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振华新材(688707)业绩预告
截止日期预测指标业绩变动预测数值(元)业绩变动原因预告类型上年同期值(元)公告日期
2023-12-3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3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8,500万元至10,500万元,同比上年下降:91.58%至93.19%,同比上年降低114,247万元至116,247万元。8500.00万~1.05亿受下游市场需求增速放缓、市场竞争加剧、行业去库存等因素影响,主要原材料和公司产品销售价格同比大幅下滑,公司产品销量同比下降。公司充分利用多年累积的技术优势积极做好客户服务,但业绩仍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和冲击。2023年下半年公司产品销量环比上半年大幅增加,第三、第四季度延续增长态势,其中,中高镍6系和高镍8系三元材料销量增加明显。在降本增效方面,公司与产业链上下游加强协作,稳定供应链管理,尽可能规避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优率,加强废旧电池材料的综合回收利用,致力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强化产品成本优势。截至目前,公司中高镍6系产品技术已突破4.45V;高镍8系,超高镍9系产品容量进一步提升。同时,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攻克循环内阻增长技术难题,已成功实现车端应用。低成本高容量富锂锰基实现了第一代产品量产,已成功送样下游头部客户。公司将持续巩固产品技术优势,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预减12.47亿2024-01-27
2023-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3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9,000万元至11,000万元,同比上年下降:91.35%至92.93%,同比上年降低116,221万元至118,221万元。9000.00万~1.10亿受下游市场需求增速放缓、市场竞争加剧、行业去库存等因素影响,主要原材料和公司产品销售价格同比大幅下滑,公司产品销量同比下降。公司充分利用多年累积的技术优势积极做好客户服务,但业绩仍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和冲击。2023年下半年公司产品销量环比上半年大幅增加,第三、第四季度延续增长态势,其中,中高镍6系和高镍8系三元材料销量增加明显。在降本增效方面,公司与产业链上下游加强协作,稳定供应链管理,尽可能规避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优率,加强废旧电池材料的综合回收利用,致力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强化产品成本优势。截至目前,公司中高镍6系产品技术已突破4.45V;高镍8系,超高镍9系产品容量进一步提升。同时,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攻克循环内阻增长技术难题,已成功实现车端应用。低成本高容量富锂锰基实现了第一代产品量产,已成功送样下游头部客户。公司将持续巩固产品技术优势,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预减12.72亿2024-01-27
2022-12-3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2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120,000万元至128,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197.77%至217.62%,同比上年增长79,700.31万元至87,700.31万元。12.00亿~12.80亿报告期内,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快速增长,下游客户对公司三元正极材料产品需求旺盛,且公司义龙二期2万吨/年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运行投产,产能规模得以有效提升,产销量同比实现大幅增长。报告期内,公司产能利用率高位运行,规模效应释放带动生产制造环节的降本增效。同时前期原材料端的采购布局得当,原材料成本控制有效,有效提升公司盈利能力。报告期内,公司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效果显著。高镍、中高镍低钴产品开始大批量出货,超高镍9系三元材料、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市场推广应用进展顺利,已实现十吨级销售。预增4.03亿2023-01-06
2022-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2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22,000万元至130,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195.7%至215.09%,同比上年增长80,742.08万元至88,742.08万元。12.20亿~13.00亿报告期内,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快速增长,下游客户对公司三元正极材料产品需求旺盛,且公司义龙二期2万吨/年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运行投产,产能规模得以有效提升,产销量同比实现大幅增长。报告期内,公司产能利用率高位运行,规模效应释放带动生产制造环节的降本增效。同时前期原材料端的采购布局得当,原材料成本控制有效,有效提升公司盈利能力。报告期内,公司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效果显著。高镍、中高镍低钴产品开始大批量出货,超高镍9系三元材料、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市场推广应用进展顺利,已实现十吨级销售。预增4.13亿2023-01-06
2022-09-3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2年1-9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96,400万元至100,5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279.96%至296.12%,同比上年增长71,029万元至75,129万元。9.64亿~10.05亿受益于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客户需求旺盛,公司在手订单充足,三元正极材料业务收入大幅增长,叠加产品结构优化、采购策略得当、西部地区生产资源优势,带来盈利能力提高;同时公司积极推进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应用开拓,坚持以产品领先为驱动,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持续加强核心竞争力。历经疫情反复的影响,公司充分发挥自身在生产工艺、精益管理、产能布局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快速应对机制,稳定供应链,保障生产正常进行,确保产品质量和客户交期,实现公司业绩相较上年同期大幅上升。预增2.54亿2022-10-17
2022-09-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2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98,000万元至102,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276.16%至291.51%,同比上年增长71,947万元至75,947万元。9.80亿~10.20亿受益于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客户需求旺盛,公司在手订单充足,三元正极材料业务收入大幅增长,叠加产品结构优化、采购策略得当、西部地区生产资源优势,带来盈利能力提高;同时公司积极推进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应用开拓,坚持以产品领先为驱动,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持续加强核心竞争力。历经疫情反复的影响,公司充分发挥自身在生产工艺、精益管理、产能布局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快速应对机制,稳定供应链,保障生产正常进行,确保产品质量和客户交期,实现公司业绩相较上年同期大幅上升。预增2.61亿2022-10-17
