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华熙生物(688363)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3-12-31
信息来源2023年年度报告
经营情况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重点经营业绩及举措
  2023年,国民经济回升向好,供给需求稳步改善,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不过世界经济低迷,外部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周期性、结构性矛盾比较多。内部环境方面,2023年,公司高速增长遇到压力,主要源于过去业务增长过快,导致内部组织管理滞后于业务的发展速度,组织管理有待提高,运营效率有待提升。
  公司坚持长期主义发展观,因此,在新的形势面前,公司主动摆脱过去成功经验的路径依赖,推动公司全面的管理变革。管理变革的内容包括建立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的业务运营管理体系、组织职能管理体系和人才能力模型;重新梳理业务流程,进一步找到业务关键节点,使业务路径和方法更加清晰化;优化管控模式和组织架构,科学匹配人才定位和角色;运用数字化手段,用客观代替主观,用组织能力支撑个人能力发挥,通过完整的指标体系和系统的流程设计驱动业务良性发展,确保华熙生物从高速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公司积极落地“数字化转型、组织能力提升、合规经营、安全运营和降本增效”五大战略任务,启动多个管理变革项目,其中包括大运营管理体系、集中采购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等多个关键领域的变革,同时公司也在升级组织架构,完善人才活水机制、加强合规管理体系建设等。
  在董事会统一战略部署,在公司总经理为核心的管理层带领下,公司将继续秉承“为人类持续带来健康、美丽、快乐的生命体验”的企业宗旨,持续聚焦合成生物学,坚持生物科技公司和生物材料公司的整体定位,用科技力打造产品力,塑造品牌力,进一步加大降本增效力度,推动公司业务持续稳定健康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0.76亿元,同比下降4.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93亿元,同比下降38.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4.90亿元,同比下降42.44%。
  四大板块经营情况如下:
   原料业务
  2023年,公司原料业务实现收入 11.29亿元,同比增长15.22%,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18.59%。
  收入结构方面,国内和国际市场原料销售收入均有增长,其中公司出口原料销售收入 5.17亿元,同比增长21.47%,占公司原料业务收入的 45.81%。就产品结构而言,非透明质酸原料销售种类和收入均实现较快增长;透明质酸原料销售方面,毛利率较高且稳定的医药级透明质酸原料销售收入4.01亿元,同比增长18.96%。
  报告期内,公司凭借领先技术、优质产品、高质量体系、规模化生产、高效服务等优势在行业内具备较强的竞争力,2023年原料业务收入增速较上一年加快,主要受益于医药级原料及化妆品级原料的增长。其中,医药级原料增速较快,主要受益于公司在国际化战略中推进的本土化运营,在欧洲、亚洲、美洲等地销量实现持续增长,其中欧洲市场和东南亚市场均实现高速增长;化妆品级原料收入实现稳步增长,主要得益于解决方案业务不断完善,客户数量和合作深度上均实现增长。
  产品方面,公司注重底层研发,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报告期内,透明质酸锌、纳诺 HA、微真、油分散透明质酸钠、乙酰壳糖胺、γ-氨基丁酸等产品实现显著增长。医药级原料方面,公司无菌级 HA 生产线已完成试产,新增用于修护和润滑产品的医疗器械级 Hyatrue®透明质酸钠,有望进一步巩固公司在 HA 高端市场的领先地位;化妆品级原料方面,公司于报告期内完成 1 项化妆品新原料备案;食品级原料方面,推出速溶 HA,丰富产品矩阵。此外,公司积极优化已有产品,并不断研发其他生物活性物,例如推出Bioyouth™-EGT Pure超纯麦角硫因、Bloomcolla™ COL3-MD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医疗器械级)等产品,生物活性物平台型企业进一步形成。
   医疗终端业务
  2023年,公司医疗终端业务实现收入 10.90亿元,同比增长58.95%,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17.95%。
  报告期内,皮肤类医疗产品实现收入 7.47亿元,同比增长60.29%。其中公司差异化优势品类微交联润致娃娃针收入同比增长超过 200%;公司坚持产品家族化组合应用,润致填充剂收入同比增长超过250%。
