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成都燃气(603053)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3-12-31
信息来源2023年年度报告
经营情况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随着经济复苏,我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入,表观消费量有所回升,受经济复苏慢于预期、天然气供应整体充足影响,天然气价格逐步回落。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公司紧密围绕“强安全、炼思维、促变革、大发展”的年度管理主题,坚定执行“一干两支,上下延伸”战略路径,推动组织变革,探索战略转型,着力市场挖潜,充分激发各业务单元的创新活力,持续形成内部管理与经营发展的双向驱动,有效促进公司高质量平稳有序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各项经营指标持续向好,主要经营指标再创新高,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17,282.32万元,同比增加33,738.21万元,增幅6.9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2,613.05万元,同比增加3,458.05万元,增幅7.03%。
  2023年,公司荣获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先进集体、成都市交通建设优秀组织单位、成都市武侯区先进制造业发展优秀企业等多项荣誉。
  (一)主营业务
  1.燃气业务
  公司燃气业务涵盖城市燃气、车用燃气供应,燃气接驳、输配、管理,燃气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安装等。公司全年向经营区域供应燃气共计16.95亿m³,销气量稳中有升,较上年同期上涨2.60%。
  报告期内,成都市商品房新开工面积不断下跌,地产下行趋势明显,主要经营区域房地产开发速度减缓、中心城区土地供应量下降、成都市新开发项目向中心城区外延伸,公司经营区域内的新建项目减少,且2023年冬季气温偏高,采暖季用气偏少,居民用气量同比下降2.96%。公司持续精耕细作主业市场,在居民用户板块以“内部优化、外部延伸”为开发思路,主动与政府平台公司、大型开发商对接联络,主动获取跟进潜在项目、加强在建项目的管控,密切关注客户需求并协调处理遇到的问题,积极促成项目签约发展和工程款收缴,通过提前部署和充分调度需求侧资源,大力拓展竞争区域项目。
  报告期内,在非居用户板块,公司求新求变,以新模式启动非居发展新引擎,创新推出“自建班组”施工模式,通过降低天然气安装费用、缩短优化通气流程、优化非居开发全生命周期服务,推动“瓶改管”和公寓开发等非居市场挖潜,提升非居客户服务质量,促进非居商业客户的市场发展,工商业销气量同比上涨16.63%。此外,因新增两家大型转供单位,转供销气量同比也有一定上涨。
  报告期内,公司和下属子公司累计新发展民用户73,952户,同比上涨12.06%;非居用户2,394户(主要为商业用户增长),截至12月底,公司和下属子公司累计管理用户近347万户,同比增长5.15%。
  2.燃气市场整合
  在成都市燃气企业众多、企业管理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存在以安全和民生保障为导向的推进全市“一张网”的管理需求。公司以推动实现大成都区域燃气“一张网”为目标,积极推进区域燃气市场整合,2023年积极跟进区域内存在意向的标的燃气企业的投资并购工作,部分项目正在接触与洽谈过程中,后续如有项目交易达成,公司将及时按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同时,公司紧密结合四川省燃气安全整治工作,继续保持对大成都范围内城镇燃气企业的跟踪工作。
  (二)拓展业务
  1.综合服务业务
  为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公司依托规模优势,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导向,将业务延伸至燃气相关产品代理销售、商业化生活服务领域。公司综合服务业务主要包括厨电燃热(燃气具及设备等销售业务);安居(居民采暖配套业务、定制化安装、居民报警器及自闭阀销售等业务);保险代理等业务。厨电燃热业务方面,结合政府隐患促改的号召,针对老旧小区开展“以旧换新”专项活动,同时为满足品质楼盘对燃气具产品头部品牌的需求,与老板电器签订合作协议;安居业务方面,首次以“一站式安居厨房”“一站式美好生活体验馆”为主题开展成燃家博会营销活动,提高品牌声量,同时打造成都燃气智慧平台,完成与成都市城市安全风险预警监测平台的线上、线下数据的对接,包括燃气管网维护记录、燃气监测设备、老旧钢质管道等公司管网运行和应急管理等业务数据、SCADA系统、燃气智慧化安全系统和应急抢险系统等,助力完成平台智慧应急燃气专项场景的建设;暖居业务方面,与威能(中国)成都分支和贝雷塔品牌达成合作协议,形成“威能”“百尊”“贝雷塔”立体式产品格局,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充分参与市场竞争,先后与润楹物业、四川爱享科技(物业联盟)达成合作协议,建立异业合作联盟;组建采暖业务自建班组,建立采暖交付自有力量,提升施工响应速度,提高采暖施工交付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综合服务业务营收31,540.44万元,同比增长62.85%,其中厨电燃热业务收入5,484.07万元,保险销售收入1,396.02万元,安居业务收入24,660.36万元。