2022-06-3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2年1-6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64,000万元至69,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336.02%至370.08%,同比上年增长49,321.75万元至54,321.75万元。6.40亿~6.90亿(一)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快速增长,公司下游客户对正极材料需求旺盛,随着义龙二期项目产能的释放,本期产品销量同比增长较快。同时2022年上半年上游主要原材料市场价格高企,带动公司正极材料销售价格相应提升。上述因素导致公司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增长较快。(二)公司2022年上半年产能利用率处于相对高位,规模效应释放带动生产制造环节的降本增效,同时公司基于前期在原材料端的采购布局,原材料成本得以有效控制,盈利能力提升较快。(三)公司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效果显著,正极材料产品结构逐步优化,高镍、中高镍低钴产品稳定放量,有效提升公司盈利能力。预增1.47亿2022-07-22
2022-0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2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65,000万元至70,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330.29%至363.39%,同比上年增长49,893.91万元至54,893.91万元。6.50亿~7.00亿(一)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快速增长,公司下游客户对正极材料需求旺盛,随着义龙二期项目产能的释放,本期产品销量同比增长较快。同时2022年上半年上游主要原材料市场价格高企,带动公司正极材料销售价格相应提升。上述因素导致公司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增长较快。(二)公司2022年上半年产能利用率处于相对高位,规模效应释放带动生产制造环节的降本增效,同时公司基于前期在原材料端的采购布局,原材料成本得以有效控制,盈利能力提升较快。(三)公司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效果显著,正极材料产品结构逐步优化,高镍、中高镍低钴产品稳定放量,有效提升公司盈利能力。预增1.51亿2022-07-22
2021-12-3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1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37,000万元至42,000万元。3.70亿~4.20亿(一)2021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快速增长,公司下游客户对正极材料需求旺盛,在现有产能稳定释放的基础上,公司义龙二期项目的新增产能逐步释放,年度产品销量同比增长约2.8倍。(二)公司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取得积极效果,产品结构逐步优化,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公司2021年高镍三元材料销量及实现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较2020年大幅上升。(三)公司2021年产能利用率、产销量均较2020年显著提升,规模效应释放带动生产制造环节的降本增效,同时公司加强部分重点原材料采购布局,有效控制上游原材料成本,改善盈利能力。(四)上年比较基数较小:公司2020年产品结构仍以服务国内市场的中镍5系三元材料为主,当年6系低钴/无钴产品尚处于市场导入阶段、高镍8系三元材料处于小批量供货阶段,受国内新冠疫情爆发带来中镍5系三元材料订单执行推迟影响,公司2020年营业收入下滑较快,同时因生产停工损失等因素影响,公司2020年净利润出现亏损。扭亏-194210600.002022-01-20
2021-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1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38,000万元至43,000万元。3.80亿~4.30亿(一)2021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快速增长,公司下游客户对正极材料需求旺盛,在现有产能稳定释放的基础上,公司义龙二期项目的新增产能逐步释放,年度产品销量同比增长约2.8倍。(二)公司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取得积极效果,产品结构逐步优化,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公司2021年高镍三元材料销量及实现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较2020年大幅上升。(三)公司2021年产能利用率、产销量均较2020年显著提升,规模效应释放带动生产制造环节的降本增效,同时公司加强部分重点原材料采购布局,有效控制上游原材料成本,改善盈利能力。(四)上年比较基数较小:公司2020年产品结构仍以服务国内市场的中镍5系三元材料为主,当年6系低钴/无钴产品尚处于市场导入阶段、高镍8系三元材料处于小批量供货阶段,受国内新冠疫情爆发带来中镍5系三元材料订单执行推迟影响,公司2020年营业收入下滑较快,同时因生产停工损失等因素影响,公司2020年净利润出现亏损。扭亏-169546400.002022-01-20
2021-09-30营业收入预计2021年1-9月营业收入:329,956.59万元至364,965.16万元,同比上年增长:382.34%至433.52%。33.00亿~36.50亿受下游新能源汽车终端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公司毛利率相对较高的高镍8系三元材料销售收入规模扩大及前期推迟订单恢复执行影响。预增6.84亿2021-09-13
2021-09-3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1年1-9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22,461.82万元至26,498.75万元。2.25亿~2.65亿受下游新能源汽车终端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公司毛利率相对较高的高镍8系三元材料销售收入规模扩大及前期推迟订单恢复执行影响。扭亏-159123500.002021-09-13
2021-09-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1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23,108.3万元至27,181.59万元。2.31亿~2.72亿受下游新能源汽车终端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公司毛利率相对较高的高镍8系三元材料销售收入规模扩大及前期推迟订单恢复执行影响。扭亏-132392300.002021-09-13
2021-06-30营业收入预计2021年1-6月营业收入:207,983.25万元,同比上年增长:429.22%。20.80亿受下游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公司高镍8系NCM三元材料大批量供货等因素影响,预计发行人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7,983.25万元,同比增长429.22%,预计实现净利润15,077.46-16,507.51万元。预增3.93亿2021-06-30
2021-06-3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1年1-6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11,559.17万元至14,580.78万元。1.16亿~1.46亿随着国内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下游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需求增长、前期推迟订单恢复执行、已认证正极材料产品批量供货,公司经营情况呈恢复性增长态势。扭亏-89982500.002021-06-04
2021-06-30净利润预计2021年1-6月净利润盈利:15,077.46万元至16,507.51万元。1.51亿~1.65亿受下游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公司高镍8系NCM三元材料大批量供货等因素影响,预计发行人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7,983.25万元,同比增长429.22%,预计实现净利润15,077.46-16,507.51万元。不确定-150290152.032021-06-30

转至振华新材(688707)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