  公司继续完善产品体系,通过专注面部年轻化,着力打造分层抗衰美学,致力于为求美者提供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具体而言,公司通过聚焦和深挖自身产品的差异化优势,通过微交联润致娃娃针、润致填充剂 2 号、3 号、5 号等多款产品构建完整产品体系。运营层面,公司继续细化经营颗粒度,提升团队运营能力和效率,医美板块费用率得到进一步下降,经营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营销和市场方面,公司坚持医学高度,协同外部专家建立分层抗衰、轮廓美学理论体系等。公司坚持打造持续健康的人才供应链,为从业医师提供专业产品服务支持。公司坚持以客户需求为核心,致力于将润致品牌产品矩阵打造成机构端透明质酸类产品的首选之一,消费者端面部年轻化专家。公司加强医美机构的覆盖广度和合作深度。报告期内,国内市场,公司细化分销渠道合作规划,加强渠道管理和价格管理,新增覆盖超过3,500家机构;国际市场,随着公司填充剂产品在欧盟、俄罗斯、泰国、秘鲁等国家和地区的成功注册,公司医美品牌的国际化进程正稳步推进,目前产品已销往欧洲、俄语区、中东区、美洲等15个国家和地区。
  受益于八省二区、安徽省、广东联盟带量采购的落地执行,加之报告期内新增中标福建省第四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骨科注射液产品“海力达”实现收入 2.05亿元,同比增长35.34%;其他产品共计实现收入1.38亿元,同比增长102.49%。骨科注射液产品“海力达”继续积极参与各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及各省挂网销售资格申请,在全国覆盖超过8,000家医院,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此外,公司继续开展“富血小板血浆制备用套装”(PRP)产品在国内骨科、运动医学科、整形外科以及疼痛科等多科室的推广与销售,积极推进PRP多领域应用的学术推广,报告期内PRP销售收入增长显著。公司眼科产品“海视健”积极参与国家组织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及在重点省份的挂网销售,报告期内新增中标国家组织人工晶体类及运动医学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同时得益于战略客户的深入开发,眼科产品销售收入持续向好。
   功能性护肤品业务
  2023年,公司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实现收入 37.57亿元,同比下降18.45%,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61.84%。
  报告期内,公司主动对旗下各大品牌进行阶段性调整:重点致力于优化以大单品为核心的品类体系、深化品牌价值;提高对多品牌资源的统筹管理,提升资源使用效率,为各大品牌差异化经营和有序成长赋能。公司对护肤品业务进行的主动性、阶段性的战略调整,是推动旗下品牌逐渐成长为国民品牌的重要策略。
  产品策略层面,各大品牌通过对大单品及大单品系列的持续打造,稳固产品体系、深化品牌形象,通过对连带产品的持续推新拓展品牌外延。例如,报告期内润百颜大单品系列屏障修护系列占比已超过润百颜整体销售收入 40%;夸迪推出的眼周结构性抗松垮的大单品夸迪臻金蕴活轻龄眼霜,进一步聚焦抗老赛道核心品类的差异化塑造。
  渠道布局层面,公司继续对渠道结构进行调整,优化高费率渠道的占比,稳固并提高自营渠道的占比,提升精细化的运营效率。例如,报告期内润百颜自营渠道占比进一步提升,肌活、米蓓尔自营渠道占比已经超过各自品牌整体销售收入50%。
  品牌建设层面,各大品牌更加侧重在树立技术壁垒和强化情感链接两个方面的发力,加深对核心人群的渗透和维护,继续强化品牌心智占领。例如润百颜品牌升级品牌定位,提出“玻尿酸科技修护美学”,并以“修护”作为核心功效,将前沿医学、生物技术应用至功能性护肤品领域,提升产品的功效维度与功能强度。肌活深耕油皮护肤的细分场景,不断丰富品牌内涵,将“控油”场景拓展至“肤色改善、油痘肌”等油皮护理场景。报告期内,肌活品牌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及“品牌强国工程”,并携手央视开启品牌“加速度”。
  运营管理层面,各大品牌根据公司管理变革总目标,实施数字化提质增效的具体项目。通过整合各大品牌数据资源,全面打通线上、线下平台的数据接口,实现经营数据的实时自动化提取;通过搭建经营数据驾驶舱,实时关注各项数据反映的经营策略的变动;通过上线重点费用的管控流程,加强对各大品牌的费用管控,进一步加大降本增效力度。
   功能性食品业务
  2023年,公司功能性食品业务实现收入0.58亿元,同比下降22.53%。系报告期内公司主动对功能性食品业务进行调整,包括发展战略、组织结构及品牌规划等。鉴于功能性食品市场目前仍处于消费者教育的初期阶段,公司已采取积极措施,包括成立子公司以实现更加独立的市场化运营。此举旨在优化公司的财务结构,提升业务运营的灵活性与活力,并积极寻找市场中的新机遇,以支持业务的长期健康发展。
  (二)报告期内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第一,在变革中努力前行,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坚定推进管理变革,持续落实“数字化转型、组织能力提升、合规经营、安全运营和降本增效”五大战略任务。通过管理变革的推进,实现从组织驱动向流程驱动的转变。