  2. 综合能源业务
  根据《四川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和《成都市“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公司积极践行“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举措,业务路径由“市场先行、管理增效、内控保障”调整为“市场化、轻资产、控风险”,创新综合能源业务商务模式,在经营区域内集中发展增量,在经营区域外侧重发展增量与合同能源管理,主要聚焦探索医院、大型工业等能源应用场景,以“为客户节能降碳、助力绿色低碳发展”为目标开展合同能源管理业务,抢占能源产业新高地。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西部战区医院蒸汽/热水锅炉托管服务等项目签约,新增开发综合能源项目共计7个。全年累计实现综合能源收入4,008万元,同比增长18.06%。
  3. 新业务
  公司持续深入研究并开展充电桩、碳中和、售电等新业务发展模式,改变单一的天然气供应模式,向供给多元化、经营市场化、服务智能化方向发展。多路径推进充电业务发展,加快构建绿色出行交通体系,充分利用自有土地,因地制宜布局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同时与国有平台公司及区县政府合作,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双赢”的原则,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方面开展合作。报告期内,已完成立项项目5个,备案、评审或立项中项目3个,已锁定项目7个。
  持续推动碳中和业务,深度参与成都市“碳惠天府”项目,做好碳中和服务商,建立包括低碳管理咨询、碳交易服务等全产业链业务体系,积极开展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协同,与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战略合作协议签订。报告期内,累计出售碳减排量约3.29万吨,向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捐赠2万吨“碳惠天府”机制碳减排量,助力成都大运会绿色办会,完成海大项目2022年度2.03万吨“碳惠天府”机制碳减排量认证。探索售电业务与综合能源供应业务耦合,促进综合能源和售电业务的融合发展。报告期内,共计签订代理电量合同557.1万kwh。
  (三)管理成效
  1.气源管理
  2023年,国内天然气价格稳中有降,公司天然气采购面临的严峻形式有所缓解。但公司持续不断拓展采购渠道,在保持与气源单位友好合作的前提下,与四川川港燃气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天然气市场供应合作意向,当中石油合同量不足时,可通过四川川港燃气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华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补充,进一步拓宽了公司气源采购渠道,同时节约了采购成本。公司全力避免偏差结算,报告期内减免短提气量1639万m³,减少采购金额1051万元。
  为持续优化公司气源结构,保障成都市中心城区冬季平稳供气,公司持续加强上游气源开口建设,中石化气源通道方面,完成新繁站、三邑站成燃专属工艺区和站外管道建设投运,提升输气能力150万方/日;中石油气源通道方面,完成中石油成都站对接气源门站成燃平桥门站工艺建设及投运,新增中石油气源输气能力700万方/日;空港公司完成丹景门站完成建设及投运工作,新增中石油气源输气能力200万方/日。
  2.价格管理
  随着公司上游气源采购成本不断上涨,公司密切关注政府相关政策文件和上游市场价格体系调整,做好顺价应对准备。公司按照联动机制,积极推动发改委开展居民调价各项工作事宜,配合发改委制定调价方案,开展方案评审、风险评估、意见征询等一系列前置程序工作,同时,公司在做好客户新增欠费防范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推广预存气费,利用支付宝、微信生活交费、微网厅等多种交费平台,策划多样化预存优惠活动。通过线上渠道、微网厅及自有服务中心等多方宣传,同时结合公司预付阀控表的推广使用,进一步增加公司预存气费。
  3.安全管理
