯故障等造成交易系统非正常运行,使交易指令出现延迟、中断或数据错误等问题,从而带来相应风险。风险、法律风险等) 5.政策风险:如果衍生品市场以及套期保值交易业务主体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可能引起市场波动或无法交易带来的风险。
  

转至金丹科技(300829)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