  公司围绕“显化、固化、量化、优化”陆续启动流程体系建设,通过培训、沟通、宣贯等多种方式梳理并显化全领域的业务流程,提升员工的变革意识与认知;通过信息系统固化业务规则和业务逻辑,实现工具赋能和快速切换流程完成试跑;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业务流程分析维度和分析指标,实现流程量化来牵引推动管理变革,并在商机管理、研发管理、采购管理、供应链管理等领域发挥了实际业务价值;通过引导全员理解变革、拥抱变革,在全员参与的过程中,持续优化流程、细化规则和迭代工具,逐步形成更加成熟的企业流程文化。
  第二,持续推动合成生物战略布局的落地,推动新原料产品上市
  报告期内,利用六大研发平台,公司共上市9种生物活性物原料新产品:其中,3款医药/医疗器械级原料,分别是 Hyature®透明质酸钠 MD II-L、Hyature®透明质酸钠 MD II-R、Bloomcolla™ COL3-MD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医疗器械级);4款个人护理原料产品,分别是Hybloom™微真、Bioyouth™-EGT Pure超纯麦角硫因、Bloomcolla™ Col Ⅲ重组Ⅲ型胶原蛋白、Bloomsurfact™EncapCare RP视黄醇丙酸酯脂肽纳米乳;2款食品级原料,分别是UltraHA®-CWS速溶透明质酸钠和Gabarelax®-UP升级γ-氨基丁酸。微交联透明质酸粉末产品HyacrossTL200、阳离子 HA、酶法唾液酸、多聚寡核苷酸、GABA 织物整理剂、蛹虫草发酵液、益生菌组合发酵物等已完成试产。红景天苷、肌肽、人乳寡糖完成中试。同时,2023年2月,Hybloom™ 透明质酸锌(HA-Zn)和Hyanutra™-RH润之米语分别荣获舒敏、祛痘和头发头皮护理两项 PCHi2023“芳典奖”。4 月,UltraHA®-CWS 速溶透明质酸钠(冷水速溶)荣获第六届天然新势力“源创技术奖”,Gabarelax®-UP 升级γ-氨基丁酸荣获第六届食品科技创新论坛“产品创新奖”。12 月,在“了不起的中国原料”评选中,Hybloom™透明质酸锌(HA-Zn)获评“中国创新原料”,Bioyouth™-EGT Pure超纯麦角硫因获评“中国好原料”。此外,宠物食品用 HYAPET®透明质酸钠荣获中国国际宠物食品原料大会颁发的“卓越三原奖”和第二届国际宠物营养与产业会议组委会颁发的“2023年度宠物食品企业科技创新奖”。第三,继续夯实产学研,促进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2023年2月,公司与江南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开展合成生物学技术和人乳寡糖生物制造领域应用基础研究,联合攻关促进科研成果落地转化。2023年4月,公司参与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旨在实现从合成生物科学到合成生物技术的转化、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培育和发展提供创新服务,为支撑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战略引领作用。2023年6月,公司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针对“生物活性物全产业链技术、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项目”签署合作协议,聚焦“质量引领、标准引领”。针对华熙生物六大类生物活性物质量与标准化研究达成全方位、多领域合作。2023年7月,公司与山东大学合作成立“华熙生物-山东大学干细胞与皮肤组织再生研究中心”,在皮肤抗衰和毛发再生领域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强化合作力度,支持山东大学开展更多皮肤、毛发和干细胞等领域的前沿研究,促进研究成果的产业转化,为华熙生物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023年8月,公司参与建设由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牵头组建的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2023年 9 月,公司与江南大学合作,围绕功能多糖开发签订多个合作项目。2023年 11 月,公司与山东大学针对“化妆品原料功效验证与功效开发”开展多项合作项目。2023年 12 月,公司与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开展功效验证合作,专注于衰老机制的研究及活性物质在抗衰老方面的功效验证。同月,由公司筹建申请的海南省再生医学技术与材料转化重点实验室在海口国家高新区华熙生物(海南)科技产业园正式揭牌,该实验室是海南省现有的第一家由民营企业设立的省级重点实验室,主要聚焦“生物医用新材料基础研究与应用转化、再生医学干细胞培养基的设计开发及干细胞衍生物生物制品的创新应用研究、hiPSC再生与转化研究”三大研究方向。