  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宁夏银川烧烤店“6.21”燃气爆炸事故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全国、全省、全市安全防范工作紧急视频会议部署,《成都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迅速开展城镇燃气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的紧急通知》(成安办〔2023〕47 号)、《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开展全市城镇燃气安全隐患大排查的紧急通知》要求,公司发布了《燃气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方案》,细化编制了《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多次专题会议,推动排查整治工作,持续对非居客户进行排查,重点排查“未安装报警器或者报警器超期、失效,无切断阀”、“使用双气源(同时使用天然气和液化气)”、“私接私改”三类隐患。协同7个区、64个街办开展联合排查整治,开展上门安全巡检1018824户,整改居民客户严重隐患71532项,完成1801户报警器问题整改、200户双气源整改和516户用户改造;将675处中压及以上的管道被占压问题报送各区燃气管理部门,向成都市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专班报送公司阶段性工作总结,并将尚未完成整治的居民、非居高风险问题、中压及以上的管道被占压问题报送市专班。
  报告期内,公司管网泄漏自查率达到97.56%,百公里泄漏起数6.4起/百公里,管网泄漏抢险到达现场及时率100%,居民客户安检入户率79.76%;整体安全生产情况良好,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4.组织变革
  公司持续深化组织变革,不断提升组织效率和管理效能,对三个分公司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其中管网分公司为深化无边界管理,聚焦主营业务,形成“1+5+3”组织架构,即1个调度中心+5个区域运维中心+3个科室;供气分公司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做优中心,做强网格”为管理方向,对综合服务业务进行全面业务重塑,打造符合商业思维的综合业务组织模式,形成“5+5+5”组织架构,即5个职能中心+5个专业中心+5个服务中心;金堂分公司结合经营区域分布及管理用户分布特点,按照人员及业务“双下沉“的模式,形成“2+2”组织架构,即2个职能科室+2个运营中心。持续推进加气站“去行政化”工作,燃气发展、公集实业2家公司去除所有管理部室,九眼桥加气站由综合能源部划归至城市交通能源部管理。
  近年来,公司牢牢把握党管人才原则,深入实施人才强企发展战略,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构筑人才制度优势,助推企业改革转型发展。以建立多序列职业发展通道为主线,联动组织变革、人才选拔、潜质人才培养等重点项目统筹推进,加快建设高素质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队伍,畅通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充分调动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
  横向建立了管理类、专业类、技能类三条职业发展通道,纵向根据岗位责任大小和任务难易程度划分为若干层级,确定各序列职级,构建了全新的职位职级体系。
  5.探索延伸业务
  公司以产业图谱上、中、下游生态为依托,结合自身资源禀赋,积极创新创业,在保证本质安全的同时争取公司更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为推进燃气产业补链强链,促进自身降本增效,助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公司与重庆燃气合资成立特种设备检测公司工作,注册资本1000万元,并已完成登记注册;加臭剂销售业务方面,公司充分调研无硫加臭剂试用结果及加臭剂销售市场,与加臭剂厂家及加臭技术服务商达成战略合作,确立了将业务分为“上游物资供应”,“中游市场拓展”以及“下游综合服务”三个端口实行管理,全面进入西部地区加臭剂销售市场,已完成59吨加臭剂销售业绩;为促进支架系统体系的升级换代,进一步降低成本,助力降本增效,公司成立燃气管道支架系统研发项目组,已于2023年10月完成产品研发及生产加工,并在公司自身市场和股东方燃气公司市场全面推广使用;垃圾费代收业务方面,积极拓展区域内非燃气费用代收业务,已与成都市武侯区税务局签订垃圾费代收协议,并基于CIS系统和收费渠道,开发垃圾费代征全业务系统。
  6.大运会保障
  公司2021年2月编制发布了《大运会成都燃气保障方案》(1.0版),将大运会保障任务列为重点工作,公司持续补强和优化输配气管网通道,对各阶段可能使用的场馆和酒店开展安全排查和设施维护保障工作,坚持不懈、毫不动摇地开展赛事保障准备工作。一方面做好资源保障,在市经信局的指导下,积极与上游气源单位对接,提前锁定了17.45亿m³的年度气源合同量。另一方面做好通道保障,优化、补强和提前更新改造燃气管网输送通道,管道输配能力提升至2100万m³/天。同时做好安全保障,三年累计完成客户端高风险问题整改215799项,完成7300余公里燃气管道多轮次排查,完成占压问题整治516处。整个赛事期间,全市供气连续、稳定,所有保障线路安全可靠,未发生任何因燃气造成的大运交通线路影响,未发生任何供气中断或波动。 保障工作得到执委会、赛区委员会、属地政府充分认可,收到锦旗和感谢信15次,发布宣传稿件20余篇,主流新闻媒体报道2次。
  

转至成都燃气(603053)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