报告期内,公司作为唯一承担单位新承担了 1 项2023年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非动物源硫酸软骨素生物创造关键技术及产业转化”,1 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功能性天然氨基酸绿色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同时,公司延续进行了 4 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医用多糖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示范”、“医用蛋白的绿色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发酵法生产功能性营养化学品关键技术”和“绿色工业酶催化合成营养化学品关键技术”;延续 2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合成生物学关键技术体系研究及应用示范”、“高值功能性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与发酵生产”的研究,继续开展以合成生物学为底层支撑的生物活性物绿色生物制造模式“创造”与“迭代”,加快实现公司国际前沿的生物产业技术升级和高质量落地转化;延续开展1项山东省发改委的新旧动能转换重大产业攻关项目“透明质酸可控合成与修饰关键技术应用研究及生命健康绿色产业园建设”,打造生命健康绿色智能化产业园。第四,面向未来新产能和新平台布局,持续提升制造转化和产业转化能力 公司无菌级HA生产线已完成试产,将进一步巩固公司在HA高端市场的领先地位。募投项目华熙生物生命健康产业园各产线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在海口国家高新区建设的华熙生物科技产业园(一期)已取得生产许可并正式投入使用,有助于提高公司在医疗器械、再生医疗和国际业务的布局。第五,继续落实工业4.0建设,加速数字化转型升级,巩固大运营体系建设 工业4.0建设方面,公司各主要生产基地已完成建设,各工厂遵循国际自动化协会S88标准进行自动化层面的建设及改造。信息化层面,按照公司原业务设计架构进行建设,主要业务单元的业务系统均进入良序使用阶段。报告期内,工业4.0建设工作和信息化工作以固化、优化为主,将更多产品按照相关要求(如GMP、GMPC、S88、ISO9000等)梳理系统层流程及执行动作,逐步固化至系统。生产单元层面,以质量、安全、合规为核心的人员、安全、设备维护管理工具已完成流程建设,进入系统落地阶段。数字化转型方面,公司依托数据指标看板搭建各层级数据运营与支持团队,并建立数据采集、业务指标逻辑对齐、数据运营会议的机制。基于BI视觉、OKR、端到端等各类工具持续积累数据,公司各项核心指标进一步优化,提升业务与数据对齐效率,有效支撑公司变革、组织流程全面推动。大运营体系方面,公司同步推进了流程体系优化和运营分析体系搭建。流程体系优化项目顺利推进,全面升级了企业级流程管理体系和治理体系,同步推进战略、市场、客户、产品、研发、营销、供应链、财务、人力等领域的流程显化、固化、量化、优化工作,实现了部分核心业务的精细化管理。在流程体系优化过程中,从形式到意识层面重塑了公司的流程文化。同时,公司在成熟的财务分析体系基础上,向运营分析体系升级,通过“财务-运营-业务”三者联动,在试点事业线真正实现了战略愿景、计划指标、执行改善的闭环管理,为管理层发现问题、定位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强有力的保障。第六,建立ESG管理体系,践行可持续发展;强化绿色生产能力,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响应国家战略,履行社会责任在ESG管理方面,报告期内,公司设立董事会ESG委员会,成立ESG战略管理中心并组建各部门ESG工作小组,建成自上而下的,覆盖各事业线、各生产工厂和职能部门的ESG管理架构,有效支持公司落实ESG项目和优化信息披露工作,以更好地推动公司落实可持续发展以及同各利益相关方的ESG议题沟通。在绿色生产方面,报告期内,公司严格遵守运营所在地的相关领域法律法规要求,积极配合外部各类审核,取得ISO14001、ISO45001和ISO50001管理体系外部认证,并就安全、环保等重点领域开展内审和评估工作,持续提升管理水平。此外,公司重视低碳发展,在持续优化工艺的基础上,通过建设分布式光伏、污水甲烷发电设施、外购生物质热能的方式优化能源结构;开展组织层面、产品层面的碳足迹核算,并取得权威机构核查审验。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切实保障员工基本权益,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机会;继续开展“云中公益”、“华熙健康行”等公益活动,支持国家相关战略。为落实员工权益和开展员工关怀工作,公司坚持营造公平、包容、安全的办公环境,为员工提供必要的便利和福利;提供员工发展机会和平台,建立人才活水机制,创造让员工更好发挥价值的机会,并通过在线学习平台等方式面向全员提供通识、管理、技能等不同类别的学习资源。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公司第 13 年继续开展“云中公益”活动,挖掘、传承和推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和帮助更多的地区、传统艺术家和儿童改变生活;公司第 10 年继续开展“华熙健康行”活动,组织骨科、眼科专家面向边远贫困地区群众开展义诊,并捐赠公司相关产品支持骨关节疾病、白内障治疗。报告期内,公司向中央美术学院捐赠 100万元,共同设立“合成生物奖学金”,鼓励和推动合成生物学领域内关于生命的艺术创作;积极参与地方政府东西部协作,开展企业对口帮扶,向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捐赠价值100万元的物资,积极回馈社会。
  

转至华熙生物(688363)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